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的治水經驗,不要只看結果,要看過程。」公共工程委員會主委李鴻源熟悉日本、荷蘭的治水作法,但「台灣只能羨慕,因為人家的決心、法令、執行力和專業都比我們強。」他強調,如果法令不突破、政府部門不整合,台灣淹水問題只會更嚴重。
李鴻源說,廿年前就知道日本推動「綜合治水」蓋地下河川;廿年來,台灣水利、營建官員赴日本、荷蘭考察治水者絡繹於途,但這些經驗為什麼台灣做不到?
「最大的差異是人家有先進的立法,台灣沒有。」李鴻源表示,日本政府立法要求都市開發後不能增加降雨逕流量,建商蓋房子要用滯洪池吸收下雨時基地往外排的水量,並設法讓雨水入滲地下,「這個法令一通過,城市淹水問題已解決一大半」。
李鴻源說,從北到南,建商無限制地開發,城市的透水面積愈來愈少,政府就必須不斷投資興建下水道。
李鴻源表示,林口台地的房子蓋得密密麻麻,降雨逕流量大增,下游的新莊、泰山、五股飽受淹水威脅,「廿年前,新莊塔寮坑溪上游流量每秒八十立方公尺,現在已暴增到三百多立方公尺,增加三倍」,政府只好拚命投資在下游蓋抽水站,抽水站愈做愈大,淹水問題還在。
「錢被建商賺走了,政府卻要收爛攤子。」李鴻源當台北縣副縣長時,決定在林口設卅座滯洪池留住雨水,減緩下游地區的淹水壓力,但林口鄉公所和縣府水利局都沒人力管理維護這些滯洪池,蚊蠅孳生、公共安全都成難題,「如果內政部立了法,這些責任全由建商一肩扛起,不必轉嫁給全民」。
日本治水多管齊下,效果逐年顯現,台灣只能乾瞪眼。李鴻源說,日本斥巨資蓋地下河川,我們的官員老是說台灣沒有這種財力,但若認真核算,「搞不好台灣單位面積的治水經費會比日本高,只是我們花的錢永遠是治標的工程,沒有非工程的治本作法」。
東京、大阪這些大城的都市計畫和治水工程都結合在一起,因此稱為「綜合治水」,荷蘭也是。
李鴻源感慨,日本、荷蘭治水成功關鍵在於跨領域、跨部門的整合,「很遺憾,這都不是台灣官場的文化。」他說,台灣真正懂治水的是水利署,但不管都市排水;營建署管都市計畫,對水的了解僅止於做都市排水的下水道,相當淺層,這兩個單位向來各搞各的。
李鴻源也指出,治水的根本必須懂「對水敏感的都市計畫與設計」。日前他回台大城鄉所演講,「所長夏鑄九也不懂這個」。
水利、都市與國土規畫,從大學就跨好幾個系,人才養成過程沒有跨領域的整合與訓練,如何期待政府會治水?
身為政務委員,李鴻源主動請纓處理高鐵地層下陷問題,用行動告訴大家:綜合治水就是這樣做。
全文網址: 李鴻源嘆跨部門治水?台灣各搞各! - 治水防災 - 提升台灣 - udn時事話題 http://mag.udn.com/mag/news/storypage.jsp?f_ART_ID=332574#ixzz1TEgYiFZN
Power By udn.com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