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December 14, 2012

蘇花公路中斷 初估至少20天才能通車


全文網址: 蘇花公路中斷 初估至少20天才能通車 | 生活新聞 | 生活天氣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LIFE/LIF1/7566745.shtml#ixzz2F22jBDE1
Power By udn.com

昨天大雨,蘇澳一整天下了近180毫米的雨量,蘇花公路115公里又850公尺(大坑橋前),今天清晨7點多,道路下方邊坡開始出現鬆動情形,土石大量崩落,道路地基全都崩塌,交通又中斷,初估至少20天才能通車。
【中央社/宜蘭縣14日電】
交通部說,蘇花公路115.8公里處今天發生約45公尺長的路基淘空;目前蘇澳到東澳封閉,預估明年元旦前後才能通車。
交通部公路總局第四區養護工程處南澳工務段說,受連日大雨影響,蘇花公路115.8公里處(蘇澳至東澳間大坑橋)附近,昨天就發生路面龜裂情況,道路養護人員隨即進駐現場警戒。
南澳工務段說,不料今天上午約7時10分,當地進一步發生約45公尺長的路基淘空,只剩下數十支基樁裸露,勉強支撐厚度約40公分的水泥路面,目前蘇澳到東澳段暫時封閉。
南澳工務段表示,由於災情不輕,預估在明年元旦前後才能單線搶通,請用路人注意。

Saturday, September 15, 2012

前年施虐緩刑 婦再下毒手打死養子

聯合報╱記者饒磐安、劉崇如、林思宇/新北市報導

樊姓婦人涉嫌虐死五歲養子,檢警發現她前年就凌虐養子被判刑,社會局將男童安置在寄養家庭三個月後,以樊婦認錯讓她將孩子帶回,未料這次竟遭毒手慘死;檢方昨依殺人罪聲押樊婦獲准。
據了解,卅三歲樊姓婦人和大她七歲的彭姓男子結婚十餘年,因膝下無子,七年前透過醫院領養一名女嬰;彭五年前為傳宗接代,再透過長輩介紹領養未婚媽媽生下的男嬰,但她對養女疼愛有加,對養子動輒打罵。
警方調查,彭一家四口和樊婦父母同住,彭的岳父罹患癌症,岳母前天到醫院做化療。彭傍晚下班回家,發現養子疑被妻子毆打致死,和妻子懇談一個多小時後,到樹林警分局山佳派出所投案;男童身上已出現屍斑,估計死亡超過六小時。
檢警前天連夜相驗,發現男童全身有多處新舊瘀傷,其中右胸遭重擊、右胸肋骨斷裂,後腦也有嚴重挫傷,研判他遭重摔在地或撞牆,造成胸腔與顱內出血而死,將解剖查明死因。
樊婦原否認虐童,辯稱是七歲女兒推倒弟弟所致,但對部分細節卻支吾其詞,遭檢察官當場逮捕。樊婦直到昨天清晨移送板橋地檢署,才哭喊「我不是故意的!我對不起他」,中午被檢察官以殺人罪聲押獲准。
檢警調查,樊婦前年八月十日就因男童常尿溼褲子,用手捏傷他生殖器後,再拿俗稱「不求人」的抓癢木棍凌虐,將男童打到重傷送醫;新北市社會局事後將男童安置在寄養家庭,並對男童養父母施以親職教育,樊婦也被依傷害罪嫌起訴。
去年七月四日,社工在給法院的兒童保護案件報告書中指出,樊婦經親職教育及追蹤訪視,已認錯悔悟且保證不會再傷害男童;葉姓社工督導員也出庭證稱男童極需母親照顧,因此在安置三個月後讓他回養父母家。
法官參酌社工評估樊婦接受親職課程報告後,今年一月十三日依傷害罪判她徒刑七月、緩刑五年。不料她再度對男童施虐,致男童傷重慘死,鄰居對此議論紛紛。

Wednesday, September 12, 2012

年薪百萬的不安告白

【文/歐陽善玲】

從前有兩座山,山間有條河,山頭各有一座廟,廟中各有一和尚。每天東山與西山和尚都要到河邊挑水喝。五年時間過去,有一天,西山和尚發現東山和尚沒來挑水,心中感到困惑,猜想可能是太忙了;過了一個月都沒看到東山和尚,他以為病了,才決定上山一探究竟。 上山後發現,東山和尚好端端地在泡茶、打太極拳,一問之下,才知道過去五年,東山和尚不論再忙,都會擠出一點時間,為自己打一口井。
這個故事對剛過五十歲生日的唐以平(化名)來說,意味深長。
唐以平現為出版業高階主管,擁有百萬元年薪,在台北市天母附近有一棟價值千萬元的房子,標準的中產階級,看似生活無虞。但此刻,他內心卻對未來十年感到徬徨恐懼,這種焦躁不安的狀態,已持續了一年。
「之前,我太太在金融機構財務部門服務,薪水比我高,從家庭收入結構來看,我大概占四成、太太占六成。但去年,因為某些工作及個人因素,她突然辭職,決定 回歸家庭。表面上我尊重她,但內心卻隱隱然感到惶恐;尤其自己年屆五十,對退休的財務壓力有些急迫感,現在家裡經濟支柱少掉一大半,才讓我有些覺悟。原來 過去自恃賺錢不難,只懂享樂,現已嘗到苦果。」唐以平語重心長地說。
挫敗一:衝動購屋 二十四小時就成交 脫手不賺反賠掉三成
年輕時,唐以平與太太打算當個頂客族(Dink,Double Income No Kids),由於兩人都有很強的賺錢能力,年收入加起來超過三百萬元,在沒有生育小孩計畫下,花錢也沒有顧忌。「二十萬元的沙發看喜歡就買,十多年前一台 咖啡機要四萬元,也買;還有上萬元的設計款燈飾、雕刻,只要看對眼就帶回家。」
這樣享樂至上的消費觀,在投資置產方面也顯得隨興。「二十六歲,我在朋友介紹下投入股市,第一份工作勉強存下的四十萬元,因為隨意聽信明牌,胡亂跟進而幾 乎賠光。三十一歲,我第一次購屋,地點在北市南港,只因為看中離岳母家近,二十四小時內就倉卒成交。住了三、四年,覺得格局實在太差,賠錢賣出,含裝潢在 內損失了八十萬元。」他說。
抱著「錢再賺就有」、「人生要那麼多錢幹麼」的心態,唐以平花錢只在意當下感覺好不好,過去的投資、買屋虧損經驗,對他而言是過眼雲煙,從未認真思考錯誤是如何發生,及該如何避免重蹈覆轍。
「第二次購屋,是買在新北市新店郊區。那時去參觀朋友的房子,有很漂亮的景觀,認為人生就當如此。買下這棟房子後,砸了二百萬元裝潢,把家裡弄得很有品味。」唐以平嘆息,這次住了七年,轉手換屋時,含裝潢費用又賠了三成左右。
享樂至上的最高境界,就是當投資部位已全部輸光,還能開心地出國旅遊、大肆血拼。一九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唐以平買的股票慘跌,「因為我那時對投資仍一知半解,只追逐市場上熱門標的,沒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操作系統。」
挫敗二:投資失利 初入股市狂追明牌慘賠 抵押房子還融資
他自嘲,記得當時融資已經被追繳了兩次,後面實在付不出錢來,只好把新店的房子拿去抵押貸款。清償債務後還剩下三十萬元,就與朋友相約去紐約、波士頓旅行。
他哭笑不得地說,「那時候租了一輛車,後面載了滿滿的血拼戰利品,四個人共買了二十雙鞋,我則在紐約現代博物館買了一個新台幣五千元的垃圾桶。」仗著優於一般人的賺錢能力,唐以平始終認為錢存在的意義,就是用來取悅自己。
可是,「人生不是單純地在軌道上前進。」原本不打算生小孩的唐以平,十二年前因父親一場病,讓他突然領略生命傳承的可貴,認為有小孩也很好。就在心情轉化後不久,家中順利添了一名新成員。隨著兒子的出生,開銷也日益增加。
「小孩出生後,家庭經濟還過得去,對小孩的花費也不手軟。」不過隨著孩子逐漸長大,在交通、居住品質等因素考量下,決定搬去天母。「有了前兩次經驗,我們 也累積了一些購屋直覺,像是棟距要拉開、要鄰近公園等。兩天之內就以總價一一七五萬元成交。」唐以平回憶,當時戶頭還有五百萬元,繳了頭期款及裝潢後,存 款歸零。
儘管這棟房子目前已增值一倍,被唐以平視為「人生目前為止最成功的一次投資。」但為了付房貸,現在生活也有些提心弔膽。他坦言,過去與太太也有「一年存一 百萬元」的計畫,卻沒有確實執行;甚至以兩人年收入超過三百萬元來看,儲蓄金額應該要更高。去年,太太毅然決然離開職場,家庭經濟重擔全落在他身上,才開 始感嘆以前為何不多存點錢。

清大畢業生為何淪為澳洲屠夫

【文/楊紹華】

在台灣工作兩年,存不到錢,身上還背著三十幾萬元的學貸,我到澳洲來,就是為了賺第一桶金,不用懷疑,也不必多作解釋,我們就是台勞! 我上晚班,上班時間是下午兩點半到午夜十二點。
我的工作是食品加工,在偌大的廠房裡,我站在迂迴曲折的輸送帶邊,使勁地把送過來的冷凍羊肉去皮;去完了,放回輸送帶,沒有皮的羊肉移動到下一個加工程序,我則繼續為下一塊羊肉剝皮。
在九個半小時的工作時間裡,每隔兩小時能休息一次,第一次十分鐘,第二次二十分鐘,第三次,大約是晚上九點,我有三十分鐘的休息時間,終於,可以利用這次相對充裕的工作空檔吃晚餐,走到蒸飯箱,拿出上班前自己在宿舍料理的簡單便當,通常是炒飯。
我在澳洲,工廠位於南澳最大城阿德雷德;我來自台灣,今年二十七歲,清華大學經濟系畢業。
這座工廠,說穿了就是一個屠宰廠。活生生的牛、羊運來之後,先被電暈,然後宰殺,屠夫一刀把牛羊的肚子剖開,內臟與血水「嘩」地一聲流到塑膠桶子裡。我認識一位同樣來自台灣的年輕人,負責拿著水管「清洗牛肺」,經常,他的衣服會被牛的血水染成紅通通的。
在這座廠房裡,估計約有六百人在同時工作著,其中,我想大約有一五○人以上來自台灣,其實,我們就是台勞。
幾年以前,聽到學長學姊談到他們的澳洲打工經驗,工作很辛苦,但總是工作幾周就自動辭職,把賺來的錢當成旅遊基金,坐飛機玩遍澳洲各大景點,錢花完了,再找下一份工作。他們說,來這裡是要趁著年輕「體驗人生」。
但我的心裡很清楚,今天我來這裡,不是為了體驗人生,也不是為了交朋友、培養世界觀。我的目的很實際、很俗氣,也很單純,就是要賺錢。我曾經在台灣工作兩 年,當銀行理專,但工作時間很長,三餐都在外解決,加上房租、給家裡生活費用、償還學貸等開銷,工作兩年下來,銀行戶頭裡的存款只有幾萬元,還有三十萬元 的學貸背在身上。我想,如果繼續在台灣工作,這筆債務不知要等多久才能還清,遑論存到一桶金。
想要有錢賺 得專注在「澳洲人不願做」的工作
據說,現在有超過一萬名台灣年輕人正在澳洲打工,當然我不會知道每個人的想法,但至少我身邊的台灣朋友,想的都和我一樣。
「在這裡認分地出賣勞力兩年,然後帶著兩百萬元回家。」我們是這樣約定的。
我的時薪有十九元澳幣,每周大約能賺八百元澳幣,差不多是新台幣兩萬四千元;一年五十二周,我的收入應該會有一二五萬元以上。照理說,每年存個百萬元並不算難。當然,前提是要「一直有錢賺」,而且,熬得下去。
要「一直有錢賺」,就得專注在「多數澳洲人不願做」的工作。五個月前我剛來這裡,天真的想要找一家餐廳端盤子,結果不到三天就被老闆炒魷魚,他說我的英文不夠好,但我知道,其實是一個澳洲本地的年輕小伙子取代了我。
很快的我認清事實,被歸類為第一級產業的「農林漁牧業」,才是我們台勞的金飯碗。這些產業的工作機會多半勞苦,所以很缺工,難怪澳洲政府說,必須至少要有三個月的第一級產業資歷,才能申請「打工度假」簽證延長一年。
結束短暫的餐廳服務之後,接下來我去農場工作,每天清晨五點,我們在「工頭」家的門口集合點名,聽他分派今天的工作,然後,十幾個背包客擠進一輛破舊不堪的小麵包車,一站一站,工頭把我們陸續送到不同的農場。
我一度聯想到那種二次大戰電影裡的畫面,一群猶太人表情惶恐而疑惑的被送到一處一處的勞改營……,可能想得太誇張了,但這是我當時的真實感覺。
大致上,農場工作的時間是從上午六點到下午三點,中間約有兩次、每次二十分鐘的休息,我就在農場裡找個地方坐下,拿出自備的水壺和土司麵包,分別解決早、午兩餐。
比較起來,我喜歡現在的屠宰場工作;農場裡的風景固然是好,空氣清新,但工作地點和內容並不固定,搞得我每天都在充滿不安的心情之中起床:「今天是要拔蔥?整地?或者是要除草?今天的農場主人不知道脾氣怎樣?」
在屠宰廠裡,除了剛開始會因為噁心吃不下飯之外,其他倒沒有太大問題。由於上班的場所與內容固定,工作容易上手,與同事、主管的感情也比較融洽,不會遇到太嚴重的歧視狀況。
接受歧視 是在澳洲的台勞必經的修煉
說到歧視,在澳洲的台勞,接受歧視是必經的修煉。聽過比較誇張的案例,是工頭對台灣來的女孩子毛手毛腳,也聽過被惡意積欠薪水的、被圍毆的;也有被人稱作 「黃猴子」,至於我,曾經車子從身邊開過去,一群小鬼頭不知道在叫囂些什麼東西,還朝我身上丟罐子。澳洲人愛喝酒,所以每到周五晚上,我們這種黃色面孔最 容易成為酒醉年輕人的戲弄對象。
我是學經濟的,前幾天我查了一下,台灣的人均GDP差不多只有澳洲的三成,而泰國的人均GDP也正好是台灣的三成。我忽然驚覺,我們來澳洲當台勞,其實就 像是泰國人到台灣當泰勞。難怪,在澳洲打工的年輕人固然來自世界各地,但這幾年人數增加最快的就屬台灣;我又驚覺,原來,澳洲人眼裡的台勞,其實就像是台 灣人眼裡的泰勞。
※推薦閱讀:

Friday, August 17, 2012

法官不准安樂死 癱瘓男崩潰哭

全身嚴重癱瘓的英國閉鎖症候群患者尼克林森(Tony Nicklinson)請求法官准許醫生結束他的生命,但英國高等法院昨天駁回要求,尼克林森得知後心碎、絕望地崩潰大哭。 尼克林森的妻子珍(Jane)替丈夫拭淚,說他「完全心碎了」。 58歲的尼克林森住在英格蘭威爾特郡(Wiltshire),是2個孩子的父親,7年前到雅典出差時嚴重中風。現在他意識清楚,但頸部以下完全癱瘓,也不能開口說話,除了頭部和眼睛外都動彈不得。 由於嚴重癱瘓,他必須透過眨眼控制電腦和移動頭部來與人溝通。 尼克林森希望,若他選擇安樂死,協助他死亡的醫生能夠免罪。為此,2年來他一直努力說服3位高等法院法官准許他合法安樂死。 然而高等法院昨天表示,只有國會能修改謀殺相關法律,使協助某人死亡的醫生免罪,令尼克林森陷入絕望。 法官說,如果沒有醫生獲准幫助尼克林森結束生命,尼克林森的選擇便只剩絕食而死。 這項判決意味著,58歲的尼克林森未來數十年都得完全依賴他人照顧生活起居。 尼克林森的妻子表示會提出上訴。她和兩個女兒都全力支持尼克林森繼續興訟。 尼克林森透過電腦表示:「法院的判決令我心力交瘁。」 「我以為如果法院看到我的模樣,看到我的生活有多麼悲慘,因為殘疾什麼也做不到,法官就會接受我不想活下去,讓我帶著尊嚴死去的理由。」 「法律想讓我繼續越來越沒尊嚴、越來越悲慘的生活,讓我很難過。」 同樣患有閉鎖症候群的47歲男子馬丁(Martin)為了同樣理由興訟,也遭法官駁回。 法官圖爾森(Toulson)說,2名男子的困境「非常令人動容」,「他們想控制結束自己性命的方式,這種訴求應得到最審慎與給予同情的考量,但還有其他重大問題要考量」。 「若准許他們的要求,後果將遠超過這兩起案子的情況。」 【2012/08/17 中央社】@ http://udn.com/ 全文網址: 法官不准安樂死 癱瘓男崩潰哭 | 國際萬象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WORLD/WOR4/7302332.shtml#ixzz23oxckcC7 Power By udn.com

Monday, July 30, 2012

詐癌妻治病錢 夫包二奶躲大陸

聯合報╱記者魯永明/嘉義市報導】 2012.07.31 03:10 am 在大陸經商的侯姓男子與江姓妻子,結婚32年,侯姓台商經商失敗多次,需資金孔急,95年間利用妻子罹乳癌,騙光妻子400多萬化療保險給付,又瞞著妻子包二奶,妻子氣得自殺未遂,訴請離婚。侯避走大陸不出庭,也不提書面答辯,嘉義地院法官根據江姓妻子出具證據,昨天判准2人離婚。 判決說,侯姓台商在廣東東莞經營電子加工生意,與江姓妻子69年結婚,育1子已經成年。侯姓台商經商失敗多次,都靠妻子借款度過難關,豈料95年得知妻子領有乳癌化療保險給付400多萬元,誆稱生意不好,騙妻子匯款給他。 侯姓台商又瞞著妻子在大陸包二奶,江姓妻子95年到去年9月定居大陸,侯姓台商卻對她冷漠,江妻發現丈夫變心心灰意冷,氣得自殺未遂,要逼丈夫回頭悔改。侯姓台商不僅無悔意,還將大陸存款提領一空,只在鐵櫃留1805人民幣給妻子生活。 江妻幫丈夫整頓公司,侯姓台商不領情,又未支付兒子求學費用,造成兒子無法升學,江妻質問先生,反遭毆打成傷。 法官根據江妻出示的驗傷單、匯款單據等證物、兒子證詞,判准離婚。 【2012/07/31 聯合報 全文網址: 詐癌妻治病錢 夫包二奶躲大陸 | 利字當頭 | 社會新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4/7261327.shtml#ixzz228kN9r8G Power By udn.com

Thursday, July 26, 2012

不想不成功,就請好好記住...

無論你是男人,還是女人,做人想成功,下面就是你要留意的: 這是個現實的社會,感情不能當飯吃,貧窮夫妻百事哀。不要相信電影裡的故事情節,那只是個供許多陌生人喧囂情感的場所。只有不理智和不現實的人才相信! 給自己定目標,一年、兩年、五年,也許你出生不如別人好,透過努力,往往可以改變 70% 的命運。 破罐子摔破只能和懦弱做朋友。 朋友請你吃飯,不要覺得理所當然,請禮尚往來,否則你的名聲會越來越差。 好朋友裡面,一定要培養出一個知己,不要以為你有多麼八面玲瓏,到處是朋友,最後真心對你的,只有一個,相信我。 不要相信算卦星座命理,那是哄小朋友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坐在家裡等什麼房子,車子,還不如睡一覺做個好夢。 不喜歡的人少接觸,但別在背後說壞話,說是非之人,必定是是非之人,謹記,禍從口出。 少玩遊戲,這不是韓國,你打不出房子車子還有資本。可以有愛好,但要把握尺度,少玩農場,牧場,鬥地主等一些高度吸引人思想的晉級遊戲,也許你的級別很高,但不代表你有多麼成功,反而會影響和佔據你成功的時間。 是人都有惰性,這是與生俱來的,但是我們後天可以改變這種惰性,因為有很多人正在改變。對於某種事物或是生意不要等別人做到了,我才想到。不要等別人已經賺到錢了,我才想去做。沒有人相信的是市場和機遇,大家都相信的叫做膨脹。 知道自己要幹什麼,夜深人靜,問問自己,將來的打算,並朝著那個方向去實現。而不是無所事事和做一些無謂的事。 出路出路,走出去了,總是會有路的。困難困難,困在家裡就是難。 作為女人,不要以老賣老,認為事業跟自己沒關係,以為自己就是洗衣服,做飯,看孩子,那就是大錯特錯。 做人,要做到:萬事孝為先,教童品之道,夫妻和諧美,幸福萬年長。但是這些不是拿來用嘴說說就能辦到的,早期年代要做到這些,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和辛苦,當今現實的社會需要你付出很大的金錢,聰明的人都知道這個道理。 閒置時間不要經常上網做無聊的事和玩一些少有意義的遊戲,讀點文學作品,學習一些經營流程,管理規範,國際時事,法律常識。這能保證你在任何聚會都有話題。 寧可錯殺一千次來自各方面的資訊,也不放過任何一個有可能成功的機會。只有這樣你才不會去買後悔藥。 要做一件事,成功之前,沒有必要告訴其他人。成功之後不用你說,其他人都會知道的。這就是資訊時代所帶來的效應。 頭髮,指甲,鬍子,打理好。社會是個排斥性的接受體,這個星球所需要的藝術家極其有限,請不要冒這個險,就算你留長頭髮比較好看,也要儘量給人乾淨的感覺。少留鬍子,年紀輕輕留鬍子,給人只是不務實。 不要以為你是個男人,就不需要保養。至少飲食方面不能太隨便,多吃番茄、海產品、韭菜、香蕉,都是對男性健康有益處的食物。你要是看不到價值,我可以告訴你。至少你能把看病節省下來的錢給你的女人多買幾個化妝品。 力求上進的人,不要總想著靠誰誰誰,人都是自私的,自己才是最靠得住的人。 面對失敗,不要太計較,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但要學會自責,找到原因,且改掉壞習慣。二十歲沒錢,那很正常;三十歲沒錢,可能是沒有好的家境,需要更大的努力;四十歲沒錢,只能自己找原因。窮人變成富人是可能的,而且很可能。窮人能窮一輩子,也是必然的,存在就是理由,只是有所選擇。 每個人都有成功的機會!就看你給不給自己機會! 人生唯一的公平就是每個人一天都有 24 小時,其他就看自己怎麼處理了! 人一生下來並不是所有都是公平的,別怨天怨地怨自己;花時間哀愁還不如花時間多打拼些來的實際。 不怕一個窮口袋,只怕一顆窮腦袋,不怕沒有,只怕沒有想要的心!

「瞎忙」,快丟了吧!

「瞎忙」,快丟了吧! http://blog.roodo.com/wugu9999/archives/17629185.html 週六,幾個學生到我家裡來作客。我住在北京西郊,一居室的小屋,開門就可以看見全部。Jerry特別好奇,為甚麼老師這麼鳥的屋子,可以五臟俱全,甚至還養了花草小魚。她先翻開我的衣櫥,發現裡面沒幾件衣服;又打開我的冰箱,發現裡面沒幾盤東西。又仔細檢查我的小書桌,發現電腦後面除了掛著三個字:Yes,I can 以外,根本沒啥可看的!那麼,您都怎麼處理每天的生活和工作呢? 這也沒有甚麼秘密可言!我就是「時間管理」達人。時間就是空間;時間就是金錢。如果把空間塞滿,你就要多花時間:如果你多花時間,就少了更多金錢。 道理很簡單,實踐起來就要痛下決心了。許多年以前,我也是個喜歡『取』大於喜歡『捨』的人;現在,完全瞭解能『捨』才有『得』的真實意義。 時間管理有個非常簡單的道理,叫做 80/20 原理,只要遵循這個道理,就可以做到真正的時間管理(也就是自我管理)。簡單的說,80/20 原理是指80%的瑣碎多數和 20% 重要少數的比例,在任何事物上都會體現。例如每天去吃自助餐,可能都會選同樣的菜(20%);每天看電視,都會選同樣的台(20%)。所以雖然有十條裙子,你可能經常穿的都是那兩條;雖然有十條領帶,經常打的總是那兩條。這就是 80/20原理的意義,換句話說,你可以選擇的越多,可能就越不會選擇。所需要的空間越大;所花的時間越多。 許多生活上和工作上的事務都會進入時間的陷阱裡面。比方有人打電話來,一不留神就聊起來,忘記三分鐘電話就要結束談話的原則。比方說,有人要問一個電話號碼,結果在到處翻箱倒櫃十來分鐘,還找不著那個號碼。前者是因為自己的習慣成自然;自然成命運。 最後就是「拖延」成性。後者是自己工作方法不對,沒有把電話號碼這類的檔案歸類,讓這些手邊的資訊易讀易找,並且成為有用的資源。時間陷阱比比皆是,人們慣常抱怨事情太多,可能是不懂得拒絕;抱怨資訊太多,可能是不懂得刪節歸類整理清理。 談到清理,有些人總是捨不得「丟」。我的兒子和老公就是典型的「破家值萬貫」一族。每隔幾個月我從北京回臺北,總要花兩個禮拜大清理:不用的垃圾袋堆積如山,穿過沒洗的掉在床底下,人家送的禮盒東西吃完還留著盒子,更別提各種瓶瓶罐罐,都要留著「等有一天會有用」。這是中國人的好習慣:節儉。但也是壞習慣:收破爛。為甚麼不整理好給那些可以用的人呢! 我每天都要看書和雜誌,但是看完一本就寫下重點,放入自己的電子書摘裡面。書本和雜誌立刻轉送給他人。久而久之,自己知道看書要挑重點,重點放在部落格裡,出版物送給更好的讀者,不僅可以互相分享,還可以交到懂得珍惜知識的朋友。同時,每天都會有無數多世界各地的朋友寄來所謂「你一定要看」的網路文章,我都會編列在一個特別的資料夾,分類後留存。有些看看就刪掉,留存的也要隔半年殺掉大部分。 上班族的每天只有八小時,就算加班也只有十小時。這樣短的時間,除了高效率的執行者以外,多數人做不到幾件事就下班了。桌上堆積如山的東西只好留到明天,或者老闆要催的時候才來處理。這種方法做事的人經常有壓力症候群:焦慮、心煩、睡不穩、心不安,好像總要出甚麼事情的樣子。其實甚麼也沒有,就是很多事情忙不完而已。事情追著你,好像身上有很多猴子扒著找你麻煩。 這就是有名的猴子理論,屬於一分鐘管理的經理人課程。每天你都清不完,答應的事情也做不好,業績或績效不能達標,還弄的一身毛病,何苦?不如歸去。到家裡也沒有更好,雜亂的心情配上雜亂的環境,逼人走上不歸路,時有所聞。解決之道其實一點也不難,就是要能「剪」:快刀斬亂麻,慧劍斬情絲。天下沒有難成之事,也沒有過不了的坎兒。 簡單的原則要會「選擇」。我們先從最簡單的開始: 選擇固定的時間採購家用品、衣物、食品,不要到處亂逛 選擇可以空餘的兩小時,看一場最精采的電影 選擇不囉唆的朋友,告訴你如何篩檢問題,快速得到答案 選擇上午思考、中午約見客戶、下午開會、晚上徹底休息 選擇簡單容易料理的營養食物、選擇比較近的餐廳 選擇最好的收納原則,整理抽屜、衣櫃、廚房、浴室,不用的全都收起來 選擇不需要的物件送給需要的人 選擇好的時間點去溝通難以溝通的人 選擇最容易搭配的衣服、配件,不花心思 選擇最需要讀的書和雜誌,每天看一小段 選擇聽收音機,選擇少看報和電視 選擇適當的座位,開會的時候不會被幹擾 選擇必要的事情處裡,不必要的交給他人幫你 選擇讓孩子和家人有自己的空間,不要追著他們問:你在哪裡?你在幹甚麼? 選擇一天中的一小段時間練習「腦袋空空」;另一小段時間做點運動 時間管理的意義並不是要讓自己的時間變多,那是誰也做不到的。但是為甚麼同樣是每天二十四小時,有些人可以管理上百個公司,而我們只在桌前片刻,一天就茫茫然過去了。這不能怪老闆,也不能怪同事。每個人都在工作,只是有些人 Work Smart;有些人Work Hard而已。 最近我為了司機小張一套時間管理運用法,他每個月可以多出 10-15% 的收入。這其實也很容易想:油價越來越貴,空車到處飛來飛去,那就是浪費時間和浪費金錢了。我讓他每天一早就去家裡最近的飯店排班,那裡的客人多半去機場。不囉唆。單一行程不用再市區轉來轉去,而且來回一趟即使費掉半天功夫,所得也大約就是一天正常收入的一半了。下午也不要隨意亂跑,結交一兩個常客,這就有了比較穩定的收入。 時間是流動的,一去不復返,珍惜光陰大家都知道,管理的概念和徹底的執行就要靠自己的慧心巧思了。

和豬打架只會弄髒自己

有一天,我跳上一輛計程車,打算到機場。正當我們開上正確的車道時,突然間一輛黑色轎車從停車位開出,正好擋在我們前面。我的計程車司機立即踩剎車,車子滑行了一小段路,剛好閃開來車,兩車之間的距離就只差個幾英吋!另一輛車的駕駛兇狠地甩頭,並且朝著我們大喊大叫。 我的計程車司機只是微笑,對那傢伙揮揮手。我的意思是說,他表現得很友善。於是我問:「你剛才為什麼那麼做?那傢伙差點毀了你的車,還可能害我們受傷送醫院!」這是當時我的計程車司機告訴我的話,現在我就稱呼它為「垃圾車定律」。 他解釋說:許多人就像垃圾車。他們到處跑來跑去,身上充滿了垃圾、充滿了沮喪、充滿了憤怒、和充滿了失望。隨著垃圾堆積,他們終需找個地方傾倒;有時候,我們剛好碰上了,垃圾就往我們身上丟,所以,不要介意,只要微笑、揮揮手、祝福他們,然後繼續走我們自己的路就好了;千萬別將他們的垃圾擴散給同事、家人、或其他路人。 成功的人絕對不讓垃圾車接管自己生活當中的任何一天;人生苦短,早上醒來絕對不要帶著遺憾。所以...友愛對待與你以禮相待的人;不用去理會那群無理取鬧者。生命只有10%由自己決定,但90%看你如何利用它! 當過不去時,請問問自己:真正根本而重要的事是甚麼?這樣反應值得嗎?我們可以選擇不要進入不好的循環,自己建立個調節環,切斷與不好的因子連結。 過一個奇妙的、沒有垃圾的日子吧!你今天所裁植的種子,會決定你明天的收穫! 世界上最短的距離是心,最遠的距離也是心;一念之間,二個世界! http://blog.roodo.com/wugu9999/archives/14931751.html

優雅過苦日子;2.田中千繪:甘巴爹!認真才能出頭

優雅過苦日子;2.田中千繪:甘巴爹!認真才能出頭 在面對未來的「過苦日子」的日子裡,你可以有2種選擇, 你要省吃儉用的省下每一塊錢,斤斤計較日常的每一分錢花費,然後辛苦過「苦日子」。 你可以稍稍改變一下生活方式,輕鬆省下一些錢,一樣過「苦日子」,但是,你可以過得比較「優雅」。 苦日子來了嗎?別懷疑,來了!在面對未來的「過苦日子」的日子裡,你可以有2種選擇, 你要省吃儉用的省下每一塊錢,斤斤計較日常的每一分錢花費,然後辛苦過「苦日子」。 你可以稍稍改變一下生活方式,輕鬆省下一些錢,一樣過「苦日子」,但是,你可以過得比較「優雅」。 因為全世界經濟真的很糟糕,不但各界專家對於未來所有產業能見度完全無法預測,台灣長期處在負實質利率階段,更有金融海嘯一波波接踵而來,危機接二連三不斷,想靠投資替自己賺進第二份收入,已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情況進一步惡化演變,許多企業為了自救,紛紛抱著現金準備度過景氣寒冬,如火如荼展開裁員潮,像是鴻海的精簡人事5%,以及日前勞委會直指觀光、媒體、金融是3大瘦身產業之最,老百姓在擔心自己飯碗不保下,每天都身處內外交迫的焦慮之中,當然寧可少吃一餐、多留點現金在手上防範意外。 不過,在面對如此危急的時刻,稍微有些經濟概念的人都知道,一旦每個民眾都開始減少消費,只會讓經濟陷入停頓的困境之中,促使情況越變越糟,所以,總統馬英九趕緊添購新皮鞋、行政院長劉兆玄買衣服,均是希望透過親自帶頭的實際行動,鼓勵民眾能夠多消費、不要縮衣節食。 在如今什麼都漲、惟獨薪水不漲的年代,日子已經過得夠苦了,想拿出一筆額外的錢去花,的確很困難,但是只要懂技巧、有方法,從日常生活之中發揮聰明消費的本事,讓每1塊錢都有2塊錢的購買效果,長期下來,其實也可累積出一筆驚人的財富,讓苦日子優雅的過。 有鑑於此,本期《理財周刊》特別請來目前當紅的《海角七號》女主角田中千繪,暢談她在語言不通的異國環境裡,用了哪些技巧與方法,讓自己能夠堅定拍電影的信念,又不失過生活的優雅;另外找來標準家庭,透過審視每個成員的日常消費型態,以及邀請理財專家進行財務健診,看看有哪些浪費或是可以花錢花得更聰明的地方;再加上1個深諳精打細算的模範家庭對照,看他們是如何過相同的生活,卻比別人省下5000元以上,讓讀者從中找出自己最適用的聰明消費術。 當然,省下來的金額不論多寡,都要秉持花錢有道的原則好好利用,如果想犒賞自己一番,可趁著景氣低迷,業者大打優惠牌促銷之際,從中多撿些便宜;股市表現不佳,業者將投資門檻再降低,1000元就能定期定額買基金,如果長期看好股市,現在或許會是不錯的進場時機。 電影《海角七號》中,飾演一位苦情的日本小公關,把旅居台灣、發展不順遂的日本模特兒「友子」角色展現得入木三分、讓人有笑有淚的,正是田中千繪,她說,好像在演自己一樣。 在電影《海角七號》中飾演女主角一炮而紅的田中千繪,認為好劇本勝過好片酬。(攝影/鄭暐琪) 「台灣的演藝圈很辛苦,但是在日本也不是那麼容易。」用苦練8個月的中文,田中千繪娓娓道出在異國闖星途的艱辛。16歲就在日本出道的她,原本設定的目標是歌手,17歲以演出「美少女H」系列連續劇正式躍上舞台,但出道後星路並不順遂,從2002年到2007年演出「乒乓」、「Drug Store Girl」、「丹下左膳 百万兩之壺」、「頭文字D」、「春之雪」等作品,片中多擔任配角,表現及知名度均遠不如同期演出「美少女H」的成員們。 轉戰來台 異地求生 2005年,有機會擔任周杰倫「頭文字D」中一角的田中千繪,看到了台灣影藝界工作環境的友善,讓她起了來台灣試一試的念頭,後來還被媒體開玩笑說「田中千繪來台,都是為了周董」。 實際上,在台灣等著田中千繪的,可能是不穩定的收入,和未知的前途,沒有工作的時候,開銷就必須相當的節制,她1個月伙食費在3千元以內,「每天只吃一餐……但是別誤會了,沒有窮到這樣。」田中千繪笑著說,一方面自己食量不大,常常一餐就靠水煎包度過,另一方面是考量身材。相較於飲食,其實每個月最大的開銷還是交通費,為了工作南北奔波,要花到5千元以上。 沒有收入的日子,會讓許多一心想進演藝圈的新人開始後悔,自我懷疑、放棄,《海角七號》也曾停拍過,沒有開工的5個月當中,田中千繪卻繼續熟背劇本,她願意堅守著這部電影,憑的又是什麼呢? 在演藝圈要發展成功,如果沒有好的金錢習慣、自我獨立的能力,還在沒沒無聞的時候,就很難適應,更不用說走得長久,因為沒有人可以預期自己什麼時候會走紅。 老爸6億身價 不向家裡拿一毛 「爸媽希望從小就養成我獨立的個性。」因此身價6億元、在日本彩妝界有著重要地位的父親,並沒有提供田中千繪在台灣闖天下時的金錢支援,她一毛都沒有向家裡拿。 「因為父母都努力工作照顧我,所以小時候的日子不會很辛苦。」田中千繪並不諱言父親所給自己不錯的環境,但是,家裡面的開銷沒有因此而鋪張浪費。五光十色的演藝圈,讓人很容易將女明星和時尚、名牌、奢華聯想在一起,然而,田中千繪的生活習慣節儉但不吝嗇,「父母都做一些基本的開銷,不如外界想像的花很多的錢買名牌,我從他們身上學到這點。」 不追求奢華 追求自我成長 「很多像我這樣年紀的女生都喜歡名牌,也有很多人因為朋友都有買,所以才跟著買。」田中千繪所指的是日本女孩搞小團體的習慣,名牌包可能是團體認同的符號,如果朋友們都有而自己卻沒有,將會遭到排擠。 「我只有為了特殊的紀念價值,才想去買名牌。」田中千繪在《海角七號》殺青之後回到日本,父親看到這是她在台灣的第一部作品,才送一個名牌包包給惟一的女兒做為鼓勵。「以後看到這個包包,就會想到我爸爸的心情,和我的第一部電影又有關,這樣才有意義。」 物質上,田中千繪可以抗拒名牌包的迷思,但必須面對在異國發展的心理壓力,「為什麼你們要欺侮我……」《海角七號》中的這句台詞訴說了戲中人物友子的委屈,也表達出了田中千繪面對的挑戰─她必須在異國獲得成就,如果這部電影沒有成功,她支持得住嗎? 堅持理念 出頭天的不二法門 「父母因為在彩妝界的關係,看到很多日本的藝人為了錢的問題,而放棄了進演藝圈的初衷、理想,實在很遺憾,他們比我更擔心。」田中千繪是在父母質疑的情況下,決定留在台灣發展,但是她的堅持,似乎給自己帶來了幸運。 「當初拍這部電影,導演也沒有談到錢的問題,我也沒有發現有很多的困難、挑戰。」田中千繪並不知道導演魏德聖四處借貸之下才有辦法開拍,而且拍到一半還因為錢燒光了,暫停拍攝,她沒有放棄跑回日本,反而繼續熟背劇本。 「如果我開始太在意錢,就不會去演海角七號……哈哈哈。」從田中千繪的這句話可以聽出來,當初拍這部電影的確很辛苦,可是,在金錢和工作的價值之間,她選擇了後者。 若再遇到一次克難的導演找上門來,田中千繪還會抱持著同樣的熱忱嗎?「如果劇本好的話,我會很想接,就像當初看到海角七號的劇本時候,全身起了雞皮疙瘩,從來沒看過那麼令人感動的作品,當然,最後還是要尊重經紀公司的想法。」 從異地發展、等待機會的小演員,一下子變成了家喻戶曉的電影明星,田中千繪現在已成了通告、廣告代言的熱門人選,據說已達到千萬年薪的等級,突然成為「暴發戶」,她最想完成的夢想是什麼?買名車還是豪宅?...

離職的人--想離開的是「人」,不是「公司」

離職的人--想離開的是「人」,不是「公司」 去年獲選為「世界領導大師(GuruofWorldLeadership)」排行全球排名第一的約翰麥斯威爾(JohnC.Maxwell), 在其即將出版的新書《領導力的黃金法則》裡指出, 領導者往往會認為別人離職跟我無關,但事實上領導者通常就是肇因。 資料顯示,高達65%的人是因為他們的主管而離職。 我們大可以說員工是離開工作或公司,但事實上他們通常是開除上司。 「公司」沒有錯待員工,是人錯待員工; 有時同事惹出問題,也會促使他人求去,但員工的頂頭上司往往才是孤立他們的人。 大部分領導者都能讓員工在首次見面時留下良好印象,而且人們對新工作總抱持樂觀態度,希望終能成功。 但時間一久,領導者的真面目會露出來,無法維持刻意營造的形象。如果老闆是個蠢蛋,員工遲早會知道。 所以,員工會開除什麼樣的上司呢?通常分為以下四類: 【類型1】貶低他們的人 所有人都喜歡聽好話、都喜歡受人欣賞, 然而,許多人在工作上沒有受到正面的回饋與欣賞,甚至常常是相反的,他們覺得被貶低。 他們的老闆高高在上,輕視甚至蔑視他們。 對任何一種人際關係來說,這種作法都代表災難,即使是在專業的工作領域。 領導者通常善於在機會或交易中發現價值,對人也需要有類似的心態。 在為你工作的人身上找到價值,讚美他們所做的貢獻。 他們可能藉由生產貨品或提供服務,貢獻價值給顧客; 也可能透過增加總產值,貢獻價值給公司; 還可能藉著增強自己的能力,在工作上發揮到極致,貢獻價值給同事。 找一些事表達你對他們的賞識,他們會感念而為你工作。 【類型2】不值得信任的人 你是否跟你不信任的人共事過? 那是可怕的經驗。沒有人喜歡跟靠不住的夥伴工作。 不幸的是,曼徹斯特顧問公司(ManchesterConsulting)完成的一項調查顯示,職場信任程度正逐漸下滑, 他們也發現,領導者最快在工作上失去部屬信任的五個毛病是: □言行不一 □將個人利益置於團體利益之上 □隱瞞資訊 □說謊或說話避重就輕 □心胸狹窄 相反地,調查發現領導者建立信任的五種最佳方式就是: □保持清廉正直 □公開溝通願景與價值觀 □尊敬員工如同夥伴 □將共同目標置於個人利益之上 □置個人風險於一旁,做正確的事 領導者想要建立並維持信任,與正直、溝通兩者休戚相關, 如果你不想人們離開你,就需要展現言行一致、心胸開放,並做到值得信任。 【類型3】離開無能的人 無論是工廠作業員、業務員、中階主管、運動選手或義工,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上司是名副其實的領導者, 他們充分展現能力,並激發部屬信心,而非單靠個人魅力。 如果領導者無法勝任工作,反而分散團隊注意力,浪費人們的精力,讓他們無法專心做事, 也把焦點從組織的願景與價值轉移到個人行為。 如果無能的領導者帶領一群才高八斗的部屬,這些人會憂心領導者胡搞瞎搞; 如果部屬技能不足或缺乏經驗,就更不知何去何從。 不管哪一種情況,都會導致生產力下滑、士氣低落。 無能的領導者很難長期帶領才能出眾的人。 【類型4】缺乏安全感的人 如果一個領導者重視部屬、正直不阿,而且能力卓越,人們就會心甘情願地跟隨,對吧? 其實不然,即使領導者擁有上述三項特質,還有一個特質會讓人們求去:不安全感。 缺乏安全感的領導者很容易辨認出來,他們對權力、地位與認同的渴望, 明顯表露在懼怕、懷疑、不信任或嫉妒的態度上,只是有時表現方式比較微妙。 格外傑出的領導者會做兩件事: 培育其他的領導者,而且在工作上學習放手。 這些是沒有安全感的領導者絕不會做的事。 相反地,他們只想讓自己成為不可或缺的一員, 因此他們不訓練部屬發揮潛能,以免部屬比他們更成功。 事實上,他們不願看到部屬沒有他們的協助而成功,只要部屬步步高升,他們就備感威脅。 人們願意為給他們加油打氣的領導者工作,而不願意為老愛潑冷水的領導者工作; 人們想要的是推他們飛上高空的領導者,而非扯後腿的領導者; 人們想要的是幫助他們發揮潛能以致成功的良師益友。 如果他們發現領導者關心的是維護自己的權力、地位,最後他們還是會另覓能者的。 留住人心的竅門 無論你是多優秀的領導者,偶爾還是會流失一些人才,但你可以嘗試使自己變成人們想跟隨的領導者。 以下6點是我用來提醒自己,辭職的人想離開的是人,不是公司: 1.我為自己和別人的關係負責。 當人際關係轉壞時,我會採取行動改善。 2.我會在部屬離職前做個訪談。 目的是要找出我是不是他們離開的原因。 如果是,我會道歉並試著與他們敦睦情誼。 3.我高度重視和我一起共事的人。 人們信任領導者是一件很棒的事;更棒的是領導者也信任部屬。 4.我把信用列在領導清單首位。 我可能不是一直都能勝任所有職務,事實上每個領導者都會有力不從心的時候,但我總是盡力贏得員工信任。 5.我認為我的心理健康能為人們打造一個有安全感的環境。 因此我會積極思考,以正確的行為待人,並遵循「你要別人怎麼對你,你也要怎麼待人」的「黃金法則」。 6.我維持虛心受教的精神,也持續培養我對個人成長的熱情。 我要學習不輟,以便持續領導。 如果我不斷成長,絕不會成為阻擋部屬發揮潛力的「蓋子」。 流失頂尖人才是組織發展最不樂見的事, 當那樣的情況發生時,別怪公司、競爭激烈、市況不佳或經濟不振,該怪的是領導者。 絕對不要忘記,辭職的人往往想離開的是人,不是公司。 如果你想留住最優秀的人才,並且幫助組織完成使命,那就勉力成為更好的領導者吧。 http://blog.roodo.com/wugu9999/archives/7479229.html

Wednesday, July 18, 2012

清大教授「人生三願」 氣哭兒子

【聯合晚報/記者韓青秀/台北報導】 11年前幼子的家庭作業,賴建誠說出小小願望,兒子氣得說他亂講,卻拿了全班最高分。他說:如今願望沒變,一周有一半能達成就滿足… 清大經濟系教授賴建誠與兒子賴文在帛琉旅行合照。(賴文/提供) 爸爸的夢想是什麼?為了完成兒子國小二年級的家庭作業,清華大學經濟教授賴建誠曾許下人生三個願望,「吃得下飯、睡得著覺、笑得出來」。年幼的兒子不理解,覺得爸爸亂講,急得哭出來,沒想到卻拿了全班最高分。事隔11年後,兒子也考上清大,賴建誠笑說,人生的願望沒有變,一星期內有一半時間能達成願望,就要很滿足了。 賴建誠表示,這篇「人生三願」在多年前曾發表在報紙副刊上,原本只是一時的誤打誤撞,卻意外地在網路上不斷傳閱轉寄,還衍伸了不同版本。甚至有大陸民眾改寫成另一篇人生三願,還輾轉寄回自己的信箱。儘管已經是11年前的往事,但如今仍有不少人看到他就問,現在小學二年級兒子的家庭作業寫得如何? 曾有人問他,把「吃得下、睡得著、笑得出來」當作人生願望會不會太簡單了。賴建誠笑說,當人生經驗越豐富,就越能體會這三個願望真的很難。今年已55歲的他坦言,即使如今他年過半百,也不是每天都能達成這三個願望,生活中總有無法逃避的壓力和不順。但是他更深信人算不如天算,不需要的顧慮煩惱就應該丟掉,因為簡化的生活才是最重要。 賴建誠說,他的三個願望都很小,有時可以全部達成,有時也會無法如願。每個月、每個星期的達成率都不同,但正因為不是鴻圖大志,他每天都可問自己願望達到了嗎? 回想起當時寫這篇「人生三願」時,小兒子才念小學,賴建誠透露,為了怕兒子太丟臉,寫完之後,還特別給兒子檢查看看,把兒子氣哭的部分稍微修改了幾個字,給兒子留點面子;一晃眼,兒子已經長大成人。 賴建誠說,對於剛上大學一年級的年輕人,正是享受人生樂趣的黃金歲月,他不期望兒子現在能理解這三個願望,只希望是留給兒子在未來下半輩子慢慢去思索品味。 賴建誠的人生三願 原文重現 清大教授賴建誠今年6月建置了自己的部落格,陸續把過去發表的文章貼在網路上,也讓被網友多次改寫的「人生三願」,重新還原全貌。原文如下: 我兒子讀國小二年級上學期末時,老師給了一項作業,要他們當小記者訪問爸爸。 共有六個問題,有一大半是資料性的:在哪裡工作?負責哪一方面的事等等,其中的第5題是「爸爸的夢想是什麼?怎麼實現?」 我說「我有三個願望」,兒子用半注音半國字的方式寫下這句話,然後抬頭看著我。 「第一個願望是吃得下飯」。 他愣了一下,認為我在開玩笑,很鄭重地表示這項作業的分數,是其他作業成績的三倍,所以不能隨便。我說你是記者,人家怎麼說你就怎麼寫,既然不相信就不要訪問好了。 他無奈地寫下「第1個願望是吃得下飯」。 「第二個願望是睡得著覺」。 他這下著急了,「別人的願望都是要當科學家或是做重要的事情,你的願望連小孩子都會,你是不是想害我被老師處罰?」我又重複先前的說法:不相信就不要訪問。他急得跑去廚房向媽媽哭訴,她也同意說記者就是記錄者,不能要求受訪問者如何回答。 他擦乾眼淚寫完這句之後,抬起頭失望地看著我。 「第三個願望是笑得出來」。 這下子他失去控制了,「別人的父母都是在幫助子女,只有你才會存心害自己的小孩」。 「要不然你照我的話寫完之後,再寫一篇〈我眼中的爸爸〉附在後面,讓老師瞭解這不是你隨便寫的,而是你爸爸的本性就是如此」。 他覺得有道理,憤恨之下很快地寫了一篇沒分段的作文,我除了把注音改為國字之外,照抄如下:「我每次重要的問題要問我爸爸的時候,他都想騙我,可是我跟他說:這是很重要的問題,他還是繼續開玩笑,我跟他說:這可是分數最高的作業,所以我爸爸做什麼事都是隨隨便便的,每次一回家,鞋子也不脫,就看電視,而且都看摔角、相撲,都是一些無聊的電視。所以這個爸爸還要嗎?雖然他有很多缺點,但是他還是很疼我呀!我爸爸很奇怪,一下子罵人,一下子又對你好。可能我是他兒子吧!也可能是他腦筋有問題吧!老師,妳覺得呢?」 第二天我問他老師怎麼說?他有點不好意思「老師上課時叫我到前面,說我的訪問和作文寫得非常好,給我98分,是全班最高的,比班上的模範生還高,還把我的作文唸給全班聽」「那她有沒有說為什麼?」「她說她先生的工作最近不太順利,已經有好幾天睡不著覺,也只吃得下一點東西。你爸爸的三個願望很有意思。」 「那你現在瞭解我不會害自己的兒子了吧?」他點點頭,可是還不能明白為什麼他老師把〈我眼中的爸爸〉拿去參加作文比賽,得到入選獎,對功課課平平的他,這是一大驚奇。 希望他在人生的旅程中,能比我晚許久才體會到︰『要實現這三個願望還真不太容易。』 .相關報導︰「人生三願」小主角 進清大跟父親同校 【2006/12/02 聯合晚報】 全文網址: 清大教授「人生三願」 氣哭兒子 - 奇人鮮師榜 - 校園指南 - udn校園博覽會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53391#ixzz20z44aYtc Power By udn.com

Thursday, July 12, 2012

兒童後座未繫安全帶 8月開罰

【聯合晚報╱記者邱瓊平/台北報導】 全文網址: 兒童後座未繫安全帶 8月開罰 | 生活新聞 | 生活天氣 | 聯合新聞網 4到12歲兒童坐小汽車後座未繫安全帶,勸導期7月底結束,8月1日起正式開罰,若違反規定,一般道路罰駕駛人1500元,高快速道路罰3000元至6000元。台北市交通警察大隊強調,8月1日起路邊攔檢取締,會加強著重後座兒童是否坐安全座椅或繫安全帶。 小型車後座乘客未繫安全帶取締分兩階段實施,成人部分今年2月1日起開罰。根據警政署統計,今年2月到5月成人後座未繫安全帶共取締7737件,其中2月開罰第一個月取締5011件,經過宣導後開罰件數逐月降低,5月降至793件。 交通部上午和靖娟基金會共同舉辦宣導記者會,交通部道安會執行秘書謝潮儀指出,0到1歲、10公斤以下的嬰幼兒要使用臥床或後向幼童用座椅,1到4歲、10到18公斤幼童使用幼童用座椅,4到12歲以下、18到36公斤的兒童,可依身形選擇使用學童用安全坐墊或繫安全帶。 交通部路政司科長林福山表示,4到12歲兒童乘坐小汽車後座繫安全帶,以不勒頸為原則,否則就必須使用增高墊。有家長抱怨家中若有兩個小孩,後座放置兩張安全座椅就無多餘空間,他建議家長可坐副駕駛座,隨時注意小孩狀況。 不少家長擔心帶著幼童搭乘計程車若未繫安全帶可能被開罰,台北市交通大隊表示,考量計程車無法因應不同年齡層的兒童準備臥床、安全座椅或坐墊,兒童搭計程車會從寬認定不會硬性開罰,但提醒家長要隨時留意兒童安全。 【2012/07/12 聯合晚報】 全文網址: 兒童後座未繫安全帶 8月開罰 | 生活新聞 | 生活天氣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LIFE/LIF1/7220548.shtml#ixzz20QlfVrCS Power By udn.com

大愛老榮民一天花300 一捐3000萬

榮民呂振誠日前決定悉數捐出超過三千萬元的財產,其中八百廿萬元捐給退輔會照顧清寒榮民遺孤,三間房產捐給創世基金會照顧植物人。他說,「看到那些失去父母的小孩,我就想起自己幼年的遭遇,希望能多幫助這些失親的孩子」。 呂振誠籍貫是浙江慈谿,出生於1933年的上海,母親生下他四十幾天就離世,父親續絃,後母相當苛刻。國共徐蚌會戰失利後,上海岌岌可危,在一次父親毒打後,十六歲的呂振誠下定決心要離開沒有溫暖的家,跑到進駐上海市區的七十五軍要求入伍。 他沒有機會與共軍打仗,部隊就撤往舟山群島,在舟山待一年,再撤到台灣,六十年來落地生根,從不曾回大陸。1963年呂振誠以陸軍上士退伍,1965年到台北榮總擔任技術員,1988年退休;在這段時間他存了錢就買屋,現有三間房子,生活過得清閒。 呂振誠身體一直不錯,最近發現記憶力開始衰退,事情一過就忘,他心想這樣不行,希望畢生積蓄要妥善處理,他很關心失親兒童,決定以他們為捐助對象,把目標放在台北市失親兒福利基金會與退輔會遺孤專案。 但呂振誠也不是一下就投入全部金錢,他每個月先捐一萬元給退輔會,再捐部分的錢給失親兒福利基金會,經過幾個月觀察,他認為可以多捐一點。呂振誠把財產分成三部分,八百廿萬元指定捐給退輔會遺孤專案,每月退休金的六千元捐給失親兒福利基金會,三間房產捐給創世基金會用來照顧植物人,總價超過三千萬元。 他請外界不必擔心他往後生計,「我一天只花二、三百元,月退俸二萬四千元很夠我生活,錢夠用就好」。 全文網址: 大愛老榮民一天花300 一捐3000萬 | 榮民大愛做公益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7219717.shtml#ixzz20PRuHzw7 Power By udn.com

是「性奴」不是「慰安婦」

【朝鮮日報/社論/朝鮮日報中文網提供】 美國媒體9日報導稱,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下達指示要求美國所有文件中不得使用翻譯為英文的「慰安婦(comfort women)」一詞,而應使用 「被強迫的性奴(enforced sex slaves)」。對此,日本外相玄葉光一郎10日在國會答辯中表示:「『性奴』一詞是錯誤的措詞。」 聯合國人權委員會1996年通過了消除女性暴力決議案,將被日本強行抓走並成為日軍性玩物的女性界定為「性奴」。國際勞工組織(ILO)1996年也在報告中指出:「日軍的行為違反了禁止強制勞動的國際勞動工組織第29號公約。」美國眾議院2007年以全票贊成通過了一項決議案,內容為「日本政府應對逼迫年輕女性做性奴的事實公開道歉並承擔歷史責任。」 國際社會認為,日本在二戰時期將韓國、中國、東南亞女性以及生活在印度尼西亞的荷蘭女性強行抓到軍隊慰安所對她們性的榨取行為是反人倫、反人權的戰爭犯罪,理應稱為「性奴」。反人倫犯罪是即使戰爭結束也不能赦免的犯罪。然而,日本卻向本國外交官下達指示要求他們對在美國修建的「性奴受害女性紀念碑」進行拆除活動,一些厚顏無恥的日本人破壞讓後代了解日本這些不道德行為的象徵物也是司空見慣。 考慮到當事者可能會對「性奴」一詞產生排斥感,所以韓國政府的官方文件和法律按照慣例一直使用「日軍慰安婦受害者」的說法。但韓國挺身隊問題對策協議會11日表示:「(希拉蕊要求使用性奴一詞)洞悉了我們的內心,非常高興。」如果日本認為使用慰安婦一詞可以掩蓋反人倫犯罪的真相,那就是大錯特錯。韓國也應該在官方文件中採用能直接體現日本罪行的措詞。 【2012-07-12/朝鮮日報中文網】 全文網址: 是「性奴」不是「慰安婦」 - 性奴或慰安婦? - 封面故事 - udn全球觀察 http://mag.udn.com/mag/world/storypage.jsp?f_ART_ID=401794#ixzz20PQTQbA9 Power By udn.com

Thursday, July 5, 2012

中國留學生分屍案 加拿大警方找到頭顱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 2012.07.05 02:50 pm 中國留學生林俊在加拿大遇害遭分屍,頭顱一個多月後才確定尋獲。 (路透) 加拿大蒙特婁警方4日表示,日前在蒙特婁安格瑞農公園發現的頭顱,證實是5月底遇害被分屍的中國大陸留學生林俊的頭顱。 林俊生前就讀於蒙特婁康柯達 (Concordia)大學,5月底遭嫌犯麥格諾達殺害、分屍。他的四肢先後被寄到加拿大執政黨保守黨和自由黨渥太華總部、溫哥華兩所小學,屍體則在麥格諾達居住的公寓後垃圾箱內被發現,但頭顱失蹤。 蒙特婁警方1日接獲通報後,在安格瑞農公園一座小湖的岸邊發現一顆頭顱,現場距離麥格諾達所住公寓數公里。 29歲的麥格諾達是色情片演員,和33歲的林俊有往來。他案發後逃到歐洲,在巴黎停留後轉往德國,4日在柏林的一間網咖被德國警方逮捕,18日引渡回加拿大。 林案發生後,一個暴力網站曾播出一段恐怖影片。影片中受害人被綁在床上,被人用冰錐刺死,然後分屍。警方後來表示,影片中的受害人就是林俊。另一段影片顯示,麥格諾達曾吃林俊遺體。 麥格諾達目前關在隔離牢房,被控一級謀殺、毀損屍體及威脅政治人物等罪名,但他一概不認罪。他預定明年3月受審。 【2012/07/05 聯合晚報】@ http://udn.com/ 全文網址: 中國留學生分屍案 加拿大警方找到頭顱 | 國際焦點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WORLD/WOR3/7205078.shtml#comments#ixzz1zkfHBLoc Power By udn.com

Tuesday, June 26, 2012

廣西破獲黑心集團 熊掌逾百隻

【聯合報╱中新社】 2012.06.27 05:00 am 廣西南寧森林公安局破獲販賣瀕危野生動物非法集團。繳獲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穿山甲三百四十三隻(凍體、重量約二點二噸)、黑熊熊掌一百四十一隻(經專家鑑定,被殺害的黑熊至少四十三隻)。被繳獲的黑熊熊掌,令人不忍卒睹。 全文網址: 廣西破獲黑心集團 熊掌逾百隻 | 陸港傳真 | 兩岸台商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2/7186545.shtml#ixzz1yxEzWcLW Power By udn.com

肇事者允報案卻落跑 老翁痛失老伴

【聯合報╱記者謝進盛/台南報導】 2012.06.27 03:13 am 男子林勇志日前清晨騎機車與一對老夫婦發生車禍,老翁懇求他報警搶救頭顱破裂的妻子,他口頭答應卻逃逸,老婦失血過多死亡,警方昨天逮捕林嫌,依肇事逃逸罪嫌送辦。 「發生車禍了,竟然還見死不救,希望法律能給這種人最嚴厲的制裁!」承受喪妻之痛的老翁李英明悲痛說,不會原諒林的行為。林辯解,車禍後有事,才急著離開,有打電話請友人代為報警。 警方調查,剛從工廠下班的林勇志(卅四歲),廿三日清晨四時四十五分騎機車要回官田住處,在台南麻豆區中山路,與七十歲李英明夫妻共乘的機車擦撞,三人都摔倒在馬路上,林、李只受輕傷,李妻頭顱破裂,血流滿地昏迷。 當時李英明懇求林先叫救護車,把妻子送到醫院,林口頭說好,卻騎機車離去,再也沒有回到現場。 李苦等不到救護車,心急如焚,央求附近豆漿店老闆報警,消防隊獲報緊急把李妻送醫,可惜不治。 警方連日調閱馬路監視器,掌握林勇志行蹤,到他住處逮人。 警方表示,是豆漿店老闆撥一一九救人,林嫌的說法是卸責狡辯。 【2012/06/27 聯合報 全文網址: 肇事者允報案卻落跑 老翁痛失老伴 | 意外現場 | 社會新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2/7186541.shtml#ixzz1yxERKY34 Power By udn.com

Monday, June 11, 2012

基測考一半兩夥人夜鬥 1死6傷

【聯合報╱記者張祐齊/新北市報導】 2012.06.11 02:51 am 新北市新店區前天深夜發生青少年集體械鬥案,造成一死六傷,守在醫院的死者友人聽聞噩耗,掩面哭泣。 記者廖國隆/攝影 李姓少年不滿張姓少年糾纏其女友,前天深夜與張相約在新北市新店區談判,找來廿多人埋伏,雖然張也找來九人助拳,但一現身就被對方持西瓜刀猛砍,造成一死六傷。新店警方昨天陸續逮捕參與鬥毆嫌犯,將雙方共廿五人分別依殺人等罪嫌送辦。 這是新店區十天來發生的第二起集體鬥毆砍人案。上月卅日凌晨,王姓嫌犯教唆友人砍殺債主,一人差點斷頸、另一人被開膛,造成兩死兩傷。 警方調查,張姓少年曾與李姓少年的郭姓女友交往,前天基測第一天考完,參加基測的張姓少年在北市景美某考場外被李姓少年帶人堵到。 李姓少年認為張不斷糾纏其女友,先拿摻有不明粉末的香菸強迫他吸食,還要他考完後得向郭女九十度鞠躬道歉。 張姓少年擔心隔天無法參加基測,只好答應。但晚上李男認為張沒有誠意,又約張在新店區開明高職後巷談判。 張姓少年擔心被打,向乾哥哥游哲凱(廿二歲)求助,游找了八名友人赴約。李姓少年則找了鍾姓少年共廿多人,事先在談判現場旁埋伏。 游哲凱等人騎機車到現場,同行的章姓少年先被一輛白色自小客衝撞,再被對方持西瓜刀砍殺。游等人四處逃逸,章姓少年被砍三刀傷重不治,另六人也受刀傷。 警方發現,章姓少年上個月才涉嫌搶加油站被逮,載他就醫的游哲凱擔心在新店急診會被尋仇,竟帶章到八公里外的雙和醫院就醫。 警方調閱監視器畫面過濾,分別到景美、中和等地逮捕李姓少年、林政豪、陳學仁、干濤緯、曹大祥、虞家偉以及砍人的王姓少年等共廿五人到案,主嫌李姓少年否認教唆殺人。 全文網址: 基測考一半兩夥人夜鬥 1死6傷 | 重案追緝 | 社會新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1/7151607.shtml#ixzz1xUW6mDVH Power By udn.com

Tuesday, June 5, 2012

老人囝仔性 雖任性卻具創造力

【聯合報╱記者陳惠惠/台北報導】 2012.06.05 08:00 am 全文網址: 老人囝仔性 雖任性卻具創造力 | 老人防老化有方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2/7138386.shtml#ixzz1ww3vKgDP Power By udn.com 台語說「老人囝仔性」,就像國語說的「老小」一樣,其實有根據。醫師指出,老化會讓大腦組織減少,又以額前葉退化最明顯;此區域掌管文化、教育及道德整合,老化使抑制效果減低,老人因此變得較孩子氣。 高雄長庚醫院榮譽副院長陳順勝說,老化後抑制能力降低,老人家可能變得較任性;相對地創作力因而海闊天空,藝術人文能力增強;如洪通半百開始畫畫,成為知名畫家,以彈奏月琴聞名的民謠歌手陳達也是一例。「沒喝酒,卻享有微醺的效果。」他建議,老人家應善用此潛能。 陳順勝說,年輕時大腦重量約有一公斤,到老時平均消失百分之七,但通常和失智無關。別以為上了年紀,大腦才減輕,他說,人類大腦自廿五歲就開始退化,且並非均勻退化,而是以額葉、顳葉為最,讓老人家記性變差,睡眠習慣不同於以往,個性也會有些轉變。「就像全身退化也是不均勻的。」陳順勝說,大腦四分區裡,枕葉、頂葉退化速度相對較慢。 台北榮總神經內科主治醫師王培寧說,額葉與人格特質、行為控制有關,額葉退化也可能讓老人家變得較為固執,需更多時間適應全新環境、事物;顳葉掌管記憶,此區域退化難免影響老人家學習、記憶速度。 「額前葉的功能退化尤其明顯。」陳順勝說,文化、教育及道德在此區整合,老化後,較沒有抑制能力,老人家性格會變得較小孩子氣,還會出現重複、強迫性行為,如有些老人家一定要把東西擺在固定地方。 他以自身為例,後背包裡,每樣物品都有自己的「家」,水壺、雨傘、鑰匙、電腦等,擺得整整齊齊,「連USB都有固定『住』的地方」。 也因為如此,許多老人家愛收集東西,什麼都不捨得丟。「只是愛收集的東西不同罷了。」他見過老人家愛收集衛生紙,一張張折疊得整整齊齊,還有人喜歡收集藥品,過期了也捨不得扔,連廢紙、紙箱都收著。 老人家愛物惜物,王培寧說,晚輩不必太干涉。但王培寧說,若從外頭撿回的幾乎是不堪用的東西,或盡是些破銅爛鐵,就要留意是否為失智症徵兆。 「把他們當作小孩子對待。」王培寧建議,撇開失智症等疾病不談,老人家個性變化,其實是自然退化過程,相處之道就是不把期望訂太高。 王培寧說,老人家的記憶力雖不能與年輕人相提並論,學習全新事物、知識的速度也不若年輕時快,但可以使用連結法,透過與熟悉的人事物、經驗或成長背景等相連結,能加快學習速度;避免忘記最好的方法,就是隨時隨地寫下來。 【2012/06/05 聯合報】@ http://udn.com/ 全文網址: 老人囝仔性 雖任性卻具創造力 | 老人防老化有方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2/7138386.shtml#ixzz1ww3klzW4 Power By udn.com

保全刻苦自學 站著上北大

【中央社╱台北5日電】 2012.06.05 03:47 pm 甘相偉及其新書「站著上北大」。 圖/擷取自網路 中國大陸北京大學校內一名保全,透過刻苦自學考上北大中文系,近期他將自己5年來在北大當保全經歷出版成「站著上北大」一書,並打動北大校長周其鳳為他寫序。 新京報報導,這名保全來自湖北農村,名叫甘相偉,1982年次、專科畢業的他為了謀生,2007年到北大擔任保全,曾在北大西門、西側門等地站崗。 甘相偉在書中回憶,「執勤站崗的時候,每天都要面對成千上萬的人,不管是騎自行車的還是開寶馬(BMW)的,我一律向他們敬禮。」 他說,曾一度對北大學子眼紅,「他們走進了北大學術的殿堂,而我卻在站崗」。 於是,甘相偉開始利用休息時間聽講座、讀書。之後,他透過成人高考考上北大中文系。近5年來,愛好寫作的甘相偉經常將心得記錄下來。 去年12月,甘相偉將自己寫的12萬字裝訂成冊。因期望小冊子能出版成書,於是他主動寄電子郵件給北大校長周其鳳,並附上自己在北大的「經歷」,希望校長能替他寫序。 今年年初,有出版社要替甘相偉出書。書的總策劃劉志則說,「他是一個普通保安,卻很愛學習,是他的經歷打動了我們,於是決定出版。」 周其鳳則在序言中稱,最聰明的學生應該是能夠最大限度利用北大資源提高自己的學生。北大的資源用之不竭,學生用得愈多,北大就愈好、愈富有、愈高興。 周其鳳說,甘相偉在這方面的智慧簡直發揮到了極致。這是值得北大學生學習和效法的。 目前,甘相偉已經辭去保全一職,正準備向北京一些中學、高校投簡歷,希望能成大學輔導員或中學語文老師。他表示,將堅持寫作,「相信我的路會愈走愈遠。」 【2012/06/05 中央社】@ http://udn.com/ 全文網址: 保全刻苦自學 站著上北大 | 陸港傳真 | 兩岸台商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2/7139397.shtml#comments#ixzz1wvdMaNJI Power By udn.com

Tuesday, May 22, 2012

剛出獄性侵犯 模範社區中勒斃女教師

【聯合報╱記者賈寶楠/桃園縣報導】 2012.05.22 09:03 pm 女老師林伊葭遭殺害棄屍在社區大樓地下室廢水池。 圖/翻攝自育達高中網站 桃園縣育達高中餐飲科女教師林伊葭,前天下午下課返回住處大樓地下室四樓,停好車要搭電梯時,遭男子黃建憲從後勒頸劫財殺害,棄屍地下室廢水池,警方在今天凌晨逮捕黃,他坦承涉案。 據了解,黃建憲廿一歲,曾住在林伊葭所住的社區大樓,有性侵前科,日前才出獄;警方調閱大樓監視錄視影帶,並清查附近治安人口,再根據錄影畫面,鎖定他涉案。 警方調查,卅四歲的林伊葭,昨天沒有到校上課,電話也打不通,校方聯絡家屬,姑姑和姑丈到她住的桃園市大有路「冠倫大國」社區尋找,但是住處沒有人,她駕駛的紅色轎車還停在停車位。 涉嫌殺害女老師的嫌犯黃建憲昨晚落網,他蒙著外套蹲在地上。 記者賈寶楠/攝影 社區保全調閱停車場監視器發現,前天下午三點五十三分,林開車進入地下四樓停好車後,步行約十公尺抵達樓梯間;四時零三分,林準備搭電梯上樓前,突然遭一名男子從背後勒住脖子架離,畫面僅短短一秒,兩人隨即消失在監視鏡頭範圍,四時十八分,男子背著林的包包搭電梯離開。 保全立即搜尋地下室,直到下午約四時許,打開沒有上鎖的廢水池鐵蓋,發現林躺在兩公尺下方的池底,臉部朝下、全身浸泡在深十七公分的廢水中,急忙報警。 警方趕抵現場,找消防隊進入約兩坪大的廢水池,確認林已無生命跡象,脖子有疑遭雙手緊勒造成的瘀青,皮夾、手機和背包都不在身上,但短袖、短裙等衣著仍完好。 警方從監視器畫面研判,凶嫌在樓梯間等待,疑預謀犯案,林回家剛好遇到劫財,可能因為反抗遭勒頸殺害,凶手背著她走進樓梯間死角,取走背包等財物後,把人丟進廢水池,蓋上蓋子逃逸。 林伊葭的姑姑和姑丈都不敢相信姪女已死亡,強調林生前交往單純、個性很好,沒有感情或財務糾紛。 警方說,林住進社區至少兩年,房屋是姑丈所有。冠倫大國是桃園市最大的集合式社區大樓,有九百廿二戶,曾經獲選模範社區。 謝姓代理主委表示,社區門禁森嚴,沒有磁卡根本無法進出,外人進出都要登記。 全文網址: 剛出獄性侵犯 模範社區中勒斃女教師 | 女教師遇害 | 社會新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8/7108139.shtml#ixzz1vbv8CSrv Power By udn.com

Monday, May 21, 2012

冰島經驗 自由貶值逆轉勝

【經濟日報╱編譯葉亭均/綜合外電】 2012.05.21 04:39 pm 圖/經濟日報提供 冰島在2008年成為第一個因金融危機陣亡的國家,但如今冰島恢復了成長,失業率下滑,人口外移也減緩,主要是受惠於貨幣冰島克朗得以自由貶值,使貿易逆差轉為順差。 冰島擁有獨立貨幣、央行、貨幣政策、決策與政策選擇,這些都是參與歐元區國家須放棄的,但或許也可成為希臘退出歐元區的理由。 冰島3年半前重摔一跤,銀行體系崩潰且失業率劇升。政府遭抗議的怒民奚落下台,年輕人收拾行囊離開,國際貨幣基金(IMF)則提供紓困方案。 冰島克朗貶值五成,卻提振出口,減少汽車等昂貴進口產品。貶值對借外幣貸款的屋主不利,但冰島法官與決策者安排抵押貸款救濟。 外國商品昂貴也引發通膨,消費者物價自2008年來已攀升26%。不過勞工成本降低了,例如冰島漁工廠VSV執行長克里斯傑森表示,在幣值狂貶前,員工平均時薪相當約20歐元,但如今「相當10歐元,是利潤成長的力量」。 營救行動雖然拖累金融體系,但有別於愛爾蘭的是,冰島讓銀行倒閉,讓外國債權人(非冰島納稅人)承擔損失。冰島也實施嚴格資本管制(與歐盟奉行的開放金融邊界信念迥異),阻擋可怕的資本與存款外逃。 冰島還延後採取撙節,而非如希臘與西班牙急著縮減開支並因此受其凌遲。冰島一開始甚至為極貧公民增加社會福利金,他們持續支出,有助支撐經濟。 希臘雖然可能受惠於貶值,但也會因退出歐元區受傷。冰島經濟以貿易為主,占國內生產毛額(GDP)59%。希臘去年出口為520億歐元,卻僅占GDP的24%。冰島靠地熱取暖與發電,希臘則須進口能源,倘若貨幣貶值,將承受能源價格激增之苦。 【2012/05/21 經濟日報 全文網址: 冰島經驗 自由貶值逆轉勝 | 歐洲政經觀察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WORLD/WOR1/7105519.shtml#ixzz1vVYjNl1A Power By udn.com

Monday, May 14, 2012

臉書共同創辦人棄美籍 都怪美國管太多

【中央社╱台北14日電】 2012.05.14 04:33 pm 臉書共同創辦人沙佛林(Eduardo Saverin)放棄美國公民身份改入新加坡籍,他的發言人表示,沙佛林並沒有反美,他只是覺得美國管制公民持有海外資產的規範實在太過複雜。 「華爾街日報」(WSJ)報導,現居新加坡的沙佛林去年決定放棄美國公民身份,並在數天前公布這項決定。許多稅務專家紛表抗議,認為沙佛林此舉是為了節稅。儘管放棄美公民身份得支付高額離境稅,但考量新加坡稅制,長期來說還是比較省。 沙佛林發言人古德曼(Tom Goodman)今天表示,沙佛林放棄公民身份並非出於稅務考量,而是美國法規使得美國公民在海外居住和投資變得困難。 古德曼說:「美國公民在投資項目和開立帳戶上受到嚴格限制。許多外國資金和銀行不與美國公民往來。因此放棄公民身份是出於財務,而非稅務考量。」 許多放棄美國籍的人士確實埋怨美國法令讓他們的生活變得更困難。他們說,「海外帳戶稅收遵循法案」(FATCA)等法令,使部分外國銀行視更多美國人為拒絕往來戶。FATCA規定海外金融機構須向美國國稅局(IRS)提供美國公民的海外帳戶資訊。 財政部官員則表示,他們未發現FATCA對美國海外公民造成困擾的證據。 古德曼說,沙佛林計劃繼續在全球投資科技公司,也包含美國企業,並創辦慈善基金會。 古德曼說:「沙佛林不是因為不滿美國才做出這番決定,而是他真的很想在海外做生意。」 【2012/05/14 中央社 全文網址: 臉書共同創辦人棄美籍 都怪美國管太多 | 美國新聞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WORLD/WOR6/7091591.shtml#ixzz1ur7SHQSj Power By udn.com

Friday, May 11, 2012

封面女子:我吃奶到6歲 自信十足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 2012.05.11 02:52 pm 時代雜誌以26歲洛杉磯媽媽潔米‧琳恩‧葛魯梅的哺乳照片掛封面,她平時就常在臉書和人交流育兒心得,上封面而一夕無人不知,她有點意外。21日那期時代以專文〈再造母職的人〉紀念「親密育兒」理論宗師西爾斯博士,專文作者訪問葛魯梅,談育兒、哺乳等問題。 葛魯梅有兩個兒子,一個是收養的5歲黑人男孩,一個是她親生兒子,下月滿4歲。她兩個都哺乳。 一般人的成見,言行異於流俗,八成是嬉皮,葛魯梅說,她母親生活正常,父親是柏克萊加州大學的營養學博士,兩人都用心於育兒和營養。 葛魯梅說,她媽哺乳她到6歲,直到她自動斷奶。她回憶從母親胸前吃奶的感受:「真的很溫暖,那就像擁抱你母親,你覺得舒適,覺得自己真的有人愛。我小時非常有自信心,我知道那自信心就是從那裡來的。我有安全感。」 葛魯梅是專職母親,在家裡發部落格,兩個孩子也在家學習。她說:「如果親密育兒法有效,那就勝過一切。」父母如果覺得太難,如果覺得這樣育兒搞得人生空虛,那就不要勉強。3歲大的孩子吃母奶,有人非議。有人揚言要到社會局舉報她,有人說那是虐兒。 葛魯梅說:「說老實話,我沒有辦法和他們理論。至於有人說哺乳3歲孩子覺得不自在,我想,承認真實的感覺沒什麼不對。」 她說:「重要的是認清,延長哺乳在生物學層次上是正常事,只在社會層次上才不是正常事,愈多人看見,這件事在我們的文化裡就會愈正常。這是我的希望,我希望更多人看見。」 葛魯梅的態度相當健康。傳統育兒法和親密育兒法似乎出現戰爭,她說:「我想避免的就是這種狀態。我希望人人彼此鼓勵,我們彼此不是敵對勢力,我們應該互相打氣。」 【2012/05/11 聯合晚報】 全文網址: 封面女子:我吃奶到6歲 自信十足 | 國際萬象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WORLD/WOR4/7086308.shtml#ixzz1uZxkeL00 Power By udn.com

Tuesday, May 8, 2012

警辦酒駕被打 還被長官叫去「認識」議員

【聯合報╱記者王慧瑛/竹東報導】 2012.05.09 02:44 am 新竹縣李姓男子涉嫌酒後駕車擦撞機車,警方到場處理時,李姓男子態度拒不配合,對執勤警員動粗。 記者王慧瑛/ 翻攝 新竹縣李姓男子日前酒駕擦撞機車,員警到場處理時,李態度不配合,脫掉上衣並撂話要和警察單挑,甚至對執勤的錢姓警員揮拳,李找家人、縣議員到場,警方依法將李依公共危險、妨礙公務移送,長官前天要求錢姓警員去「認識」議員,讓錢姓警員很挫折,他認為「警員執勤被打,還要面對無謂壓力」,「這樣太打擊基層士氣,警察尊嚴何在?」 該名議員表示,接獲鄉親車禍,議員到場也是一種服務,他很尊重公務員,當天他在派出所待3個多小時,沒人出來打招呼,連杯白開水也沒有,員警個個「晚娘面孔」,他認為「警察服務態度有待改進」,派出所應該招募志工,加強服務品質。 該議員說,鄉親事發隔天向他抱怨,可能是他到場關心,警方「下重手」,除辦他公共危險罪,還多一件妨礙公務罪。 警方表示,當天所裡每個警員手邊都有事在忙,才無法分身招呼,妨礙公務是公訴罪,錢姓警員被揮拳時,李的父親及縣議員都有目睹。 警方表示,上月28日晚上9點左右,李酒駕與騎機車梁姓女子擦撞,下公館派出所員警到場處理,警方要求李回派出所酒測,李子拒不配合,不斷吼哮,甚至脫上衣要和警察「釘孤枝」。 李的父親、友人、縣議員趕到場,李情緒失控對錢姓警員揮拳,造成錢的後腦杓、眼部受傷,警方呼叫支援,費了一番工夫將李帶回,酒測值達1.08。 錢姓警員前天休假,接到長官電話要他一起去「認識」當天到場的議員。錢認為,李挑戰公權力,他執勤受傷,事後還要面對「無謂的壓力」,打擊基層士氣及尊嚴。 錢妻也為丈夫抱屈,她說,老公是基層警員,執勤面臨各種風險、民眾情緒等,得知丈夫被打很心疼,希望大家能相互尊重,長官也應給基層多些支持與鼓勵,而不是一味讓步或「只會打自己的小孩給別人看」。 全文網址: 警辦酒駕被打 還被長官叫去「認識」議員 | 重案追緝 | 社會新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1/7080560.shtml#comments#ixzz1uJECnpo2 Power By udn.com

日駐美副領事 在美家暴遭訴

【聯合報╱東京特派員陳世昌/8日電】 2012.05.09 03:21 am 外交人員打老婆成傷,不能免除刑責。日本駐美國舊金山的一名副領事,涉嫌毆打老婆成傷,美國加州當局已經將他逮捕,將以家庭暴力和傷害人罪名將他起訴。 據日本總領事館傳回日本的消息說,美國加州司法部門7日逮捕日本駐舊金山總領事館副領事長屋嘉明,他多次對妻子拳腳相向。這位32歲的副領事,曾於去年1月到今年3月間在舊金山近郊的家中,用腳踩踏妻子,並將她從車上推下,造成妻子牙齒折斷等傷害。 長屋7日在法院進行的審理過程中主張自己無罪,目前他已被用35萬美元的保釋金保釋。 長屋2年前從總務省負責經濟的職位,被調到舊金山的領事館工作。日本舊金山總領館首席領事原田美智雄說,如果起訴事實屬實,那實在是很遺憾,日本外務省將關注司法程序今後的進展。 全文網址: 日駐美副領事 在美家暴遭訴 | 國際焦點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WORLD/WOR3/7080716.shtml#ixzz1uJDVxYeu Power By udn.com

Saturday, May 5, 2012

8歲孤女靈堂哭喊「我要找爸爸媽媽

【聯合報╱記者蘇郁涵、林保光、葉英豪/連線報導】 全文網址: 8歲孤女靈堂哭喊「我要找爸爸媽媽」 | 酒駕撞死人頻傳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6/7074257.shtml#ixzz1u2trO0xA Power By udn.com 「酒駕兒子撞死人,兩位母親代子謝罪下跪道歉!」卻永喚不回破碎的家。 高雄市婦人李幸蓉上月廿五日被酒駕賓士車的葉冠亨撞死,丈夫許明義四天後也因悲傷猝死,家屬昨天舉行告別式,八歲孤女在靈堂前情緒崩潰,不斷哭喊「我要找爸爸媽媽」,葉的母親到場向親屬致意,但被人牆阻隔在外,跪地磕頭後離去。而南投縣男子洪榮祥涉嫌酒駕撞傷再回頭輾死獨居老人廖金川,昨天遭法官當庭羈押,洪的母親也到招魂現場下跪道歉。 這兩起酒駕撞死人的犯後惡劣行徑,引起網友痛斥,不分黨派朝野立法委員包括趙天麟、盧秀燕等人建議推動修法,把酒駕者視同故意犯, 加重刑法處分。 在李幸蓉與許明義昨天告別式上,表姊代念李幸蓉姊姊的祭文:「全家大小並沒什麼要求,沒要求大富大貴、多采多姿,只祈求一點點的平凡」、「但這也太突然了、太殘忍了,卻被一位被溺愛的大少爺,在馬路上酒駕、橫衝直撞,把所有的事情都帶走了」。「大少爺用錢解決就好,關個一年半載就沒事,…這是什麼社會?什麼世界?台灣法律死了嗎?真的拿他一點辦法都沒有了嗎?難道不能對這些人施予重罰嗎?」親友聽得個個哭紅了眼。 肇事者葉冠亨的母親昨天三度到靈堂致意,「不讓她進」許家親友手勾手圍成人牆,就是不讓葉母入內祭拜,葉母代子謝罪不成,只能跪地頻頻磕頭喊「對不起」,哭著離開殯儀館。 南投獨居老人廖金川的遺體被送到縣立殯儀館冰存,館內設有簡易靈堂,但靈桌上沒有遺照,場面淒涼。 全文網址: 8歲孤女靈堂哭喊「我要找爸爸媽媽」 | 酒駕撞死人頻傳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6/7074257.shtml#ixzz1u2tcZUzV Power By udn.com

Wednesday, May 2, 2012

國一女產嬰案…叔溺斃後 祖父喝農藥獲救

【聯合報╱記者王長鼎、楊竣傑/新北市報導】 2012.05.02 03:03 am 新北市一名國中女學生上周在學校廁所產下女嬰,檢警採集女嬰檢體和少女祖父、叔叔的DNA比對,結果叔叔事發後失蹤,三天後被發現陳屍大漢溪,前晚又傳出少女祖父喝農藥尋短獲救,使整件性侵案更加撲朔迷離。 據了解,檢警在少女情緒趨緩後訪談,雖然不排除少女的祖父、叔叔涉案,但少女在筆錄中說遭祖父性侵,對叔叔則語帶保留;檢警在兩名涉嫌人相繼自殺,一死一獲救後,已函請刑事警察局以「最速件」比對DNA檢體,預計本周末前出爐。 新北市政府社會局也在少女出院後,前天緊急安置少女及女嬰;社會局表示,少女住院期間情緒漸趨穩定,也依醫護人員指導對女嬰細心照護。 社工人員目前不敢告訴她祖父、叔叔相繼自殺一事,看不出她是否知情。 據了解,少女在父母離婚後,和當臨時工的父親、叔叔及兄弟同住,祖父則另居他處;檢警昨天證實少女祖父在住處喝農藥自殺獲救,但未說明被送往那家醫院急救。 未婚生子的少女四月廿五在學校因肚子痛,上廁所時意外產下一名女嬰,同時自行扯斷臍帶,由學校護士緊急通報一一九送醫,但她拒絕向校方和警察透露孩子生父是誰。 檢警在她就醫期間多次訪視,透過社工和老師協助,她才透露遭家人性侵。 由於少女叔叔在她被送醫後,當天到醫院探視後失蹤,三天後被發現陳屍大漢溪,檢警初步研判無他殺之嫌,懷疑他畏罪自殺,因此採集他和少女祖父檢體,與女嬰進行DNA比對。 檢警強調,縱使少女指出生父是誰,或曾遭誰性侵,目前仍無法憑少女說詞認定,全案將等DNA鑑定報告出來,約詢相關證人到案說明;調查結果若證實少女遭叔叔性侵,因對象已死亡將以不起訴處分簽結。 全文網址: 國一女產嬰案…叔溺斃後 祖父喝農藥獲救 | 情慾犯罪 | 社會新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3/7065688.shtml#ixzz1tiUoQ2em Power By udn.com

Tuesday, April 24, 2012

爭數億遺產 大陸二奶告台灣元配

【聯合報╱記者賴錦宏/綜合報導】 2012.04.24 04:54 pm 已故深圳台商協會前會長林清輝的大陸二奶楊長清,狀告元配林鄭秀李,要求大陸法院剝奪原配林鄭秀李的財產繼承權。這起涉及人民幣逾億元(逾四億元台幣)的財產官司,昨天在廣東惠州法院開庭。 廣東新快報花了半個版,報導這起大陸二奶向大陸法院起訴台商元配,要求法院剝奪髮妻繼承權官司的新聞。報導還刊出林清輝的中華民國身分證照片,照片顯示其配偶為林鄭秀李。 報導稱,在大陸,元配羞辱或剝光二奶的衣服並對之毆打的新聞時有見報,作為二奶向法院起訴元配,爭取繼承權的官司,卻不多見。 二奶楊長清的起訴書稱,1979年出生的楊小姐與相差廿八歲的林清輝「情投意合」,90年代共同生活,於2001年和2002年產下一對子女。楊長清稱自己才是林清輝真正合法的繼承人。 楊長清強調,1990年與林清輝相識時,林稱已經離婚,並且也從未提及前妻的情況和姓名。 楊長清被告代理律師林燕青表示,從楊長清的訴狀和證明來看,楊只提供了林清輝和楊已經生育一對子女的戶籍證明,但楊無法提供兩人的合法婚姻登記證明,而中共法律對是否存在的婚姻,主要看的是「結婚證」不是戶籍登記,「該案已突破了大陸法律和道德的底線」。 林燕青還表示,即使林清輝生前與楊長清有協議,林也無權將妻子以及兒女擁有農場的股份,擅自處理給楊小姐。在整個過程中,楊長清本人「根本沒有訴訟的資格」,真正有資格獲得林清輝遺產的是他們的一對子女。新快報試圖聯繫當事人楊小姐,但楊拒絕接聽電話和回覆短信。 林清輝的妻子林鄭秀李表示,早在1989年,林清輝便在香港註冊公司,並進入東莞、惠州等地投資設廠。楊長清曾是林清輝在東莞大嶺山首飾雕刻廠高級職員餐廳的服務員,其間有很多接觸林清輝的機會。 後來,林清輝把楊長清調到深圳在身邊任職文員。林清輝於09年12月去世後,家人在整理丈夫的遺產中才發現,投資惠州農場登記在林鄭秀李以及兩子兩女名下的股權,被「文員」楊長清冒名簽字,過戶到楊的名下並辦理了大陸工商登記手續,才揭發了這個秘密。 【2012/04/24 聯合報】 全文網址: 爭數億遺產 大陸二奶告台灣元配 | 兩岸要聞 | 兩岸台商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1/7047843.shtml#ixzz1sxkurc00 Power By udn.com

Friday, April 20, 2012

學校設聖經課程 美國6州通過立法; 退休夫妻 兆彩領1億美元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台北報導】 2012.04.20 09:33 pm 是否在公立學校開放聖經課程?美國亞利桑那州議會上週四以21票同意、9票反對,正式通過學校可設置聖經選修課程,該州州長布魯爾(Jan Brewer)旋即簽署法令開始實施,課程大綱將包括聖經各書名稱簡介、新舊約時代的歷史背景,以及聖經對現今西方法律、習慣、道德、價值、政府形成與文化之影響。 《聖經》蘊含智慧話語同時影響西方文化,亞利桑那州州長因此決定開放公立學校設置聖經相關課程並列為選修,讓更多學生有機會接觸到聖經,以聖經觀點看待西方文明演進的過程,目前包括哈佛大學在內的學者都同意,瞭解聖經對於成功的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消息傳出,一向持反對意見的「美國政教分開組織」表示,「這根本無助提升課業成績,反而是將宗教信仰帶進學校。」推動這項法案的美國議員普勞德則表示,「許多哈佛或是耶魯大學教授都認為,瞭解聖經對於擁有成功的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也有民眾認為,既是「選修」自然適合願意學習的人,畢竟聖經是全世界最暢銷的書,對全世界社會的影響力不容小覷,自然應該開課讓學生學習;也有人建議開設「宗教比較課程」,邀請各宗教學者演講達到辯論與討論目的。 目前除了亞利桑那州開放學校設置聖經課程外,更早包括喬治亞、奧克拉荷馬、田納西、南卡羅來納與德州,都已正式開放將聖經列為選修課程 全文網址: 學校設聖經課程 美國6州通過立法 | 美國新聞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WORLD/WOR6/7041902.shtml#ixzz1say5xeUD Power By udn.com ============== 創紀錄6.56億美元兆彩(Mega Millions)的中獎人之一,伊利諾州退休電腦分析師巴特勒與妻子派翠西亞18日現身領取巨額支票。 3月30日開出的兆彩,共有3張彩券中了頭彩,每張分得2億1860萬美元獎金。巴特勒因在伊州購買彩券,根據州法,他必須出面領獎,向外界確保獎金已支持得主。另外兩張樂透,一張在堪薩斯州,一張在馬里蘭州的得主均已領獎,但決定身分保密。 65歲的巴特勒說:「對獎後我知道中了頭彩,興奮到早上都無法入睡。我轉頭告訴老婆我們中獎了,她一臉疑惑,我再說一次,她開始咯咯笑個不停約4個小時。」聽時,62歲的派翠西亞在老公的背後又樂的笑起來。 幸運的巴特勒夫婦選擇一次領取現金1億5800萬美元,而非分26年領取。扣完稅後,兩人可抱走1億1051萬7449美元。他們打算拿這筆巨款用來投資、幫助兒孫以及可能會添購一部新車。 【2012/04/20 聯合報】 全文網址: 退休夫妻 兆彩領1億美元 | 美國新聞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WORLD/WOR6/7040403.shtml#ixzz1sayDyjiv Power By udn.com
【世界日報╱北京20日電】 2012.04.20 04:47 pm 一名女子昨日在南海海口九村小學附近店鋪前停放電動車時,與店內一男子發生爭執,女子用手猛抓其下體,致男子死亡。嫌疑人被當場控制,警方現已介入調查。 南海網報導,昨日上午11時,一名女子騎著電動車來到了九村小學附近,該女子準備將電動車停放在路上某店鋪前,但遭到店內一男子反對,雙方因此起了口角,隨後升級為肢體衝突,該女子的丈夫和弟弟也趕到現場助陣。 爭執過程中,該女子突然猛抓該男子下體,致其暈倒。該男子緊急被送往醫院急救,在中午1時多宣告死亡。 知情人士透露,該女子41歲,其弟姓鄧,丈夫姓方;死者姓李,今年42歲。三名嫌疑人被警方當場控制,警方現已介入調查。 全文網址: 停車糾紛 女抓男下體致死 | 港陸記事 | 兩岸台商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N2/7040748.shtml#ixzz1sawRBfJP Power By udn.com

Tuesday, April 17, 2012

放眼望去 為何不見新加坡的孩子們

【前言】

本書作者皮爾斯親身走訪六十餘國,以高明的立論、不受主流束縛的觀點,誠摯坦率地正視了這個讓我們始終感到不安的人口危機。同時,深具開創性地剖析了各國人口消長背後的意義與隱憂,並且探究未來我們將朝什麼方向而去。

新加坡雞尾酒

女性主義革命距離完成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在世界上大部分地區,男性仍然想要掌控女性。無論如何,我們終究得面臨一項選擇:完成這場革命,或是陷入生育率過低的泥沼裡。

從數十個生育率跌破替代水準的國家所呈現出來的證據可知,男性、國家、教會與雇主的態度如果沒有改變,女性將會徹底放棄生育。如果要她們在生孩子和享受人生當中二選一,她們絕對會選擇後者。

對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而言,人口問題已是一項國家危機。新加坡本土人口將於本世紀中葉減半,從而成為自己國家裡的少數族群。新加坡的女性已發起了「生育罷工」,每年的生育數不及四萬。這種情形若是再持續一個世代,新加坡就會陷入「無可挽回的境界」。如此一來,這個立國還不滿五十年的城市國家將不得不畫下句點。

二○○八年八月,新加坡各大報紙紛紛刊登了李顯龍的國慶演說內容,原因之一是他聲稱自己實踐了全國同胞都應一致採行的生活。身為四個孩子的爸爸,李顯龍熟練於換尿布的工作,扮演了新好男人的角色,是該國二十一世紀的父親榜樣。「丈夫如果將一切工作都丟給妻子,或是強迫女性在工作與生孩子間做出選擇,那麼,她們就會展開生育罷工。」男人應該多做一點,他說。(他沒有提到一項幕後發展,亦即他雖曾提議國家應向新一代的父親伸出援手,強制落實男性育嬰假,但這個提議卻遭到了企業雇主否決。他們聲稱,這項措施會對經濟造成太大的傷害。在新加坡,經濟絕對不容遭到危害,就算是為了延續國家命脈也不行)《海峽時報》刊登了許多有關人口危機的分析,評論者都將矛頭指向新加坡專心追求經濟發展的態度。新加坡是二十世紀下半葉的經濟傳奇之一,更是亞洲四小龍當中最富裕的國家。

然而,新加坡的人民都忙於追求財富,而把生育下一代的工作拋在一旁。「過去四十年,我們在經濟發展的追求,已然造就了一群抱持不同人生觀的新一代年輕人,」一位頗具代表性的專欄作家寫道:「他們非常個人主義、充滿行動力,也非常拜金,不願為了家庭生活而犧牲個人自由。他們的社交生活更為忙碌,卻必須對抗害怕承諾的心態。」另一名專欄作家則是警告指出:「孩子如果在女傭的照顧下長大,而且整天都待在家教班或才藝班,那麼他們成年之後很可能不會想要自己的孩子。」新加坡目前之所以還維持得下去,必須歸功於大量湧入的外國人。在李顯龍以英語發表國慶演說的那一天,也正是新加坡在北京奧運唯一具有奪牌希望的女子桌球隊出戰決賽的日子。

為了現場轉播這場賽事,電視台延後了二十四小時才播出總理的國慶演說。不過,新加坡只拿到了銀牌。而且,正如許多人指出的,那些奪牌的球員也不是土生土長的新加坡人,而是中國移民。實際上,新加坡的奧運代表隊有半數隊員都不是本地人。由於新加坡是個既新又脆弱的國家,這類議題引起的警覺就比歐洲強烈得多。在歐洲,沒有人認為國家有可能會消失。

有些新加坡人將生育荒歸咎於女性。言詞直率的總理指出,男人不幫忙換尿布,已經對國家安全造成威脅,「既然我做得到,大家一定也都做得到。」有些人則是歸咎於該國許多男女分校的精英學校,這些學校培育出許多學識優秀但「沒有文化也沒有教養」的男孩,以及「卑鄙」的女孩,也庇護了鼓勵同性戀的「自由派知識分子」。

沒有人提到,導致新加坡陷入此一困境的罪魁禍首就是現任總理的父親,前總理李光耀,現年八十五歲,目前依然健在。

新加坡位於一座島嶼上,面積不及倫敦的一半,人口為四百萬。該國的社會嚴密掌控了人民生活的所有面向。如果說,中國是一個由共產主義者統治的資本主義國家,那麼新加坡就是資本主義者統治的社會主義國家,至少也是個「保姆國家」。新加坡控制人民的作為可追溯到該國的起源,就在大英帝國退出東南亞之後。

一九五○年代中期,新加坡女性平均生育六名子女。隨著死亡率迅速下滑,外國移民大批湧入,該國人口在一九五七至七○年間幾乎倍增。這樣的人口成長幅度太大了。一九六六年,李光耀成立新加坡家庭計畫與人口委員會,「制定及推行人口控制計畫」。他利用強大的政府宣傳機器全力鼓吹縮減家庭規模,印發大量海報,其中的口號包括「兩個就好」、「兩個就夠」、「結婚之前多想想」。

宣傳活動奏效了。李光耀統治下的人民隨即順服了新政策,生育率開始下滑。根據西方人口學家的建議,李光耀認為生育率將會在降到替代水準之後即保持穩定。然而,這項政策卻太成功了。「兩個就好」的廣告一直沿用到一九八二年,當時許多人都已經只生一胎,生育率已降到一.七。直到那時候,李光耀才對這場宣傳活動喊停。

李光耀對於這項政策獲致的成果驚恐不已,於是又回頭鼓吹大家庭。不過,鼓吹的對象是有限的。他提倡的生育政策帶有明確的優生色彩。一九八○年的新加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生育率下滑幅度最大的是教育程度最高的族群,教育程度較低的人口則仍然「過度生產」。他在一九八三年的國慶日慶典上直接挑明了說:「我們的生育庫如果不包括受過高等教育的女性,而是讓她們置身事外,那麼社會的智商水準就會愈來愈低……下一代就不會有那麼多的聰明人口能夠支持愚蠢的人口。這就是問題所在。」於是,他決定特別鼓勵大學畢業生結婚與生育。一九八四年,新成立的社會發展署推出獎勵生育的減稅措施,提供頂尖學校的優先入學名額,但只針對受過教育的人口。中下層人口不但被排除在外,政府還提供現金獎勵他們結紮。沒有學歷的婦女如果在生了第一或第二胎後同意接受結紮手術,即可領得一萬元新幣。

有些人認為,這項政策主要出於種族考量,而不是害怕國家的智商水準降低。他們指稱,該政策的目的在於鞏固華裔人口的支配地位,壓抑生育率較高的馬來人。的確,種族考量向來是隱藏在新加坡政治當中的一個層面。一九六○年代初期,新加坡因為華人與馬來人的紛爭擴大成為種族暴動,而脫離馬來西亞成為獨立國家。另一個同樣明確的事實則是,華人社群普遍教育程度較高,生育的子女數也比較少。

不論總理的意圖為何,新加坡各個種族與階層的生育率都持續下跌。一九八七年,李光耀認定量與質一樣重要,而將提倡生育的策略推廣到所有人身上。政府成立了第二家特別針對非大學畢業生的婚配服務機構,還以各式口號轟炸他們,諸如:「人生要為愛留點空間」與「人生當父母才有樂趣」,以及不太具有催情效果的「如果養得起,請生三胎以上」。

隨著一九八○年代末期出現一股短暫的嬰兒潮,政府不禁鬆了一口氣。然而,這個現象持續的時間並不長,不久,生育荒的情形又開始擴大。二○○○年,李光耀的接班人吳作棟推出了現金的「幼兒津貼」。李顯龍在二○○四年上任,將產假延長為三個月,國家也投入更深,資助「支持生育」的慈善團體,包括「我愛孩子」、「職業母親論壇」與「職業父母」。

這些努力毫無成果。在新加坡實施了全世界持續時間最長的提倡生育政策的二十年後,生育率反倒比原本還低。該國在二○○九年的生育率為一.一,不但是全球最低,也連續五年低於一.三。政府顧問暨新加坡大學社會學家葉梅婷向我說明了這個問題:「他們當初致力降低生育率,社會與個人的目標是一致的,所以改變的速度非常快。可是現在個人與社會卻是朝著不同方向互相拉扯——而且個人逐漸佔了上風。」新加坡是全球唯一由政府扮演紅娘的國家。該國政府認為,有一部分的問題在於人民太害羞、工作太忙,以致沒有機會找到合適的伴侶。因此,政府成立了「網路一線牽」(Lovebyte)的婚配服務網站,其中不但有愛情博士提供諮詢,也有個人衛生的建議文章。此外,還有「愛在新加坡」(Romancingsingapore)網站。最近的一個新構想,則是為高等學府的學生開辦「情感關係」課程。民間對於政府鼓勵情愛、性行為與生育的做法普遍抱持冷眼以對的態度。有個老笑話說,社會發展署的首字母縮寫其實代表了「單身、飢渴又沒人要」。(譯註)一位名叫阿卡莎的年輕公關主管對我說:「這麼多的宣傳只會讓人興趣缺缺。大家都說政府不該插手管這種事情。」

民間紅娘能夠交出更好的成績嗎?他們倒是善加利用了政府極力想要得知這一點的心態,「心心相印」(Heart2Heart Connect)、「電影約會」(gomoviedate.com)與「二○四○俱樂部」(Club2040)都獲得政府資助,而且二○四○俱樂部還號稱其舉辦的快速約會創下了人數最多的世界紀錄。這種現象聽起來像是專制威權政府加上荒唐鬧劇的結果。若是在其他國家,這種宣傳活動只稱得上是一種拙劣手法,用於協助少數年輕人度過人生中一段難熬的時期。但在新加坡,這卻是攸關國家命脈。新加坡的華裔孩子結婚的比例太低了,葉梅婷說。這不僅是欠缺社交技巧造成的結果。她指出,在男性當中,教育程度低的人口,結婚的人數也最少。在沒有接受過中學教育的男性當中,超過四分之一到了四十歲仍然未婚,這個比例是男性大學畢業生的兩倍。女性的情形剛好相反。沒有中學學歷的女性,到了四十歲還單身的只有一○%,而大學畢業的女性則是有三○%。問題似乎是這樣:受過教育的職業婦女對於婚姻深懷戒心,因為結婚可能會對她們追求事業的抱負造成阻礙。而且,她們也不想和教育程度比自己低的男人交往,至少絕對不會挑選這樣的結婚對象。教育程度高的男人和教育程度低的女人相配似乎沒什麼問題,但教育程度低的男人根本毫無機會。現在,許多教育程度低的男性都只好找尋外國伴侶,不論是中國與越南的鄉村姑娘,還是泰國妓院裡的妓女。

至於孩子呢?新加坡仍然有些孩子。我到新加坡國立大學醫院拜訪該國頂尖的小兒科醫師丹尼爾.高(Daniel Goh)。他的候診室是我在新加坡唯一看到兒童的地方。我不禁大吃一驚,因為我差點都忘了這個國家還有兒童存在。新加坡的兒童人數非常少,而且絕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學校裡上課,不然就是在城裡各地的公寓大樓裡忙著寫作業。新加坡的教育體系非常注重學業,孩子必須不斷接受評量,並且嚴格區分等級。海報上的口號雖然寫著「人生當父母才有樂趣」,但在競爭激烈的教育環境裡,父母和子女都同樣背負著龐大的壓力。因此,新加坡不但愈來愈少人結婚,結婚之後生孩子的夫妻又更少。那些願意生孩子的夫妻,則是愈來愈多都以一胎為限。丹尼爾.高指出:「我看到愈來愈多的夫妻都不生小孩。以前,這種情形是不被社會接受的,現在卻成了常態。」

問題是,新加坡的經濟與社會政策互相衝突。四分之一的母親表示,只要政府提供比較好的兒童托育服務及更彈性的工作時間,她們就願意多生孩子。然而,雇主不肯順應這樣的要求,政府也不願強迫他們。

新加坡似乎是個不再喜歡孩子的社會,也忘卻了生孩子的習慣。該國首席人口學家賈文.伊凡斯(Gavin Evans)指稱,社會規範正在改變。「可以在各種小事情上看得出來。《海峽時報》近來刊登了一連串的抱怨投書,指稱父母在購物中心裡推著嬰兒車橫衝直撞。其中一份投書是這麼寫的:『父母應該把孩子留在家裡。』對於某些人而言,小孩似乎是不受認可的社會成員。這樣的現象實在令人憂心。我有四個兄弟姐妹,我太太有兩個,所以我們都喜歡小孩。

我們都習慣家裡有小孩。不過,我可以想像得到在未來,小家庭孕育出來的下一代仍是小家庭。大眾會忘卻有小孩的習慣。」目前三十世代的許多人口,每天都工作到很晚,下班後又到酒吧、俱樂部或餐廳放鬆,這些人早就忘卻了有小孩的生活。

李顯龍在二○○八年推出鼓勵生育的新措施之後,才幾個星期就發生了金融風暴。危機爆發之初,新加坡媒體所刊登的報導其中一篇的標題是「沒錢沒婚姻」。數以千計早已排定的婚禮都因為當事人不再負擔得起而延期,就連約會活動也紛紛喊停。

(本文轉載福瑞德‧皮爾斯新書《人口大震盪》,由天下雜誌出版)

全文網址: 放眼望去 為何不見新加坡的孩子們? - 人口大震盪 - 全球書選 - udn全球觀察 http://mag.udn.com/mag/world/storypage.jsp?f_ART_ID=378600#ixzz1sJI7qSbb
Power By udn.com

克魯曼專欄/歐洲 走向經濟自殺末路

【經濟日報╱編譯吳國卿】

2012.04.17 11:51 am


泰晤士報上周六報導有一種愈來愈嚴重的現象:「經濟危機造成自殺」,因為失業和生意失敗讓人絕望而結束自己的生命。這是令人心碎的報導,但更嚴重的問題不在個人的自殺,而在歐洲領導人顯然已決心帶領整個歐陸步向經濟自殺。我相信我不是唯一這麼認為的人,尤其是在經濟學家間。

幾個月前我還覺得歐洲有一線希望。你可以回想去年秋末歐洲似乎瀕臨金融崩潰;幸好歐洲央行(ECB)出手救援,提供歐洲銀行業者無限量的信用,只要它們以歐洲政府債券當作擔保;此舉直接支援歐洲的銀行,並間接支援政府,因而化解了市場的恐慌。

當時的問題是,這個勇敢而有效的行動會不會是某種更大反思的開始,歐洲領導人是否將善用ECB創造的喘息空間,重新思考造成今日這個地步的政策。

但歐洲領導人非但沒有重作思考,反而加倍押注他們錯誤的政策和思維。而現在已經讓人很難相信有任何方法可以改變方向了。

想想現在已是危機震央的西班牙。西國現在不只是衰退,而是全面蕭條,總失業率達到23.6%,相當於美國在大蕭條谷底時的水準,西國年輕人的失業率甚至超過50%。這不能繼續下去—市場已意識到這一點,而這是西班牙借貸成本再度走高的原因。

就某方面看,西國如何變成今日的情況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值得嗎?西班牙的情況與歐洲(特別是德國)官員喜歡掛在嘴邊的道德故事沒有相似之處。西班牙並未揮霍財政資源—在危機前夕,西國債務低,而且有預算盈餘。不幸的是,西國也有巨大的房市泡沫,部分原因是由德國銀行大量放款給西國銀行所造成。當泡沫破滅,西班牙經濟陷於四面楚歌;西國的財政問題是蕭條的結果,不是原因。

儘管如此,不難想見的是,柏林和法蘭克福的處方是更嚴厲的撙節措施。

坦白說,這簡直是瘋狂。歐洲曾經歷過幾年的嚴厲撙節計畫,其結果正是歷史系學生可以告訴你會發生的事:這類計畫會把困頓的經濟體推向更深的蕭條。而因為投資人在評估一國償債能力時就是看經濟表現,所以撙節措施完全無助於降低借貸成本。

有什麼替代選項?在1930年代—一個現代歐洲連許多細節都在重演的時代—復甦的必要條件是退出金本位制。同樣的,現在必要的行動是退出歐元,並恢復國家貨幣。你可能說這是無法想像的事,而這確實是經濟和政治上極具破壞力的事,但如果繼續走今日的路,對那些失業率已達蕭條時代水準的國家施加更嚴厲的撙節措施,才是真的無法想像。

如果歐洲領導人真想挽救歐元,就必須尋找不同的道路。而這個替代選項的輪廓實際上相當清楚。歐陸需要更擴張的貨幣政策,其作法是ECB必須明白宣示願意接受較高的通貨膨脹;ECB也需要更擴張的財政政策,其作法是德國擴增預算,以彌補西班牙和其他困頓歐陸周邊國家的撙節,而非強化它。即使採取這些政策,周邊國家仍得面對幾年的艱苦日子,但至少會有一些復甦希望。

不過,我們實際上看到的是完全缺乏彈性。歐洲領導人3月簽署的財政協議,等於把財政撙節當作任何問題的唯一對策。另方面,ECB主要官員已明白表示,只要出現任何通膨升高跡象就願意提高利率。

所以要想不感到絕望也難。歐洲領導人非但不承認犯錯,反而決心把他們的經濟—和社會—推落懸崖。而全世界將為此付出代價。

(作者Paul Krugman是紐約時報專欄作家)

【2012/04/17 經濟日報】

全文網址: 克魯曼專欄/歐洲 走向經濟自殺末路 | 國際財經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032340.shtml#ixzz1sIs6nd4A
Power By udn.com

Monday, April 16, 2012

要不到錢 騎車撞母再輾過手

【聯合報╱記者陳崑福/屏東縣報導】

2012.04.16 03:23 am


唐姓男子向母親要錢被拒開罵,被依家暴法處拘役十天,前晚他以被判拘役都是母親害的為由,要母親賠錢未果,涉嫌騎機車撞倒母親再輾過母親手臂,然後若無其事到浴室洗澡,警方將他函送,唐還趕到醫院「糾纏」母親。

在醫院的唐母受不了再度報警,警方通知社工配合處理,唐不聽勸,員警警告他,再不讓母親好好治病,要向檢察官聲請拘票,將他拘提送辦,「把你關起來」,唐才悻悻然離開。

警方調查,唐姓男子(四十七歲)前晚從高雄騎機車回潮州找母親,指母親兩年前不給他錢用,他生氣開罵,母親卻報警,害他被依家暴法判拘役十天,他沒錢繳交罰金,被關了十天,認為都是母親害的,要母親賠他這筆錢。

警方說,唐母不識字,靠撿拾廢紙販賣收入過活,積欠健保費,生病都不敢就醫,實在拿不出錢,唐不信,騎機車將母親撞倒,見母親無法馬上爬起來,再騎車輾過手臂,隨即轉身進入屋內。

【2012/04/16 聯合報】

全文網址: 要不到錢 騎車撞母再輾過手 | 重案追緝 | 社會新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1/7030245.shtml#comments#ixzz1sDJiQr4s
Power By udn.com

1 year after suicide, new details emerge about Calvo’s suspension

By Marcelo Rochabrun and Anjali Menon
Staff Writers
Print article Email article Respond to article
Published: Monday, April 16th, 2012
Purchase this photo
Photo by Meredith Wright
Senior lecturer Antonio Calvo’s office in East Pyne remains empty one year after his death.

A year has passed since senior lecturer Antonio Calvo committed suicide in his Manhattan apartment, and gone are the affectionate notes posted by students, colleagues and friends that lined his door in the days following his death. But his old office in East Pyne Hall still sits empty and unused.

Many questions remain about the circumstances surrounding his suicide on April 12, 2011. But an investigation by The Daily Princetonian has uncovered previously unreleased details about the University inquiry that led to his suspension and how Calvo spent the final days of his life.

In fall 2010, the Department of Spanish and Portuguese Languages and Cultures recommended Calvo, a senior lecturer in the department, for reappointment to his three-year contract position. Calvo’s case then passed to the University’s Faculty Advisory Committee on Appointments and Advancements, more commonly known as the Committee of Three.

But Calvo soon realized that his reappointment was under special scrutiny by the Committee, only months after tenured faculty in his own department had approved his position. On Friday, April 8, rather than hearing that his contract had been renewed or left to expire, Calvo was notified by Spanish department chair Gabriela Nouzeilles of the University’s decision to suspend him on the basis of improper conduct, effective immediately. Four days later, Calvo committed suicide.

To this day, the University has not wavered from its silence on the case, despite global media attention that continued for months after his death. But despite the University’s decision not to talk, friends and colleagues have continued to gather information over the past 12 months.

Most notably, new details show that Nassau Hall conducted oral interviews of graduate students and at least one lecturer in spring 2011 after receiving unsolicited complaints about Calvo. According to several University documents reviewed, these types of interviews are not a part of the typical reappointment process for senior lecturers.

In fact, the University suspended Calvo before it had completed its internal investigation and before it allowed Calvo the opportunity to challenge the allegations.

While the University contacted these complainants as part of its interviews, it is unclear whether the University interviewed the tenured faculty members in Calvo’s department who had previously recommended him for reappointment.

Furthermore, contrary to the reporting of some media outlets, Calvo had not been in isolation in the days preceding his suicide but had actually been in contact with at least one colleague at Princeton and met with a lawyer.

The ‘Prince’ contacted more than 40 friends, family members and colleagues of Calvo to develop this article, in addition to reviewing University documents related to the case. Many of the interviews were conducted in Spanish, and two sources were granted anonymity because of the sensitivity of the information they disclosed.

University officials either declined or did not respond to repeated requests for comment or confirmation of multiple elements of this article. President Shirley Tilghman said in an email last Tuesday that due to travel plans she did not have time to respond. Vice President and Secretary Robert Durkee ’69, Dean of the Faculty David Dobkin and Associate Dean of the Faculty Toni Turano did not respond to requests for comment. Visits to Dobkin’s and Turano’s offices were answered by their staff, who said the officials’ schedules did not allow time to speak with the ‘Prince’ about this story.

Tenured members of the Spanish department, including Nouzeilles, either did not respond or declined to comment.

Following review, suspension nears

Calvo joined the University in 2000 as a lecturer in the then-Department of Romance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s. In 2008, he was promoted to senior lecturer, a non-tenure track position, and given a three-year contract that would expire at the end of the 2010-11 academic year. During his time at Princeton, he was also appointed director of the Spanish Language Program, assuming supervision of over 30 graduate students and lecturers who teach undergraduate Spanish courses. In addition, he had organized the inaugural trip of the Princeton-in-Spain program in Toledo in the summer of 2008.

At the time of his suspension, Calvo was reaching the end of his first three-year term as a senior lecturer and awaited reappointment. The routine two-stage process consisted of both a departmental and an administrative review, as described by the University’s Rules and Procedures of the Faculty.

While his department recommended renewal of his contract in the fall, problems arose once the proposal progressed to the Committee of Three, the second stage of the process, in the spring.

Calvo was well aware of this initial endorsement, several friends confirmed.

“That reassured Antonio,” said a close friend in an email written in Spanish. The friend was granted anonymity because the friend had received threatening emails and phone calls in the past for prior comments on the controversy.

However, complications in the review process arose late in 2010, according to Flor Gragera de Leon, a former Spanish lecturer at Princeton who had left the University prior to Calvo’s reevaluation.

“I started to hear rumors in November 2010 that there was a group of graduate students and a lecturer organizing a campaign against Antonio,” she said in an email written in Spanish.

Calvo’s friends said his anxiety continued to grow during March 2011 as he waited to hear from the Committee.

“Antonio told me that even though the department had recommended him to have his contract renewed in the fall, the process had been delayed by the administration because some of his subordinates had presented complaints,” the friend explained.

“I spoke with Antonio a month before his suicide in mid-March. Antonio was worried, he told me he had not slept in months and that he felt the pains of having to go to work every day,” Gragera de Leon added.

The Daily Princetonian had access to an email that Calvo sent to a friend on March 24 detailing his growing worries at Princeton. In the email, Calvo expressed frustration that his reappointment process had been upset by personal attacks and complaints despite the fact that he had already earned his department’s nod of approval. Calvo also doubted whether he would continue in the academic world if his contract were not renewed.

Even though Calvo’s frustration grew in the days following the email, the friend said, his commitment to his job did not wane. The friend saw him for the last time a week before Calvo’s suspension and said that by then Calvo was not eating or sleeping well.

“I saw him spend four hours working on the schedules [of the Spanish language program] for fall 2011,” the friend said.

Although Calvo confided worries about his job security to his friends throughout the last few months of his life, his family and undergraduate students had little idea he was going through such a difficult moment, they said.

Santiago Calvo, Antonio’s brother, said he remembered hearing that his brother’s worries about his contract renewal did not seem to be too serious.

“He told us only as a passing note — that there were some issues and that by apologizing they would be solved,” Santiago said during an interview when reached in Spain.

But not everyone close to Calvo knew the lecturer was under such stress. Ricardo Lopez ’12, a Spanish concentrator who met Calvo his freshman year and later took Calvo’s course SPA 307: Advanced Spanish Language and Style, said he had not noticed anything different in Calvo’s health or behavior.

“We ran a Spanish open house ... and he was fine,” Lopez said, referring to an event that took place only days before Calvo’s suspension and suicide. “We agreed to have dinner a couple of weeks from then.” The open house was the last time he saw Calvo.

A torturous weekend

On Thursday, April 7, Calvo received an email from Nouzeilles, the chair of the Spanish department, according to a former colleague who was granted anonymity due to the sensitivity of the information.

The email asked Calvo to come to Nouzeilles’ office the following day at noon before his regular SPA 307 class at 12:30 p.m. At that meeting, Nouzeilles informed Calvo of his suspension and handed him a letter signed by her. The letter, which cited “multiple sources,” accused him of “engaging in extremely troubling and inappropriate behavior in the workplace,” according to a report published in The New York Times at the time. The letter did not provide more details on the allegations.

A plain-clothed security guard was waiting outside Nouzeilles’ office to collect Calvo’s University ID card, keys and student coursework. The security guard then escorted Calvo to the steps of East Pyne, the former colleague said. Calvo also lost access to his University email account.

Later that day, no instructor substituted for Calvo to teach his Friday class. “He wasn’t there Friday, and there was no email or anything explaining why he was gone,” Rachele Gyorffy ’13 told the ‘Prince’ last April.

There is still no explanation as to why a substitute teacher was not assigned even though Calvo’s scheduled meeting with Nouzeilles suggests that she knew he would not be able to teach his class that day.

Nouzeilles did not respond to a request for comment.

The ‘Prince’ had access to previously unpublished sections of Calvo’s suspension letter that shed light on how further communication between Calvo and the University would proceed.

The letter said Calvo should expect a phone call at his home in Chelsea, N.Y., from Associate Dean of the Faculty Toni Turano on Monday, April 11, at 9:00 a.m. Turano would inform Calvo of the specific accusations made against him and provide him with an opportunity to respond. Only if he had not received a call by 9:15 a.m. was he to contact Turano himself.

No sources interviewed by the ‘Prince’ could confirm if the phone call ever took place.

The letter added that Calvo could present an appeal to the Committee on Conference and Faculty Appeal. However, because Calvo had to set up an interview with Turano, he would effectively have had to present his appeal to Turano first and then request a formal appeals process with the Committee.

Since the University would no longer sponsor Calvo’s work visa, he would have to return to Spain within the month if he were not reappointed. As Calvo noted in the email sent on March 24 to a friend, Calvo had not looked for a new job at the January 2011 Modern Languages Association Convention where most language lecturers are hired.

Marco Aponte-Moreno, a former Spanish lecturer at Princeton who now teaches at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said in an email to the ‘Prince’ that, after receiving the suspension letter, Calvo planned to contest the decision.

“The weekend was unbearable for him, he couldn’t sleep. At first he wanted to fight the case. He knew he had not done anything wrong. He was going to show up at Princeton with a lawyer,” he said.

However, Calvo’s resolve to defend himself apparently broke over the weekend. On Saturday, April 9, Calvo made an entry in his notebook. “The emotional torture of the months-long wait has become unbearable in my job,” it read, according to a translation provided to The New York Times.

Contrary to initial reporting, Calvo did not spend the weekend before the phone call in isolation. A former colleague said Calvo met with a lawyer on Saturday to discuss his legal options. Calvo was also in touch with the faculty members that would take over his courses.

Calvo spoke that weekend by phone with Alberto Bruzos Moro, a Spanish lecturer and now acting director of the Spanish language program. Bruzos Moro replaced Calvo as instructor of SPA 307 after Calvo’s suspension.

“I spoke with him for an hour. We talked about classes but also about personal matters,” he said in an interview in Spanish. “The conversation did not give me any clue nor any impression of what was later going to happen,” he added.

On Monday, April 11, Calvo’s students in SPA 307 were met by Bruzos Moro, acting as a substitute teacher.

“Our sub on Monday just said that [Calvo] was taking time off for personal reasons and that he didn’t know how long Antonio would be gone,” Gyorffy, the student in his class, said at the time.

“The line we got was that he was fine, that there were some personal problems. We all just assumed that something had happened in his family,” said Flora Thomson-DeVeaux ’13, who was not in Calvo’s class but expected to meet Calvo at a Spanish language table that evening.

Meanwhile, Calvo mailed a package that Monday containing a copy of his suspension letter attached to a personal note to a close friend in New York, Christopher Neely, a fact confirmed by multiple sources including Calvo’s brother. After receiving the letter on Tuesday and failing to reach Calvo by phone, Neely visited Calvo’s apartment.

Neely did not respond to a request for comment. Santiago Calvo, who talked to Neely, recounted how the events unfolded.

“In that letter, [Antonio] didn’t say what he was going to do, but he wrote many hard-hitting things, and the friend suspected that something was going on,” Santiago said. “He went to [Antonio’s] house, and, when he saw he wasn’t opening the door, he asked the doorman, who told him that without the presence of the police he could not open the door. This was on Tuesday morning,” he added.

When the police entered the apartment, they discovered Calvo’s body.

“Passed away” or suicide?

According to his brother, Antonio Calvo had left his computer on and had typed the name and phone number of a family member, who resides in the United States, on the screen for the police to contact when they found his body.

Santiago Calvo said the family member informed relatives in Spain at 4 a.m. Spanish time Wednesday morning.

Although the family learned of his death that day, the University did not release a statement announcing the news until 10 p.m. on Friday, April 15, saying that Calvo had “passed away” and was “on leave at the time.”

Only on the following Tuesday did the press reveal that the cause of death had been a suicide.

The family said some relatives knew since the beginning that Calvo’s death was a suicide and that he was not simply on leave at the time of his death.

“Only my sister and my other brother knew [it had been a suicide],” Santiago Calvo said. “My father didn’t know because we didn’t tell him.”

Part of Calvo’s letter to Neely said that Calvo did not want his father to know he had committed suicide.

The family arranged a funeral for Calvo on Tuesday, April 19, in his hometown in Spain where his father and other family members still reside.

Those who attended the funeral were not told about the real cause of death, Santiago Calvo said.

“I wanted it to be a quiet funeral. If someone asked [about the cause of death] we responded that we didn’t know yet,” he said.

Meanwhile, on Monday, April 18, the University revised its online statement to reflect new information about the date of Calvo’s death. However, the note was never updated with the information about the suicide or the fact that Calvo had been suspended on April 8 rather than choosing to go on leave.

On Tuesday, Philip Rothaus ’11, a Spanish concentrator and a self-described friend of Calvo, circulated an open letter to Nassau Hall in which he said that Calvo had committed suicide following his suspension and condemned the University for what he claimed were misrepresentations of the facts.

“To the administration: You are denying us the information we have a right to know about our professor and our beloved friend. You are denying us closure,” he wrote last year.

“He thought that by apologizing the issue would be over.”

A full year later, the University has not released information about the exact allegations against Calvo. After approaching multiple faculty members for an explanation of the suspension, Rothaus said he came to an understanding that the department was not allowed to speak on the matter.

“More than one professor told me that I was not supposed to know about any of this,” he said in an interview last week.

Friends and family of Calvo said the senior lecturer clashed with some graduate students and a lecturer.

Several sources repeatedly mentioned the names of three graduate students in particular. These three students had also taught SPA 102: Beginner’s Spanish II under Calvo’s direct coordination in spring 2008, according to data retrieved from Blackboard. However, no one in the University confirmed their names or involvement in the case. None of the implicated students responded to requests for comment by the ‘Prince.’

Calvo’s position required extensive interaction with graduate students and lecturers to supervise their teaching. According to Aponte-Moreno’s statement, some graduate students did not fulfill their teaching responsibilities properly — including arriving late or canceling classes altogether — causing clashes between them and Calvo.

“There were some graduate students and lecturers under his supervision who didn’t like him,” Aponte-Moreno said.

There were at least two incidents in which Calvo used particularly harsh language with graduate students to express his disappointment in their work. The first involved an email sent to a male graduate students, in which Calvo told him to “stop touching [his] balls and get to work,” in Spanish. According to Calvo’s friends, this Spanish colloquial expression was taken too literally by the administration.

“He had told us that an email he sent had resulted in a stir, but that it was nothing more than an anecdote since he had offered apologies,” Santiago Calvo said. “He thought that by apologizing the issue would be over.”

In another incident, Calvo allegedly threatened a female graduate student by stating she deserved to be slapped in the face for her lack of effort. He then apparently clapped his hands in front of her face to illustrate the point.

Calvo indicated in a March 24 email to a friend that he was aware he was facing allegations from his subordinates. Calvo added that a friend at another university had had similar problems with graduate students, but Calvo did not elaborate on the nature of these issues.

On top of these clashes, Calvo also ran into problems with at least one lecturer in the department.

Santiago Calvo said he remembered that his brother had expressed frustration about having to hire Spanish lecturer Paloma Moscardo-Valles in 2006. “The reason was that he was forced to work with her when she was unqualified. It was all because her husband had been hired to work at Princeton,” Santiago said. The University has in the past come under scrutiny for allegedly attracting a professor by offering a position to his or her spouse.

Moscardo-Valles did not respond a request for comment.

Far from routine, a series of oral interviews

The ‘Prince’ review of the circumstances surrounding the case show there are a number of inconsistencies and gaps in the University’s explanation of the events.

While friends of Calvo openly confirm that the administration had been conducting oral interviews of graduate students and lecturers, members of the Spanish department are reluctant to speak about the additional review. Tenured faculty members did not respond to a request for comment on these interviews, and one lecturer neither confirmed nor denied that they took place.

“If I had been interviewed, I would not be able to say anything because that process would have been confidential,” said Bruzos Moro, the lecturer who taught Calvo’s class after his departure and took over his position as director of the Spanish Language Program.

However, Jorge Mendez Seijas, another Spanish lecturer, said he had heard about these interviews.

“Everybody knew that interviews were being carried out,” Mendez Seijas said, noting that this happened during his second semester at Princeton so he could not say whether this process was normal.

These interviews may have been instigated by the complaints presented by some of Calvo’s subordinates, effectively launching a new investigation. Even if members of the Spanish department had been aware of these allegations, they still chose to recommend Calvo in the fall.

It is unclear whether tenured faculty members were consulted in the spring 2011 investigation. However, all of the sources that spoke with the ‘Prince’ shared the view that the administration did not circle back with the same faculty members that had previously recommended Calvo for reappointment.

The University’s decision to conduct oral interviews was a departure from a routine review process but within the authority of the Committee of Three. The Office of the Dean of the Faculty posts all forms required for faculty reappointment and promotion on its website.

When recommending Calvo’s reappointment to the Committee, Nouzeilles would have had to follow the instructions listed in the “Department Chair Checklist for C/3 new appointments and promotions” form that was current during that spring. According to this form, the Committee would consider supporting materials such as course evaluations and letters from students and lecturers. Nowhere on the form are oral interviews mentioned.

Following Calvo’s suicide, the administration posted a new department chair checklist specific to the reappointment of senior lecturers and also updated rules regarding the reappointment of senior lecturers. These updates, however, still do not mention interviews.

These interviews represented an investigation into Calvo’s work and conduct that was separate from the routine reappointment process and may offer an explanation as to why he was suspended midway through the semester rather than letting his contract expire.

In an April statement to the ‘Prince,’ Tilghman explained that the Committee of Three has the power to initiate an investigation.

Tilghman wrote that “if any allegations of improper conduct arise in the course of the review, they must be thoroughly investigated and the findings reported to the [Committee of Three].”

According to the University’s Rules and Procedures, grounds for suspension are limited to “(a) substantial and manifest incompetence, (b) substantial and manifest neglect of duty or (c) conduct which is shown to violate the University rules ... or substantially to impair the individual’s performance.”

But the procedures for suspension have not been updated since 1951 and only refer to assistant, associate and full professors. Calvo’s position as a senior lecturer is not referred to in the rules.

Furthermore, the rules say that the power to suspend a faculty member does not lie in the Committee of Three or in the academic departments; it lies in the president and the Board of Trustees. It is not clear, then, why Calvo’s suspension letter was signed and handed to him by Nouzeilles, the department chair.

In addition, a suspended faculty member “shall receive a statement in writing of the reasons for the action and shall be entitled to ... a hearing before the [Committee of Three].”

Calvo was not told the reasoning behind the suspension in the letter. Instead, he was to be informed of the allegations against him in an interview with Turano, an associate dean of the faculty, according to his suspension letter.

In that same interview, he would be asked to respond to allegations that would be presented to him for the first time. Only after that interview would he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appeal his case.

The letter also makes clear that the University suspended Calvo before it had closed its investigation into him.

In addition, Calvo’s department is not among the academic departments and programs listed in the University’s Rules and Procedures of the Faculty. The document instead includes the Department of Romance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s, which ceased to exist in 2001. This section of the rules has not been updated since 1994.

These inconsistencies indicate that the University’s Rules and Procedures is still out-of-date in many respects.

Tilghman declined to comment when presented with these observations last week. Durkee and Dobkin also did not respond.

However, the University has not always been as tight-lipped about faculty suspensions in the past.

In 1971, when civil and geological engineering professor Roger DeWiest was suspended for neglecting and not attending his own classes, the letter sent to him was made public. It was signed by then-University president Robert Goheen.

More recently, in 2004, when English professor Lee Mitchell was suspended for misuse of funds, Durkee told the ‘Prince’ that, given the circumstances, people deserved to know the reasons for his suspension.

One year later, a silent University

The University has only spoken about Calvo’s suspension three times.

In a statement on April 25, after mounting public pressure, Tilghman told the University community that standard procedures had been followed in Calvo’s case but refused to disclose any details to “protect the privacy of the individual faculty [member] and his or her family.”

But Calvo’s family openly admits their disappointment with the way the University has handled the case, although they are reluctant to point fingers at specific individuals.

“What it all comes down to is that I think [Antonio’s] father deserves respect, and no one [from the University] ever reached out to him,” Santiago Calvo said. “The only thing we would have contented ourselves with is if the University had contacted my father and, at least, cheered him up.”

Antonio Calvo’s friends have also expressed similar sentiments toward the University, criticizing the evaluation process itself, the lack of known reasons to validate Calvo’s suspension and the handling of the actual suspension.

“Why was he treated like that? Why did no one talk to him before he was banned from campus and from his office? Who was interested in having Antonio fired?” one of Calvo’s friends said.

The second University statement came in the form of a rebuttal sent to El Pais, a prominent Spanish newspaper, after then-Professor Ricardo Piglia had written that “in Calvo’s 10 years at Princeton, there was not a single fact that justified the decision [to suspend him].”

Cass Cliatt ’96, the University spokesperson at the time, replied to the newspaper that Piglia had “no firsthand knowledge of the information available to the Committee.” Piglia had been at the University in fall 2011, teaching and participating in the departmental review process, before embarking on a sabbatical in the spring semester.

Piglia declined to comment for this article.

But by far the most controversial University response was made by Durkee in an email sent to 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 late last June, explaining that Calvo’s suicide had validated the University’s concern about his potential violent tendencies.

Calvo’s family, however, has constantly challenged this claim.

“He wasn’t aggressive, and here lies the proof: His students liked him,” Santiago Calvo said. “That is a lie.”

Questions unanswered

Not only have his friends and family been affected by the suicide and the speculation in the press that followed, but it has also taken a toll on the Spanish department.

“The group of people that works here had a very bad time,” Bruzos Moro, the lecturer, said. “With time I think we have been able to get over it, although it is clearly something that cannot be forgotten,” he added.

However, Santiago Calvo said that no one from the Spanish department has contacted the family. Calvo’s friend also questioned the department’s silence.

“Antonio always spoke wonders about his colleagues, but now no one has spoken up,” the friend said.

Questions abound for Calvo’s friends and former students, who also lament the way he was treated by the University.

“Why didn’t the University give him a chance to defend himself before asking him to leave the premises?” Aponte-Moreno said.

“Frankly, I would like to know why they suspended him,” Lopez said.

But Santiago notes that Calvo’s death has left them powerless to answer these questions.

“The University may say whatever it wants,” Santiago Calvo said. “He is no longer here to defend himself.”

國外受害 不適用犯罪被害人保護法

【聯合報╱記者蕭白雪/台北報導】

2012.04.16 02:07 pm


我國「犯罪被害人保護法」為符合兩國際人權公約,去年修法將所有在台遇害的外籍人士納入保護範圍;但諷刺的是,中華民國國民在國外遇害,反而無法獲得我國政府任何保護,由於日本也不保護受害的外國人,在日遇害的女學生家屬因此成為國際被害人球。

我國在一九九八年完成犯罪被害人保護法,政府常自豪是亞洲第一個為保護被害人訂定保護法的國家;去年更為追求符合兩公約規定,不管其他國家是否同樣保護我國民,將所有外籍人士在台因犯罪受害的情況均納入保護系統。

犯罪被害人保護法是為了保護因犯罪行為被害而死亡者之遺屬、受重傷者及性侵害犯罪行為被害人,但又定義所謂的「犯罪行為」是指在中華民國領域內,也就是說,中華民國國民在海外遇害,我國依法無法提供任何保護措施。

兩名台籍女學生赴日被殺事件,因震驚社會,台中、南投的犯罪被害保護協會後來是以專案方式,對兩家人進行慰問及心理輔導等協助;雖然犯保法中規定被害人死亡,家屬最高可領一百三十萬元補償金及殯葬費用,犯保協會也不敢輕易作主、逾越法律規定。

另一方面,犯保協會即使願意協助被害家屬對凶手求償,但是張志揚在日本被捕後自殺身亡,犯保協會受限於個人資料保護法規定,連調查張志揚在國內財產資料的權限都沒有。

女學生如果在國內遇害死亡,依規定政府可聘請律師協助後續官司處理;但發生在海外的案件,家屬只能自費聘請日本律師。在國內要如何為女兒討回公道,家人到現在還摸不著頭緒。

【2012/04/16 聯合報】

全文網址: 國外受害 不適用犯罪被害人保護法 | 留日女學生命案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6/7030244.shtml#comments#ixzz1sClSrIOp
Power By udn.com

Saturday, April 14, 2012

35歲世代「孤獨死」 只剩九圓

【聯合報╱東京特派員陳世昌】

2012.04.15 03:14 am


位居世界第三大經濟體、號稱「飽食大國」的日本,竟然還會傳出餓死事件。而最令人驚嘆的是,在餓死的人口之中,竟還包含了卅五歲世代的年輕人。

二○○九年四月,一樁餓死事件衝擊了整個日本社會。福岡縣北九州市的門司區,一名卅九歲的男性被發現死於自己房間內的榻榻米坐墊上,是日本最常見的「孤獨死」。

警方的調查說,死者在當地高中就讀時,還是學校橄欖球的校隊,體重至少有七十公斤以上,但是死的時候卻看不到昔日運動選手的身影,消瘦得不成人形。身邊的錢,只剩下九圓日幣,房間內沒有任何食物,警方判斷是餓死。

這名男性在專門學校畢業後,一度在金融機關就職,因為過酷的勞動讓他的身體無法負荷,最後選擇離開公司。之後,就只能靠著打工來維持生計。

糟糕的是,他開始與地下金融打起交道。因為不安定的經濟狀態,為了維持每個月固定的開銷,他向地下金融借了一五○萬日圓的債務,每個月必須要還十四萬日圓,以債養債的結果,讓他陷身於多重債務的狀態。

由於地下金融討債的電話打到他打工的地方,為了不給公司帶來麻煩,他只好連打工也都辭掉,之後就沒聽說有過工作。

在大阪他還有唯一的兄長,但是沒去找他幫忙。去世的十天前,他去拜訪了一位朋友的媽媽,向她訴苦說「因為感冒,所以好幾天沒有吃飯」。這位媽媽趕緊為他煮了飯,臨走時還讓他帶著便當走。這可能就是他最後的晚餐了。他被發現時,房間內只簡單留了幾個字「誰來救我」。

日本NHK將這個悲慘的故事做了報導。當年的日本完全失業者高達卅六萬人,有效的求職倍率是過去最低的,五人中只有兩人能找到工作,這其中卅五歲世代的失業者,比前一年同月增加百分之卅一,達八十萬人,餓死的男性就是其中一位。

與這位餓死者同一年代、多次把身心重創卅五歲世代的心境寫入作品的芥川賞作家平野啟一郎說,他自己也是北九州出身,看到這種慘狀真是讓人痛心。

在日本,每年因為飢餓而死的人數,大約在五十人到一百人之間,其中孤立於日本社會的一角落,卻噤聲不敢出言求救的卅五歲世代男性現在愈來愈多。「日本的社會病了」,人生的旅程中,正是前途大好充滿期待的年紀,為什麼會出現這樣悲慘的結局,值得這個社會深思。

【2012/04/15 聯合報】

全文網址: 35歲世代「孤獨死」 只剩九圓 | 日搶救失落世代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WORLD/WOR1/7028792.shtml#ixzz1s4p01UQD
Power By udn.com

Thursday, April 5, 2012

法名校校長 紐約成裸屍

聯合報╱編譯田思怡/綜合報導】

2012.04.05 04:36 pm


巴黎政治學院校長戴國安(右)3日被人發現陳屍在紐約飯店房間內。圖為他於2009年與法國總統沙克吉合影。
(路透)
法國頂尖學府巴黎政治學院院長戴國安(Richard Descoings)3日被人發現裸身陳屍在下榻的紐約飯店房間內。法國總統沙克吉表達哀悼,稱他為教育界的先驅,使巴黎政治學院享譽國際。

這是繼國際貨幣基金(IMF)前總裁史特勞斯卡恩在紐約旅館發生性侵事件後,法國重要人士又在紐約飯店發生震驚世人的事件。

53歲的戴國安赴紐約參加由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召集的大學校長會議,但他沒有現身會場。

紐約警局發言人布朗表示,他下榻在曼哈坦城中的米開朗基羅飯店,「飯店人員上午9時查房時,聽到他的房間傳出鼾聲,認定他還在睡覺,但下午1時發現他已死亡。」

布朗說,戴國安的房間在七樓,但他的手機和筆電被扔在三樓的屋頂上,顯然是從窗戶扔出來。他房內有空酒瓶和抗憂鬱藥的空瓶子。

警方表示,房間沒有被強行進入的痕跡,但消息人士說,之前有兩個男人進入房內。

警方說,調查人員進入戴國安的房內時,房間很凌亂,認為他死因很可疑,但後來查明是急救人員為了替戴國安急救,才把房間弄亂。現場沒有打鬥痕跡,要等法醫查明死因。

戴國安擔任校長近16年,首開讓弱勢區域的窮學生進入這所菁英大學的先例。他在法國其他省分創立六所分校,學生人數從4,500人增加到1萬人。

全文網址: 法名校校長 紐約成裸屍 | 國際焦點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WORLD/WOR3/7007708.shtml#ixzz1rAUbgrGT
Power By udn.com

Monday, April 2, 2012

案例/漁船遭劫 贖回後傾家蕩產

【聯合晚報╱記者謝龍田/高雄報導】

2012.04.02 02:54 pm


近7年來陸續有多艘台灣漁船遭索馬利亞海盜劫持,贖款愈來愈高,從每艘 (人船)400 多萬元飆到近億元;有的船東因海盜劫傾家蕩產,有的「重傷」,令漁業界不勝唏噓。

台灣漁船早年主要在麻六甲海峽遭遇海盜。94年8月,高雄籍「中義18號」及屏東琉球籍「新連發36號」和「承慶豐號」在索國外海遇劫,這是台灣漁船首度傳出被索國海盜劫持。

當年折騰了近半年,船東透過「地下管道」談判,每艘船付出400多萬元至700餘萬元不等贖回。

不到2年,高雄籍慶豐華168號」又遇劫,這次花了5個月斡旋,付了約600萬元;遺憾的是,漁工飽受海盜凌虐,有名大陸漁工死亡。

接著,高雄籍「穩發161號」98年4月遭索國海盜挾持,並淪為海盜母船,曾向美軍船機開火。費時約11個月,船東以直升機空投數千萬元贖款,人船才獲釋。

99年3月,高雄籍漁船「日春財68號」遇劫,海盜獅子大開口,要價2億餘元,導致談判一再受挫,漁船也淪為海盜母船,在一次和美軍駁火中,台籍船長身亡。

99年5月,高雄籍延繩釣漁船「泰源227號」遇劫,8個月後獲釋;有人說沒花錢,有人不相信。日前又傳出高雄市洪姓船東的漁船遇劫,船東正能枯等海盜開價。

高雄區漁會漁民代表翁進壽說,20多年前他的漁船到索國海域作業,當年索國民眾的小船也會靠近「要東西」。當地缺水,只要幾箱礦泉水就能打發。沒想到近幾年變成海盜打劫,且胃口愈來愈大,令人感慨萬千。

漁業界人士分析,索國海盜食髓知味,有錢後武器、裝備愈來愈好,加上國際掮客介入操作,海盜有「企業化」趨勢;漁民槍口下討生活,風險更高。

【2012/04/02 聯合晚報】@ http://udn.com/

全文網址: 案例/漁船遭劫 贖回後傾家蕩產… | 綜合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7002092.shtml#ixzz1qtUtijBX
Power By udn.com

Monday, March 26, 2012

疑浮報研究費 約談台大、政大等40餘教授

中央社╱台北26日電】

2012.03.26 05:42 pm


台北地檢署接獲檢舉,指台灣大學、政治大學及台師大,有教授疑浮報研究經費,再以不實發票核銷。檢方今天指揮調查員搜索、約談40多名教授及助理到案,已陸續移送北檢複訊。

北檢日前接獲檢舉,指台大、政大及台師大等知名大學,有多名教授涉嫌向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農業委員會等單位浮報研究經費,再與廠商配合,以不實發票核銷研究補助款,涉犯偽造文書罪嫌。

經長期蒐證,承辦檢察官今天上午指揮調查局台北市調處兵分28路搜索涉案人住所,並約談40多名教授及助理說明,下午已陸續移送北檢複訊。

【2012/03/26 中央社】@ http://udn.com/

全文網址: 疑浮報研究費 約談台大、政大等40餘教授 | 利字當頭 | 社會新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4/6986989.shtml#comments#ixzz1qE8UawGI
Power By udn.com

Friday, March 23, 2012

直言集/光鮮形象 進了立院不堪一擊

【聯合報╱記者 何定照】

2012.03.23 02:50 am


立法院這個會期的新人狀況特多,明星主播出身的青輔會主委陳以真,以「聽青年的聲音」跳針回答讓眾人傻眼;「罕病天使」立委楊玉欣不但未上台質詢,還自爆外傭落跑;近年以環保著稱的作家立委張曉風,昨天也以「剩女」相關言論驚倒眾人。這才發現,不少名人光鮮漂亮的形象,換了領域就不堪一擊!

三人表現如此跌破眾人眼鏡,原因在於沒認清自己的新角色,更輕忽上任前得為新角色做功課。

陳以真當明星主播算稱職,但成為官員時,昔日口才完全消失,答非所問,還要巧笑倩兮,更令人替她難堪。楊玉欣身為身心障礙者,亮眼外表加上奮鬥史,第一印象已贏得好感;然而面對複雜的社會福利政策,形象並不足以成事。身為立委,自爆外傭落跑之外,至少應提出對外勞政策的思考與反省,才不愧對新角色。

許多人從國文教科書就認識作家張曉風,她對環保的專業度雖評價各異,但對台灣土地的熱忱仍令人佩服。然而昨天她「剩女」一席話,暴露「大師」性別觀念老朽、對台灣階級狀況冷漠、對種族問題缺乏自覺,立刻從神桌跌落地面。好為人師、批人文字的張曉風,這下該明白,功課做得足不足,遠比表面文字重要。

在其位,就該謀其政。三位形象牌,都該獲得震撼教育,認清自己到了新領域,不能只用「老本」過日子,專業須重新累積。然而形象牌之所以能拱上檯面,台灣過於注重明星、乃至相信名嘴「什麼都能說」的文化,何嘗沒有責任?

全文網址: 直言集/光鮮形象 進了立院不堪一擊 | 新國會質詢百態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5/6980809.shtml#ixzz1px6PQNTK
Power By udn.com

寧住以色列! 法國猶太人掀移民潮

【聯合報╱編譯田思怡/報導】

德國明鏡周刊報導,深恐法國的反猶太主義升高,愈來愈多法國猶太人在以色列買房子,或移民到以色列。許多人抱怨在公共場合被騷擾,深感法國不再是養育子女的安全地方。現在又發生土魯斯猶太學校槍擊案,猶太人的移民潮可能只會增溫。

猶太人憶起二次大戰時在納粹德國受到的待遇。土魯斯猶太學校19日被攻擊後不久,該市各學校的校長到教室裡,要求猶太學生出來。他們說:「我們要求你們離開教室,與其他猶太學生一起去一個上鎖的安全地點。」

這是應猶太社區要求的防範措施,也凸顯法國猶太人對於他們遭受威脅和排擠的感受有多深。這樣的感受促使每年約有2000名法國猶太人搬到戰火中的以色列。他們認為以色列反而比較安全。

以色列國會議員班西蒙研究法國猶太人的移民現象。他指出:「法國猶太人擔憂穆斯林掌控法國政治的那一天到來。」即便今天,法國每年都發生幾百件反猶太事件,大多是阿拉伯移民所為。

遭梅拉槍殺的一名法國傘兵,遺體於21日送回家鄉,法國總統沙克吉(中)親自向覆蓋國旗的靈柩行禮致哀。
(法新社)
班西蒙估計,有一半的法國猶太人在以色列買房子,算是買保險,以防萬一法國情況惡化。

5年前,琳達從巴黎搬到加拿大,再搬到以色列的阿什杜德港。一周前,她與丈大和兩個兒子遭受從加薩發射的火箭攻擊。

不過,琳達還是慶幸不必再住在法國,琳達表示:「住在這裡比法國安全多了。」

她說:「法國的反猶太主義讓人無法忍受。孩子在上學途中被騷擾。」她本人在巴黎香榭麗舍大道上也被騷擾過。她說:「我的項鍊墜是一顆大衛之星,有人撞了我一下,我對他說:『你應該道歉』,那人說,他不對猶太人道歉。」

以色列移民部統計,搬到以色列定居的法國猶太人總計已有10萬人。以色列樂於接納這些新移民,他們多半富有且受過高等教育。

2004年,法國50萬猶太人有四分之一考慮移民。2006年發生一件備受矚目的反猶太事件,一個反猶太幫派成員囚禁24歲的猶太人哈里米3周,將他虐待致死。此事件後,一半的法國猶太人想移民。

【2012/03/23 聯合報】

全文網址: 寧住以色列! 法國猶太人掀移民潮 | 國際焦點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WORLD/WOR3/6980816.shtml#comments#ixzz1pwSnpLmh
Power By udn.com

Thursday, March 22, 2012

母視她如親 我家看護也落跑

【聯合報╱林建農/文史工作者(台南市)】

2012.03.22 01:49 am


立委楊玉欣僱用的印尼籍看護不告而別,而我鄉下老家的越南籍看護一個多月前落跑,全家為此人仰馬翻,依規定須六個月才能再申請,真是無語問蒼天。

在老家照護九旬高齡母親的越南籍看護來台多年,之前曾在其他縣市當看護,聲稱被虐待、遭雇主性侵,兩年內二度轉介才到我家。母親心疼不已特別體恤,吃飯時總會招呼她一起上桌,我們回鄉下也不例外。

她起初工作還正常,但時日久了,似乎愈來愈「皮」,對輪流回去的我們兄弟姊妹甚至還會「擺譜」端臭臉。當她第二度合約期滿,我力主不續僱,但母親同情她,不願換新人,只好尊重老人家。

但她姿態顯得更高了,不僅會對母親頂嘴,還常我行我素,和附近安養機構越南同鄉往來密切,有時喊她老半天不見人影。

有天她突然說不想待鄉下了,要求轉介其他雇主,害母親緊張不已。這次我們下決心,向仲介表明不再續僱。誰知當仲介要她打包,一轉眼就不見人影,衣物和護照都棄如蔽屣。我們措手不及,老人家更是驚恐萬分,擔心她會溜回來潛進屋內,我們只好帶母親離開鄉下以策安全。

這段期間全家生活步調大亂外,待人寬厚的母親心理備受打擊,常喃喃自語:「那有人那麼狠心?」自責添增子女許多麻煩。

這六個月的空窗期,真如漫漫長夜。即使可以重新僱用了,在外勞逃跑率那麼高、卻查緝無力的台灣,誰能保證不會有另一個落跑的外勞?

全文網址: 母視她如親 我家看護也落跑 | 民意論壇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X1/6978123.shtml#ixzz1prkRHXzF
Power By udn.com

競賽淪為菁英寡占 評審:受夠了

【聯合晚報╱記者王彩鸝╱台北報導】

不少高中免試入學採計全國語文競賽成績,曾擔任評審的作家廖玉蕙批評說,這是少數寡占的「菁英競賽」,學校老師往往投注較多心力訓練極少數菁英學生,跟教學正常化背道而馳。

廖玉蕙也在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語文創作系任教,她指出,語文教育應重提升學習興趣、欣賞及表達的能力。但她擔任幾場評審下來,感覺「很恐怖」,讓她「受夠了」!

她舉例說,字音字形比賽的考題,一輩子都用不到的字紛紛出籠,還要求在10分鐘內寫完200題,且不能塗改,她質問,「哪種人生不能塗改?」這已淪為比速度和熟練度,不是真正的語文能力。另外,演講、朗讀變成舞台表演,音聲腔調好像是大陸人在比賽,如果說了一口「鳳飛飛」腔的國語,肯定不會得名。她也懷疑稿子有老師或家長在背後操刀,作文則是淪為名人格言的競技場。

廖玉蕙說,這種比賽不但無法達全面提升語文的目的,甚至訓練學生「言不由衷」,完全變調,悖離教育的原始宗旨。她觀察到,學生參加比賽得獎,指導老師也可以敘獎、記功,造成老師挪出大量時間訓練一兩個參賽學生,造成其他學生不滿,這對德育和群育都有不利的影響。

全文網址: 競賽淪為菁英寡占 評審:受夠了 - 十二年國教 - 升高中 - udn校園博覽會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379012#ixzz1pqZonjTX
Power By udn.com

Tuesday, March 20, 2012

海外出生試管嬰 遭拒入美籍

【中央社╱台北20日電】

2012.03.20 09:00 pm


出生於美國芝加哥的婦女拉維(Ellie Lavi)在以色列生下一對漂亮雙胞胎女兒,高興不已。然而,她前往美國駐特拉維夫大使館為寶寶申請美國公民身分時,卻因孩子是試管嬰兒而吃了閉門羹。

「今日美國報」(USA Today)報導,大使館職員詢問拉維是否在不孕症診所受孕,她回答是後,職員告訴拉維,她的孩子沒有美國公民資格,除非她能證明胎兒的精子或卵子捐贈者擁有美國國籍。

拉維表示:「我既難堪又驚訝,我們說的是我生下的孩子,她們當然是我的孩子。」

這起事件顯示出批評人士所說的美國國籍法規明顯不公平。美國公民在海外領養的孩子有資格成為美國人,且在美國境內出生的寶寶就算父母不是美國人,也是美國公民。

然而,美國公民接受精卵捐贈,以愈來愈普遍的試管嬰兒方式在海外生下的孩子卻不是美國人,除非其中1名捐贈者是美國人。

移民法專家指出,診所基於保密協議,可能無法透露捐贈者的這類資訊,因此捐贈者國籍往往難以證明。

新澤西1名專責生育議題的律師布里斯曼(MelissaBrisman)表示:「問題在於法律無法跟上生殖技術的進步。」

美國俄勒岡州波特蘭(Portland)1個提供卵子捐贈資訊的團體Parents Via Egg Donation創辦人蓋特林(Marla Gatlin)指出,旅居海外的美國懷孕婦女「經常選擇飛回美國生產,或就她們懷孕的方式向領事官員撒謊」。

美國國務院對此表示,該院只是依循適當的法律詮釋,不過它也正在研究是否能調整對移民與國籍法的詮釋,以允許美國公民父母「在更廣泛情況下,將美國公民身分傳給以人工生殖技術在海外誕生的孩子」。

全文網址: 海外出生試管嬰 遭拒入美籍 | 國際 | 即時新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5/6974485.shtml#ixzz1pg0iPiiS
Power By udn.com

Friday, March 16, 2012

Ma案和解 檢評友寄「一怒為紅顏

【聯合報╱記者蘇位榮/台北報導】

2012.03.16 11:47 am


藝人Makiyo(右圖)和友寄隆輝(左圖)昨天到台北地院出庭。
記者廖國隆/攝影
藝人Makiyo和友寄隆輝毆打計程車司機林余駿案,台北地院昨天開庭,公訴主任檢察官劉承武說,友寄很像「一怒為紅顏」的吳三桂,情堪憫恕;林余駿透過律師和Makiyo、友寄和解,賠償三百萬元。

劉承武以「吳三桂」形容友寄,「值得對這樣的男人同情」,法官馬上問翻譯,這能翻嗎?翻譯回答,友寄隆輝聽不懂「吳三桂」。劉承武說,希望友寄如果獲判緩刑,不要再衝動,要懂得為心愛的人出頭時,也不可出手打人。

檢方雖以重傷害未遂罪起訴本案,但昨天因為雙方達成和解,檢方建議法院改以普通傷害罪審理,同時聲請簡易判決。檢方原本對友寄求刑六年,現改為求刑二年,緩刑五年;Makiyo原本求刑四年,改求刑一年四月,緩刑四年。

林余駿過去拒見Makiyo和友寄隆輝,不願原諒他們;經各方奔走,友寄的友人葛樹人說,包括王羽和楊光友等人出面協調,司機態度軟化,接受兩人道歉,以三百萬元達成和解,友寄隆輝和Makiyo各負擔一半。

法院昨天開庭,原本要勘驗光碟還原現場,但林余駿的律師周武榮當庭表示,先前司機提出Makiyo和友寄須連帶賠償三百八十萬元的附帶民事訴訟,現在司機同意兩人上次開庭提的三百萬元和解條件。Makiyo當場點頭說謝謝。

主任檢察官劉承武說,友寄很像「一怒為紅顏」的吳三桂,情堪憫恕。
記者廖國隆/攝影
法官表示,雖然和解,但刑事案件仍須審理。劉承武指出,事發當時Makiyo說「過來啊,揍他」,引起友寄出手痛毆司機;Makiyo還踩了司機左腹部兩腳,友寄再補踹一腳,「因為我愛的女人踩了兩腳」。

劉承武說,檢方願給被告自新的機會,友寄隆輝很像「吳三桂」、「一怒為紅顏」,符合刑法第五十九條「犯罪之情狀顯可憫恕」,得酌減其刑,他還說,「這是男人的人性」。

合議庭評議後表示,本案為社會矚目案件,不宜簡易判決處刑,仍以檢方起訴的重傷害未遂罪的通常程序審理;至於未來會以何罪定罪及被告的刑度,待審理後認定。林余駿是否撤回告訴,仍須討論作最後決定。

全文網址: Ma案和解 檢評友寄「一怒為紅顏」 | 熱門星聞 | 娛樂追星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ENTERTAINMENT/ENT1/6965907.shtml#ixzz1pIPnXTIC
Power By udn.com

不滿女友求去狂砍26刀斃命

【聯合報╱記者蕭白雪/台北報導】

2012.03.16 03:27 am


新北市汐止區的潘姓男子,無法接受女友要求分手,談判時猛砍對方26刀,事後打電話告知母親殺了人;台灣高等法院審酌他在案發時憂鬱症發作,當面向死者母親致歉,昨天判刑15年,褫奪公權10年。

25歲的潘姓男子原本與女友同居,前年因女友要求分手,並搬離兩人同居處;潘姓男子雖數度前往女友工作地點及新住處,企圖挽回感情,因女友分手之意甚堅,潘姓男子轉而懷疑她劈腿。

前年8月26日,潘姓男子騎車尾隨女友,在路上激烈口角,潘從機車置物箱拿出菜刀,當街砍殺女友,至少狂砍26刀;店家聽到女子尖叫聲、欲上前阻止,潘還揮刀大喊「誰靠近我就殺誰!」女子最後被砍趴,當場死亡。

一審認為,潘姓男子即使有精神障礙原因,仍應理性解決問題,只因感情糾紛就砍人26刀,具強烈暴力性;但考量他是因愛生恨,與一般貪圖錢財或無緣無故奪人性命者相較,惡性較輕,判他15年徒刑。後認為,潘姓男子殺人手法凶殘,罔顧他人生命,檢方認為刑度太輕確有理由;不過,潘在二審時當庭向死者母親道歉,家人也表示會努力達成被害人要求和解的金額,高院仍判他15年徒刑。

全文網址: 不滿女友求去狂砍26刀斃命 判刑15年 | 情慾犯罪 | 社會新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3/6965358.shtml#ixzz1pHb9Gk25
Power By udn.com

「薄」情!文革鬥老爸 踹斷3肋骨

【聯合報╱特派記者賴錦宏/廣州報導】

2012.03.16 04:25 am


中共總理溫家寶前天在記者會中強調,要警惕文革有可能重來,而薄熙來的「唱紅」,也被外界質疑成想恢復文革。薄熙來在文革中鬥自己父母的經歷,恰恰是中共「太子黨」其他成員,看不起薄的最大原因。

根據中共官方檔案,薄熙來曾在一九六八年至七二年前,在文革中進學習班。

作家楊光出版的「我所經歷的歷史故事:劉少奇叛徒罪是這樣被認定的」一書中寫道:薄一波曾在一九八三年對楊秉城說:「文化大革命中撿了條命,連我兒子小熙來也給我一頓鐵拳,把我打得眼前一黑摔倒在地上。這個狠小子,又在前胸踏了我幾腳,當時就有三根肋骨被踹斷」,「看他這個六親不認,手毒心狠,連他爹都往死裡整的樣子,這個小子真正是我們黨未來接班人的好材料」。

一名北京官員表示,「太子黨」看不起薄熙來,主要是因為在文革中鬥父母,那種事「太子黨都不屑去做」,「這種人哪有誠信可言?」薄熙來出事後,沒有「太子黨」挺他。

全文網址: 「薄」情!文革鬥老爸 踹斷3肋骨 | 薄熙來被撤換 | 兩岸台商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N2/6965494.shtml#ixzz1pHXatR8z
Power By udn.com

Thursday, March 15, 2012

天仁茶葉公司進口之西洋參驗出含DDT

【聯合報╱記者詹建富/即時報導】

2012.03.15 09:35 pm


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今天公布,國內知名的天仁茶葉股份有限公司自加拿大進口的西洋參茶包、參粉及參片,在海關抽檢發現6種禁用的農藥殘留,其中包括國際已禁用40年的DDT都赫然在列,總計近700公斤產品已依規定退運或銷毀。

衛生署表示,由於天仁日前在品管過程中,同樣在兩批加拿大西洋參產品驗出農藥殘留,並進行自主回收,但可能仍有部分遭農藥汙染的產品已流入市面,提醒民眾注意。

全文網址: 天仁茶葉公司進口之西洋參驗出含DDT | 要聞 | 即時新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1/6964674.shtml#ixzz1pDy0oqoj
Power By udn.com

Tuesday, March 13, 2012

縱火主嫌染毒 討錢砍姊、還想燒老家

【聯合報╱記者高宛瑜、王慧瑛、李曜丞/新竹市報導】

2012.03.13 10:25 am


涉嫌縱火害死五條人命的男子彭建源(左),因為雙手及左腳燒傷,送新竹馬偕醫院治療後無礙,由警方帶回偵訊。
記者王慧瑛/攝影
涉嫌縱火的主嫌彭建源,是鄰居眼中頭痛人物,因染毒常向家人要錢吸毒,被拒後曾打算縱火燒老家,不久前才砍傷姊姊、姊夫。被捕送醫時,不知已闖大禍,還問戒護員警:「有人傷亡嗎?」

彭建源全身有百分之十五灼傷,送急診時情緒很不穩,數度答非所問,員警怕影響他情緒,僅告知「情況還不清楚」。經治療無礙,由警方帶回偵訊,他坦承不滿結拜兄弟不挺他而縱火,但他不知當時屋內還有客人。

熟悉彭建源的員警表示,彭曾多次因吸毒進出勒戒所,但仍不知悔改。彭的父親去年病逝,母親精神狀況不佳,彭都由出嫁的姊姊照顧。
===================================================
不是親兄弟 扛起癌兄最後人生

【聯合報╱記者游振昇/台中報導】

2012.03.13 02:45 am


65歲吳德賢去年底被檢查出罹患結腸癌第三期,他母親已去世,母親從小認養的養子吳三旗扛起照顧哥哥責任,吳三旗辭去工作照顧大小便失禁的哥哥,但龐大醫藥費已壓得他喘不過氣。

61歲的吳三旗每天清晨到哥哥住處照顧他,餵牛奶、清洗大小便,日前他清晨4點要照顧哥哥時,被巡邏的台中市警局第三分局正義派出所員警看到,詢問才知二人非親生兄弟,吳三旗卻盡心照顧,令員警感動。

吳三旗表示,他從小被認養,養母只有生下一子吳德賢,他很感念母親的領養、養育之恩。

吳母和獨子吳德賢原本在台中市城隍里福德祠賣金紙,吳母3年前去世,吳德賢去年12月被檢查出罹患結腸癌第三期,2次開刀後,只能躺臥床上,人工肛門排泄。

吳三旗已婚,有自己的家庭,但為了扛起照顧非親生哥哥的責任,他辭去工作,每天幫哥哥餵奶6次,清洗大小便。

體重只有30公斤,吳德賢營養不良、體重不足,無法接受化療,醫師說,他的健康情形不樂觀,吳三旗原想安排哥哥到安養中心有專人照顧,但吳德賢不願意,希望和家人在一起,吳三旗說:「在哥哥人生最後階段,就順他意吧」。

吳德賢從小缺一手一腳,言語表達能力差,雖有殘障津貼與低收入戶補助,仍不夠支付他的醫藥費,目前無業、全心照顧哥哥的吳三旗,每天為了哥哥的醫藥費和後續生活開銷而煩惱。

全文網址: 不是親兄弟 扛起癌兄最後人生 | 冷暖人間 | 社會新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5/6957487.shtml#ixzz1p08q2Olk
Power By udn.com
==========================================================
被縱火的屋主周志強與彭建源是鄰居,從小一起長大。鄰居說,彭因吸毒,曾多次回家向老爸要錢,他父親不給,彭曾掏出打火機打算縱火,是他們發現後報警才即時阻止。

警方調查,昨天清晨跟彭一起去加油站買汽油的王淑清(女,有毒品前科)是藥頭,常提供毒品給彭,彭最近才賣了一棟房子得手五百萬,身上有不少錢,兩人才混在一起。

全文網址: 縱火主嫌染毒 討錢砍姊、還想燒老家 | 新竹縱火奪五命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2/6957991.shtml#ixzz1p07YUG00
Power By udn.com
====================================

【中央社╱台東縣13日電】

2012.03.13 05:24 pm


三名皮貨攤販商,在卡拉OK喝酒,以銅板卜卦問明日運氣,結果獲得聖杯,三人開懷暢飲;未料,半小時後,因看了另名酒客一眼,引來殺機,被砍成1死2傷。

平常在南部和東部擺地攤賣皮包的楊姓老闆,前天帶著施姓、張姓助理到台東,晚上前往台東市開封街卡拉OK喝酒。

三人越喝越悶,楊姓老闆抱怨說,前幾天台南下雨,生意不好,希望在台東能「開紅盤」,三人互相打氣。施姓助理於是拿出2個10元銅板卜卦,結果連續2個聖杯,三人一掃前幾天陰霾,開懷暢飲。

三人喝到昨天清晨3時左右,作陪小姐準備離開,楊姓老闆送她到門口,剛好不認識的黃姓酒客騎機車抵達門口,楊姓老闆看了一眼,黃姓酒客用台語嗆聲,楊姓老闆於是上前理論。

卡拉OK店老闆娘將兩方人員分開,關上大門;未料楊姓老闆打開門再度上前打成一團,黃姓酒客於是從機車拿出利器,猛刺三人。

三人背部遭刺傷,張姓助理被利器貫穿胸部,送醫後不治,楊姓老闆目前在加護病房,尚未脫離險境,施姓助理則受到輕傷,沒有生命危險。警方循線策動黃姓酒客投案。

全文網址: 只因「看一眼」 3男被砍1死2傷 | 重案追緝 | 社會新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1/6959137.shtml#ixzz1p087xj13
Power By udn.com
===============================================
學生談情 專家:「要有分手準備

【聯合報╱記者劉金清/台南報導】

2012.03.13 10:20 am


台南市一名高中女學生疑因感情因素,一時想不開上吊自殺。台南大學輔導中心主任蔡麗芳認為,談戀愛是男女雙方試探是否「速配」的一對,要有分手的心理準備,不是誰拋棄誰、誰對誰錯。

蔡麗芳說,高中學生對愛情有憧憬很正常,但目前國內學校教育,高中多以課業為重,學生如何面對感情起伏、如何理性分手,很少著墨,以致學生面臨感情挫折常無法自處。

「談戀愛,是男女雙方彼此了解、試探是否『速配」的一對,要有分手的心理準備。」蔡麗芳說,這是男女談戀愛應有的健康心態,過程中可能是一方先發現對方不適合,提出分手,並非誰配不上誰,也不是誰拋棄誰。

如此分手時,才不會認為一方是負心的人,另一方受傷害;如果對方新交異性朋友,並不代表對方比我好,可能認為新的一方比較適合而已。

一旦分手後,可以找一個可以分享、信得過的人,發洩情緒,找到正常出口,千萬不要自責、壓抑,因為不是自己不好,只是試探後一方認為彼此並不適合。

後壁高中輔導室主任邱牡丹分析,學生談戀愛,很容易把生命價值建構在愛情上,如果別人不愛她,就誤以為自己沒有價值了,遇到挫折也會相同的思考模式,如果對方很愛她,就認為自己生命有價值。

「自我認同感很重要。」邱牡丹認為,不要把外在的價值,如課業成績、感情、人際關係等,建構在生命價值上,課業差、戀愛受挫,不代表生命沒價值,「不管外在發生什麼,確立自己的存在價值,才不會輕忽生命。」

全文網址: 學生談情javascript:void(0) 專家:「要有分手準備」 | 冷暖人間 | 社會新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5/6958286.shtml#ixzz1p09CdvOq
Power By udn.com

Friday, March 9, 2012

歷史倒帶…四年前扁差點解禁 馬質疑開放

【聯合報╱記者鄭宏斌、錢震宇、楊德宜/連線報導】

2012.03.10 02:54 am


美牛風暴引發社會爭議,但早在二○○七年,瘦肉精就曾掀波;當時扁政府一度欲解禁含瘦肉精的美國豬肉,並通報WTO,但在豬農抗議下,為避免衝擊隔年大選選情,暫緩相關政策。馬英九總統當時身為國民黨總統參選人,對此多所抨擊,質疑政府突然開放使用瘦肉精,不僅不合理,也傷害豬農權益。

還原這段歷史,當時藍綠與現今的朝野角色互易,立場也大不相同。

我國二○○六年起禁用瘦肉精,但二○○七年七月上旬,高雄海關查驗出兩批含瘦肉精的美國豬肉,因此退運;衛生署起初驗而不宣,遭當時親民黨立委林惠官、蔡勝佳踢爆,外界批評衛生署「慢半拍」。七月下旬,國內部分豬肉也遭驗出瘦肉精,民眾聞「豬」色變,甚至連鵝肉也被驗出含瘦肉精;衛生署坦承,曾遭美國「關切」,但絕不會開放含瘦肉精的豬肉進口。

據報導,衛生署原本說瘦肉精解禁「沒有時間表」,但八月十四日,衛生署與農委會突然宣布將修正「動物用藥殘留標準」,增列瘦肉精殘留容許量,預定八月廿二日通過且實施,並於十六日發文給WTO各會員國,告知此事,此舉引發社會譁然。

外界質疑扁政府屈服於美方壓力,豬農更氣炸,該年八月廿一日上街抗議,向衛生署砸蛋丟糞。不少綠營立委也支持豬農,民進黨為避免衝擊隔年大選,行政院決議相關政策暫緩。

二○○七年八月十九日,馬英九到台南與豬農座談時表示,這不單是豬農權益問題,還涉及國民健康。當時馬英九反對政府對美國豬肉解禁、國內豬肉卻禁用瘦肉精,「一國兩制,不符合公平正義原則!」他還說,根據WTO的規定,禁止有瘦肉精的豬肉進口,符合「國民待遇原則」。

時隔四年多,馬英九身為總統,面對含有萊克多巴胺的美國牛肉,訂出「有條件解禁」的政策方向,遭民進黨砲轟。

扁呂:賴給我們沒道理

不過,立委高志鵬昨探扁後轉述,陳水扁對開放美牛是延續前朝政策的說法「非常憤慨」;前副總統呂秀蓮也反駁說,民進黨主政期間,美國雖也施壓,「可是我們扛得住,現在賴在我們頭上很沒道理」。

旅行達人Milly帶路,六種態度x20座城市,一個人旅行不寂寞。電子書特惠中!

全文網址: 歷史倒帶…四年前扁差點解禁 馬質疑開放 | 美牛議題再發酵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5/6952610.shtml#ixzz1oem20QRq
Power By udn.com

Thursday, March 8, 2012

輪車載老伴就醫 90歲翁6年踩5千公里

【聯合報╱記者游振昇/台中報導】

全文網址: 三輪車載老伴就醫 90歲翁6年踩5千公里 | 冷暖人間 | 社會新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5/6950292.shtml#ixzz1oZ9ZZqzq
Power By udn.com

九十歲的邱姓老翁每周三天,騎著自己改裝的三輪車,載行動不便的老伴就醫,復健、治療後再騎回家,來回五公里,持續六年終不悔,阿公說:「牽手就是要牽一輩子的」。

台中市街頭人來車往,交通流量大,速度慢的三輪車,九十歲的邱姓老翁載著八十八歲老伴,用力、緩慢踩著三輪車的身影,令人印象深刻;很多人都曾看過老翁踩出的深情,也深受感動。

邱姓老翁昨天踩著三輪車載老伴就醫,騎了六年的三輪車煞車不靈,他先騎到北屯路、文心路一家自行車店修理;老闆知道他的狀況,表示不收錢,邱姓老翁回說:「怎麼可以」,掏出細心包好的錢,婉拒老闆好意。

據了解,邱姓老翁雖兒孫成群,但都在外地工作,他與妻子住慣老家,婉拒兒孫好意,堅持守著老宅。六年前,妻子在家摔倒、腳斷,需長期復健,需定期帶妻就醫。

六年前,邱姓老翁買了一輛舊的三輪車自行改裝,在後座加裝鐵欄杆,防範妻子摔落;擔心三輪車沒有照明易被追撞,特意在鐵欄杆四周都掛反光條,讓來往車輛都能看到三輪車。

改裝後三輪車「造型獨特」,成了街頭最搶眼的「目標」,因車身重,年邁的邱姓老翁雖奮力往前踩,經常騎到路中號誌燈就已換成紅燈,多數駕駛人會主動停車禮讓。

六年來,邱姓老翁踩車載妻就醫,算算已騎了近五千公里,足可環台三圈,問他辛不辛苦?他笑答,「牽手(閩南語妻子之意)就是要牽一輩子」,他會一直載著妻子「直到踩不動為止」。

全文網址: 三輪車載老伴就醫 90歲翁6年踩5千公里 | 冷暖人間 | 社會新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5/6950292.shtml#ixzz1oZ9Na8Q8
Power By udn.com

Wednesday, March 7, 2012

網戀恐怖情人殺女友家人 一死兩傷

【聯合報╱記者李奕昕、趙容萱/台中報導】

2012.03.08 02:46 am


朱姓男子(左)不滿女友提分手,昨天手持菜刀砍殺女友的兩名弟弟,再挾持女友上頂樓,欲跳樓同歸於盡。朱姓男子在行兇時也受傷,由大批警力戒護送醫救治(右下小圖)。
圖╱讀者提供、記者于志旭攝

台中市昨天傍晚發生「恐怖情人」殺人案!廿九歲無業朱姓男子不滿十六歲國三女友提分手,昨天持菜刀砍殺女友與她兩名弟弟後,再挾持女友坐在頂樓女兒牆企圖一起跳樓,被及時制伏,但女友的小弟傷勢過重死亡,造成許家姊弟一死兩傷的悲劇。

警方調查,朱嫌在網路認識就讀國三許姓女生,兩人交往三年,他不滿女友想分手,下午一點多持鑰匙進入許女住處埋伏,未料,許女小五弟弟返家,在閣樓被朱持刀割喉。

下午五點多,許女跟國二弟弟陸續回家,朱再與許女讀國二的弟弟扭打,並刺傷大弟腹部,接著挾持許女登上七層樓的頂樓欲跳樓,他跟許女面對面跨坐水泥女兒牆,半身全懸在牆外,怵目驚心。

「救命!」許女嚇得高喊,目擊民眾報案,警方趕上樓,消防員鋪蓋救生氣墊嚴防意外。朱男渾身是血跟警方對峙,持刀氣憤質問許女「妳為什麼不接我電話?」「為何不跟我聯絡?」許女低頭不敢回應。

警員忙著安撫朱「你還年輕,不要做傻事!」他情緒激動說「我不年輕了!」雙方僵持十多分鐘,派出所所長許文居遞菸解除嫌犯心防,趁朱點菸,一把抱下兩人,奪刀制伏。

警消將姊弟分送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林新醫院急救,小弟前頸有二處四公分、七公分傷口,幾乎切斷頸動脈,大量失血,醫院輸血急救四十分鐘不治;大弟腸子外露有生命危險,截稿前手術搶救中。

許女驚嚇過度,連醫生問話都無法回答,她頭部撕裂傷,手掌、手臂多處擦傷,縫合無大礙。朱嫌左手有刀傷,他說,「我們交往那麼久,她移情別戀,不能接受!」

警方查出,朱嫌成年就離家做粗工,跟許女多次分合,目前失業連房租都付不出來,研判經濟加上感情因素,迫使他想逼女友一起尋死。

警方說,姊弟的母親是大陸籍配偶,父母離異後,原由母親撫養,但母親去年到大陸探親車禍死亡,留下姊弟獨居,是列冊高風險家庭;發生意外後,在彰化經商的父親趕到醫院,強調不清楚女兒的交友情況。

全文網址: 網戀恐怖情人殺女友家人 一死兩傷 | 網戀情人起殺機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2/6947805.shtml#ixzz1oShdMZI9
Power By udn.com
===============================

廿九歲朱姓男子持刀闖入國三女友家瘋狂砍人,小女友的么弟頸動脈被割斷,下手極狠,據了解,朱男與女學生在網路上認識,後來女學生發現兩人不適合想疏遠,朱男懷疑對方移情別戀,由愛生恨。

台中市政府表示,國三女學生與兩名念國中、國小的弟弟原由母親照顧,但母親去年去世,由父親一人照顧,許父因工作關係,常不在家。

許父昨晚趕到醫院時滿臉焦急、憂心,不斷說,女兒沒交男朋友,只有「線上」朋友。

警方研判,女學生和朱男在網路認識後,發現二人年紀相距太大,不適合交往,想分手,卻被男方誤為移情別戀。

員警說,這種網路交友,年紀差太多,最後不歡而散的案例很多,若遇到這種不願分手的恐怖情人,最好求助警方。

全文網址: 典型網戀 年齡差距暗藏風險 | 網戀情人起殺機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2/6947794.shtml#ixzz1oSi0vsqo
Power By udn.com

日搶救35歲悲慘世代 台灣是否應開始面對

【聯合報╱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

2012.03.07 10:08 am


十五張證照找不到好工作、四十歲結婚成家是常態、雙薪家庭也只敢生一胎、房貸要背到七十歲…這是現今日本卅五歲世代的生活圖像,可能也是台灣社會的未來面貌。

描繪日本青年世代的「搶救卅五歲」,本周在台出版。此書源於二○○九年,日本NHK電視台與三菱綜合研究所合作,針對一萬名日本卅五歲世代(卅五到四十歲),進行問卷調查與訪談。NHK認為,廿年後的日本是由卅五歲世代所負擔,他們就是日本的未來。

調查結果震驚全日本,根據調查報告製作的紀錄片「搶救卅五歲的明天」,收視率突破百分之十,打敗不少黃金檔偶像劇。

這群一九七○年代出生的青年,在經濟起飛的年代成長,看似幸福卻背負日本社會結構中各種惡化的經濟與人口趨勢。他們的父母工作穩定、卅五歲前已擁有幸福家庭;現在他們許多人卻是單身寄生族、派遣員工;有正職的忙起來不准休假,閒時又被迫休無薪假。許多人到了四十歲還不結婚,不是貪圖單身自由,而是無法負擔。NHK稱這個世代是「悲慘世代」。

「要改變日本的未來,就要提升卅五歲世代的生存能力!」NHK遍訪學者專家,試著提出解決「悲慘世代」困境的方法。他們找到本州一個逐漸沒落的林業村「西粟倉村」,村長將村中空屋便宜租給育兒家庭,兩年內吸引十五個家庭搬進。這些家庭則在村中林業找到工作,為傳統林業注入活力。西粟倉村還到東京舉辦就業說明會。

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林宗弘指出,根據平均國民所得的成長數據,台灣跟日本的距離是十三到十五年;這代表十五年之內,台灣可能就得面臨與日本類似的嚴重問題。如果我們不能從現在開始認真面對、改變惡化的社會趨勢,「『明天的台灣』可能比『明天的日本』更悲慘!」

全文網址: 日搶救35歲悲慘世代 台灣是否應開始面對 | 綜合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6945241.shtml#ixzz1oR7fvLDO
Power By udn.com

Tuesday, March 6, 2012

越女19歲嫁來台 水餃店做苦工被虐5年

【聯合報╱記者楊竣傑、黃莞皓/新北市報導】

2012.03.06 02:31 am


一名六年前嫁來台灣僅十九歲的越南籍女子,抵台第一天就被老公帶去水餃店做苦工,不僅沒薪水、還常遭水餃店鄭姓負責人夫婦毆打凌虐,甚至淪為鄭姓夫婦的「性奴隸」,板橋地檢署昨依使人為奴隸罪及強制性交等罪嫌起訴她老公及鄭姓夫婦,建請法院判處重刑。

水餃店老闆鄭姓老翁(七十四歲)昨受訪時表示,他沒有剝削被害人,每月還給近兩萬元的基本工資;被控夥同五十六歲的妻子性侵一事,他不願表示意見;但據查,被害人能明確指出鄭翁臀部斑點,檢方認為鄭姓夫婦涉嫌重大。

這名越南女子的丈夫辯稱,他向鄭姓老翁借卅萬元到越南娶老婆,讓妻子到鄭的水餃店工作是為了還債。但檢方懷疑他只是人頭老公,涉嫌協助水餃店以假結婚方式尋找廉價外勞。

起訴書指出,這名越南籍女子2005年八月嫁到台灣,當天就被帶到鄭翁位於新北市的水餃店內工作,再也沒見過丈夫。

被害人指控,水餃店老闆夫妻把她當奴隸,除扣押證件不讓她離開,還要求她每天都要工作,包括打掃、洗碗盤、洗菜,從上午九時工作到晚間十一時,不能休息;只要她不從,就會被鄭姓夫妻毆打。

檢方查出,被害人甚至被鄭姓夫婦當成「性奴隸」,老闆娘會把被害人帶到房間剝光衣服,要求被害人舔她胸部後,再壓住被害人讓丈夫性侵;鄭姓老翁甚至在打烊後,直接在店內性侵被害人。

被害人在鄭姓夫妻監控下,五年來沒機會聯絡嫁到台灣的表姊,因為沒錢和證件也不敢跑;去年六月十三日,被害人利用鄭姓老翁腳傷、鄭的太太照顧孫兒之際,趁機拿走護照和兩千元後逃出水餃店,兩個月後在表姊協助下向警方報案。

全文網址: 越女19歲嫁來台 水餃店做苦工被虐5年 | 重案追緝 | 社會新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1/6942630.shtml#comments#ixzz1oLLT4nGX
Power By udn.com

Monday, March 5, 2012

李惠仁:誰造成防疫大洞 說清楚

【聯合晚報╱記者洪哲政/台北報導】

2012.03.05 03:00 pm


民進黨團上午舉行「禽流感防疫破洞」記者會,邀請公民記者李惠仁與會,他出示農委會家畜衛生試驗所內部會議資料,顯示農委會應在99年間就掌握彰化地區出現H5N2亞型家禽流行性感冒病毒檢驗出現陽性。彰化立委魏明谷要求追究失職官員疏失,且政府對農民的損失一定要國賠,全額補償,否則他不排除發動雞農北上抗爭,

李惠仁批評,他看到防檢局長許天來為疫情下台,但卻未見農委會應有的誠意,先前台灣即曾制定H5或H7高病原禽流感的防治機制,且國安會議早曾有此機制,但政府前天證實H5N2疫情後,至今未啟動相關機制,且完全未納編流行病學與公共衛生專家,農委會不但閉門造車,至今還說謊、規避責任,稱該型病毒不會感染給人,但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台灣大學學者所作研究,H5N2病毒絕對會感染給人,絕不會像防檢局所稱不會感染給人。

李惠仁說,農委會至今仍以現場死亡率來判斷是否出現高病原的禽流感,但依據農委會92年所公佈高病原的檢驗辦法,完全沒提要以現場死亡率來判斷,反清楚提及要以IVPI與鹼性胺基酸來實驗,農委會連基本的依法行政都作不到,還談什麼作防疫工作?

民進黨立委潘孟安質疑,農委會主委陳保基在2月6日接任,進而了解台南養雞場高達一成五染病時,到底下了什麼指示?陳武雄主委交接前又做了什麼?到底是誰在隱匿疫情?他強調,前防檢局長許天來不可能以一個文官或事務官的身份下此決定,執政團隊應說清楚防疫大洞是由誰造成

全文網址: 李惠仁:誰造成防疫大洞 說清楚! | 爆高病原禽流感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6/6940936.shtml#ixzz1oFRaDaLM
Power By udn.com
================

【聯合報╱記者湯雅雯/台北報導】

2012.03.04 10:26 am


導演李惠仁從死雞身上採集氣管、肺臟、腎臟等樣本。
圖/李惠仁提供
導演李惠仁去年七月以紀錄片「不能戳的祕密」檢舉彰化發生禽流感疫情,控訴農委會官員隱匿禽流感疫情。他說,台灣禽流感疫情演變成H5N2高病原型,「農委會防檢局長應下台負責!」

李惠仁原本是電視台攝影記者,扛了十五年的攝影機,八年前因為彰化爆發全台第一例H5N2禽流感疫情。他是彰化人,聽到養雞朋友抱怨雞隻無故暴斃,但送去政府機關檢驗都說不是禽流感,他以媒體記者的敏銳度,直覺「沒這麼單純」,辭去工作,只為追一個真相。

為了追蹤調查報導,李惠仁自掏腰包上百萬元、散盡家財,開始扮演「動物法醫」,解剖了兩百多隻病死雞。有時寒流來襲,邊發抖縮在雞舍旁拍攝,或拿張椅子,就簡陋地在街頭「解剖」起來,在去年七月完成「不能戳的祕密」紀錄片。

起初這部片只在網路上流傳,直到去年李惠仁以公民記者的身分,將此片報名參賽,獲得卓越新聞獎的肯定,這部紀錄片至今已超過六十萬次點閱率。

李惠仁說,他花了七、八年時間追蹤調查台灣禽流感病毒株和官員如何隱匿疫情,即使紀錄片披露後,農委會防檢局官員仍用「專業」掩飾事實,「最後受害的還是人民」,去年耶誕節,他將彰化蛋雞場的兩隻病死雞,分別寄給當時的農委會主委陳武雄與防檢局長許天來,自己也留一隻送檢,這就是揭發「高病原」禽流感的關鍵。

李惠仁說,政府早應在元月就檢驗出來,而不是拖到三月,才開始撲殺,政府放任疫情擴散,一定要有人負責。

對於被要求下台負責,農委會防檢局局長許天來不願正面多做回應,只強調公務員依法做事,沒有隱匿疫情的必要。  

全文網址: 不能戳的祕密? 李惠仁追八年 | 爆高病原禽流感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6/6938683.shtml#ixzz1oFVUz6HN
Power By udn.com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cs7hA5iwZE
===========================

【聯合報╱記者陳幸萱/台北報導】

2012.03.06 03:09 am


台大教授金傳春指曾在民眾體內驗出禽流感陽性反應,但有「冠狀病毒之父」稱譽的中央研究院院士賴明詔說,同一個抗體可能對好幾種病毒都有效,因此擁有某一病毒抗體,不代表曾遇過該病毒。

賴明詔舉例,兩年前流行的H1N1新流感,就與五、六十年前流行過的H1N1抗體有交叉反應,因此一九五七年前出生的人幾乎都有新流感抗體,但不代表這些人都得過H1N1新流感。所以拿抗體來檢驗人體是否曾被某病毒感染時,必須特別小心,經由多道檢驗仔細確認。

賴明詔表示,要由抗體區分病毒類型很難,不能只靠一次檢驗確定;並且在選擇測量對象、處理血清等過程都要非常謹慎。若只有初步篩驗禽流感抗體,最好不要驟下定論。

H5N2高病原性禽流感到底會不會由雞傳染給人?如果傳給人,會人傳人感染嗎?賴明詔說,禽流感與人的流感同時感染一隻動物時,就可能產生基因交換,突變成新型的人流感病毒,在人類之間互相傳染。

他指出,一九九七年香港曾爆發禽流感,當時是由H5N1禽流感病毒造成,有十幾人得到禽流感,這是「偶爾才會發生」的狀況,但至今H5N1並沒有突變成新型的人流感病毒。有些人可能是有較特殊的基因,可以讓H5N1病毒感染。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王任賢補充,通常是豬才有能力讓同一個細胞感染兩種病毒,進一步提供基因交換的機會,產生新型人類流感病毒。至於H5N1出現至今,全世界僅五百九十餘人感染,要傳染給人「真的沒那麼容易」。

傳出有專家說在小學生身上發現H5N2抗體,王任賢表示,接觸病毒的人就可能有抗體,但不代表有病症出現。賴明詔則說,是否真的是H5N2抗體,需正確檢驗,目前還沒有看到H5N2感染人體的案例報告。

全文網址: 中研院士賴明詔:人得禽流感 不容易 | 爆高病原禽流感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6/6942663.shtml#ixzz1oHRI5VjF
Power By udn.com

Saturday, March 3, 2012

廢鐵進口夾帶輻射源 鈷60超標28萬倍

【聯合報╱記者謝龍田、蔡容喬、蔡永彬/連線報導】

2012.03.04 02:35 am


一家知名鋼鐵公司自越南進口的廢鐵含放射性的鈷六十,輻射源是一個三公斤重的法蘭型管路(主要用於管路接合)廢鐵。
圖/高雄海關提供
一家知名鋼鐵公司自越南進口的廢鐵,驚動高雄港門式輻射偵測器警報,經緊急通報原子能委員會,昨天確認含放射性的鈷六十,且測得的放射劑量是核可上限值的廿八萬倍。

高雄關稅局指出,輻射源是一個三公斤重的法蘭型管路(主要用於管路接合)廢鐵,長十五公分,大圓盤的直徑約九公分、小圓柱直徑約四公分。據原子能委員會檢測,表面輻射劑量率每小時高達五萬六千微西弗,屬鈷六十(Co-60)輻射源,原子能委員會通報標準為每小時零點二微西弗。

高雄關表示,這支廢鐵如果和其他廢鐵熔化製成鋼材,可能造成另一場輻射危害,輻射鋼筋就是最好的例子;高雄關依放射性物料管理法沒入,並和相關單位追查來源。

據查這是一家以電弧爐煉鋼為主的公司,從越南海防港進口十二個貨櫃,通過高雄港七十九號門式輻射偵測器時,有個廿呎的貨櫃出現警報。高雄關馬上要廠商找尋有阻隔措施的貨櫃場開櫃處理,但遭兩家業者拒絕。

原子能委員會評估後,將貨櫃押往鋼鐵公司空曠處調查;由於廢鐵數量約廿噸,種類繁雜,檢測人員穿防護衣在「茫茫鐵堆」中尋著輻射源,如履薄冰,深怕防護衣遭刺破,成了受害者;所幸圓滿達成任務,在廢鐵堆中終於找到「禍首」。

高雄關表示,進口廢鐵常夾雜危險物品,過去曾自前蘇聯進口廢鐵查獲槍彈;去年中自荷屬安地列斯進口廢鐵貨櫃中也查獲含放射性物質銫—一三七(Cs-137),每小時五千四百微西弗,超標二萬七千倍。

原子能委員會表示,該貨櫃已扣在海關,隔離、密閉特別保管,櫃內廢鐵沒流出,也沒影響民眾生活環境。

全文網址: 廢鐵進口夾帶輻射源 鈷60超標28萬倍 | 廢鐵進口藏輻射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2/6938673.shtml#ixzz1o6c4Jzpx
Power By ud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