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比較不壞的消息是,2008年之後,全台前5%最富家庭所得占全國所得比,「穩居」在25%上下,並未再擴大,且2013年占比較前一年下降。胡勝正說,目前團隊正在計算2014年數字,若是能看到連兩年占比縮小,才可說貧富差距稍有改善。
一般認為,課稅資料因不含未達課稅門檻的家戶所得,也未納入政府的社福移轉性支出,不宜用來衡量貧富差距,但朱、胡團隊根據國際作法,靠「推估」把欠缺的資料算回來,不僅能客觀顯示台灣貧富差距狀況,還能做跨國比較,這份調查資料近期也頗受官方認同,並加以引用。
胡勝正表示,在全球化下,各國都出現貧富差距惡化現象,以台灣前5%最富有家庭所得占全國所得來看,2000年占比是21.4%,2008年飆上25.9%的高峰,2013年雖稍回落至25.3%,但僅一年回落,無法斷言台灣貧富差距好轉。
他認為,台灣貧富差距惡化的病灶是,整體投資環境一直沒有改善,無法創造新產業與新的工作機會,造成一堆人低薪;此外,台灣企業營運模式長期靠壓縮成本來進行國際競爭,創新相對不足,更壓抑了受薪階級的薪資成長。他說,政府要改善貧富差距的正規作法,除繼續做社福移轉性支付外,還要從改善投資環境、營運模式做起。台灣游資很多,但都跑去炒房,助長貧富差距惡化。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