|
陳剛 圖/擷自麻省理工學院網站 |
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麻省理工學院(MIT)機械工程系教授陳剛,最近當選該系系主任,7月23日正式上任,成為世界排名第一的MIT機械工程系百多年歷史以來的首位華人系主任。
MIT工程院院長魏茲(Ian Waitz)在任命信中指出,陳剛的領導力、遠見、奉獻精神和強烈的社區感,將帶領該系繼續走向成功。
談到系主任的選拔過程,陳剛表示,機械工程系的教授都是各自學術界的頂尖人物,大家並不是競爭關係。系主任主要是為教授和學生服務,要花很多時間去安排日常運作和帶領規畫未來。他起初也有所掙扎,但是回望自己在MIT成長的這12年,他希望能給予系裡和學校更多的回報。
陳剛坦言,擔任系主任挑戰很大,特別在時間分配方面。任職不到一周的他仍然在適應和尋找平衡點。他的科研組裡有30多個學生和博士後。他現已與學生和博後們商量,鼓勵他們更加獨立;同時他也將繼續自己熱愛的科研工作,只是會將工作的重點放在系主任的職務上。
他說,自己做學生時,導師田長霖為當時柏克萊加州大學校長,田校長給予他很多激勵,特別在其充滿能量、遠見、和藹可親的管理風采的耳濡目染下,讓他受益良多。
所謂「新官上任三把火」,但陳剛並不急於改變,而是從傾聽開始。他說,機械工程系有70多位教授,共300多位教職員工,仍需要處理的問題很多。但他將會有一個團隊共同合作,各自分工。他已著手與系中每個教授交流,傾聽他們對教學、科研和發展方向的想法,花時間去瞭解大家共同期待的願景。
陳剛以前曾公開表示,華人教授埋頭做學問的多,但做管理的不多。究其原因,他認為,從中國大陸來美的教授大多是80年代後過來,在語言和年齡上受一定限制。很多人在學術上已經很成功,隨著經歷的增加,他相信以後會有更多華人從事管理工作。他也鼓勵在美華人在社區方面積極參與。
作為華裔教授,陳剛表示,他手下的科研組約有四分之一的華人學生和博士後。但他在招生時並未考慮族裔問題,而是強調會交流和懂得向他人學習。他認為,不同族裔的學生都有自己的優缺點,例如華人學生可能普遍數理基礎較強,動手能力和獨立性差一些,但經過一兩年的學習,大家的水平基本一致。
曾在華中工學院(現為華中科技大學)動力系完成學士和碩士學位的陳剛,多年來一直堅持到中國各大高校講學和進行學術交流。他說,中國部分大學在硬件設施和資金方面已經超越美國,科研能力也在提高,發展勢頭好。但與世界主流高校的差距仍然較大,主要體現在軟環境上。
他舉例,中國的科研以大牌教授帶領團隊做大項目為主,而美國則是支持年輕教授獨立招生、創立項目和方向,鼓勵創新和競爭。另外,美國青年教授的選拔機制完善,國家自然基金和國防部等組織都有專門項目提供給所有學校的年輕人。而中國在青年教授培養上,從中央、地方到學校都給予豐厚的資金和待遇支持,但也存在潛在危機。譬如,有些優秀青年人在學術還未有大建樹時,就太快提拔從政。不過,陳剛相信,隨著中國教育系統的逐漸發展,這種制度會漸漸規範化。
陳剛鼓勵青年人勇於接受新挑戰。他認為「機遇是給有準備的人」。青年人首先要把本職工作做好,正如他自己的招生要求,要有動力和開放的思維。更要不斷豐富自己,為機會做好準備。
他鼓勵學生既要有廣度,又要有深度,還要真正的著手做事,在學習科研過程中,自然會有新的發展和發現。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