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May 30, 2016

王又曾玩弄金權…債留台灣 子女陷獄

2016-05-31 03:10 聯合報 本報記者孫中英

力霸金融弊案當年偵查終結,集團負責人王又曾(右)遭檢方具體求刑30年,王妻王金世英(左)求刑28年。王又曾娶妻四房,現任老婆是早年家喻戶曉的影視紅星金晶,本名王金世英。她是王又曾遁逃美國的鴛鴦夥伴。 本報資料照片

分享
二○○七年一月,力霸集團因為財務危機聲請重整,爆發嚴重的掏空案,力霸集團董事長王又曾與妻子王金世英先避走大陸上海,再轉往美國,遭台灣政府列為通緝犯,一直到上周五客死異鄉。王又曾近九十年的一生已灰飛煙滅,他留下來的是遭掏空破產的力霸集團及倒閉的中華銀行,不僅債留台灣,子女還曾一度全都身陷囹圄。
王又曾十餘歲時投靠舅舅的百貨店當學徒,十八歲時從事日用品、棉紗批發。後來國民黨政府遷台,王又曾跟隨來台,在台發展初期因結識華隆董事長翁大銘的父親、力霸董事長翁明昌,有了事業著力點。
後來,翁明昌猝然去世,廿七歲長子翁大銘不敵王又曾勢力,失去力霸及嘉麵兩家公司的經營權。王又曾因此迅速打開事業版圖,自傳統的水泥、鋁門窗、紡織產業,陸續擴及百貨、飯店,隨後還涉足金融業,他設立中華銀行、買下友聯產險,全盛時期的力霸集團,總資產號稱接近五千億元。
但王又曾長袖善舞,用心經營政商關係,他也長年擔任全國商業總會多屆理事長及名譽理事長。早年,他與執政的國民黨關係極佳,李登輝每次出訪,王又曾總是亦步亦趨,後來還選上國民黨中常委。但綠色執政時,王又曾見風轉舵,陳水扁十一次出訪,他隨行七次。有次在非洲友邦塞內加爾參訪,王又曾竟從口袋中抓出一把美鈔,當場撒錢,當地許多孩童為此跳下水搶錢,引發台灣不少批評。
力霸集團「外強中乾」,王又曾又總是挖東牆補西牆,終於有一天財務深淵再也補不起來。二○○六年十二月,力霸因為負債大於資產,聲請重整;隔年一月,他與妻子立即避走海外,走之前,他還透過旗下企業向中華銀行借款八億元,並匯出資金,坐實「掏空」嫌疑。
王又曾一走,力霸集團猶如摧枯拉朽,聲請破產後,力霸和嘉食化兩檔股票已停牌;二○○七年一月中華銀行,先是在一天內被擠兌超過兩百多億元,接著被政府接管。一堆本國金融機構因為放款給力霸集團踩到地雷,金融股全面下挫,在二○○八年金融海嘯前,台灣市場就上演了一場小型金融風暴。
王又曾自此不回台灣,夫婦兩人也被政府列為「十大通緝要犯」至今,力霸王國傾頹,王又曾在台子女也各因為掏空、背信、洗錢、內線交易等經濟犯罪沒法躲過牢獄之災,一生爭議不斷。
王又曾娶妻四房,第四任老婆是早年家喻戶曉的影視紅星金晶,本名王金世英。王金世英為王又曾在台開設仙樂斯舞廳時的駐唱歌手,也是王又曾遁逃美國的鴛鴦夥伴,此次王又曾出車禍身亡,駕車者就是王金世英。

力霸掏空案 王又曾子女服刑狀況 圖/聯合報提供

分享
【經濟日報/記者陳景淵/台北報導】
2007年力霸爆發掏空案,投資人損失慘重,王又曾夫妻卻早一步避居海外,期間我方希望引渡王回台受審但都未能如願,王在美國住豪宅、吃大餐,激發國內不小民怨,名列十大通緝經濟罪犯的王又曾最終因車禍客死異鄉,一生充滿著爭議。
王又曾昔日曾是國內商業總會掌權多年的理事長,政商人脈綿密,並在1990年到2000年間擔任國民黨中常委,其經營事業分布在台灣房地產、百貨、食品、金融、飯店等開枝散葉。
國民黨政府遷台,王又曾跟隨來台發展,在台發展初期因結識華隆董事長翁大銘的父親、力霸董事長翁明昌,有了事業著力點。
1970年代末期,翁明昌逝世,王又曾擠下翁大銘掌管力霸經營權,1982年開設力霸百貨,1986年成立力霸飯店,1992年政府開放新銀行執照,王又曾立刻開設中華銀行,接著買下友聯產險等金融事業,企業聲勢攀至高峰。

王又曾家族 司法案件大事紀 圖/聯合報提供

Sunday, May 29, 2016

蔡慶樺/德國的博士頭銜狂熱

2016-05-27 09:38:54

南榮科技大學校本部。 圖/聯合報系

分享
近日令人震驚的新聞,南榮科大校長販售碩博士證書,甚至假造美國名校證書,假造論文及期刊,以一條龍作業方式挑戰了台灣高等教研制度的運作方式:你要求博士學位,他就代理某個中美洲無人想查證的名字好聽學校,弄出個博士學位來;你要求發表外文論文,他就從國外論文資料庫綜合擷取英文論文內容,製作出無人想讀、想引用,因而也無人查證的論文,甚至自己建立期刊網站,發表自己製作的論文;你建立了升等制度要求幾年內完成升等,他也接受這個制度,只是,他擁有內審自己學校教師是否符合升等條件的資格。他照著我國學術研究制度,挖掘其中的規則漏洞,甚至不只販售學歷,還自建期刊平台,已經以個人之力開發出圍繞著升等遊戲的產業,一切都那麼合理,卻又那麼荒謬。
販售學歷有廣大的市場,一方面是因為制度要求,但多數需要學位以解決升等壓力的教師們仍是照著遊戲規則辛苦攻讀博士學位,唯少數資質不夠或者心態取巧的人,選擇購買文憑,以便捷卻非法的方式,試圖在學術勞動市場生存下來,這些人成為學歷販售業的重要消費者。可是另一方面,國內外博士文憑購買者中,也有很多毋須跟著玩學術遊戲的人,我們怎麼看待這些不惜一切也要戴上博士帽的人?

南榮科大校長黃聰亮涉嫌偽造販售的學位證書。 圖/聯合報系

分享
▎可疑的大學
南榮科大校長所「代理」的這間大學,報章稱為「哥斯大黎加英培爾大學」,其校名意思為「哥斯大黎加商業大學」(Universidad Empresarial de Costa Rica),而且還真的有這間學校,只是其提供的學位相當可疑。這間學校的顧客不只有台灣人,而是遍佈全世界,當然也包括德國。德國《明鏡週刊》(Der Spiegel)幾年前就針對這間學校,以及其提供的可疑學位作了詳盡的調查報導。
明鏡週刊2008年報導〈有爭議的學位:哥斯大黎加製造的教授及博士(Umstrittene Titel: Professoren und Doktoren made in Costa Rica)〉,起因為,斯圖加特的一間很有問題的理性心理學研究所(G.R.P. Institut für Rationelle Psychologie),發表了一些如〈三分之二的基民黨/基社黨支持者喜歡大胸部女生、三分之二綠黨支持者偏愛小胸部〉的愚蠢偽學術研究,所長Henner Ertel被學界檢舉,非法使用學術頭銜。Ertel在他的名字前冠上Prof.及Dr.稱號,並宣稱擔任倫敦的「神經科學大學」(University of Neuroscience)教授。不過據調查,這只是一間空殼私人公司。於是Ertel將他登錄於「神經科學大學」網頁的頭銜,從Prof. Dr.改為Prof. Dr. unem,而加上的這個unem,就是哥斯大黎加商業大學的縮寫。
這個案例引起了《明鏡週刊》記者的好奇。上網一查,發現該學校有網站,但沒有登錄教職員資訊,而記者親自走訪該校登記所在地聖荷西,發現是個空屋,屋主並不知情該處註冊了一間大學。
記者以電郵向承租該屋的商業大學校務基金會董事長William Zamora洽詢學校運作情形,Zamora表示,學校正在搬遷,記者看到的空屋是舊址。可是新校舍在哪裡?Zamora不回答這個問題,拒絕記者追問,並威脅將訴諸司法阻止「這些撰寫破壞性文章的德國人」。
不過有意思的是,如果你是顧客,校方的回信便又積極又快。記者假裝潛在消費者,詢問:「我急需一個博士及教授頭銜,錢不是問題,您可以怎麼幫我?」Zamora的回信:「如果您同意的話,只要您捐獻,我們可以提供您榮譽博士及榮譽教授頭銜。可是您得想想,這是2份證書,意思是您得有重大捐獻。」
多大的捐獻才夠獲得這個Prof. Dr. unem的頭銜?記者訪問了德國的認證外國學歷中心,獲告:無一定的標準,但根據非正式消息來源,該校的博士頭銜以及教授頭銜,都大約是1,000歐元(所以曾經透過國內仲介購買該校學歷的台灣消費者,大概可以知道自己是不是買貴了)。
不過,也必須公平地說,哥斯大黎加商業大學的某些科系是被德國認證外國學歷中心承認的,但是該校授(售)予的學位,卻多不被承認。尤其是博士學位,並不為哥斯大黎加私立大學委員會承認。該報導刊出的同時,德國檢方已著手調查哪些德國人購買了該校學位並以違法方式使用學術頭銜。
▎博士頭銜狂熱
記者調查發現德國有為數不少的人持有哥斯大黎加商業大學的榮譽博士及教授頭銜,但「幸好」都不在學術界,而是在企業界、智庫、基金會等。為什麼這些並不從事學術工作、不像台灣消費者們必須面對升等壓力的德國人,必須購買博士頭銜,甚至教授頭銜?媒體有個說法:在德國文化深處深藏著頭銜狂熱(Titelwahn)。
德國的博士學位,傳統上有其聲譽,攻讀博士之路迢迢,尤其人文領域裡的博士生往往必須耗盡青春,將人生中精華的時間用以皓首窮經,所以取得博士學位是值得肯定的成就。原來中世紀時,在大學取得博士學位者,在追求智慧的過程中,與教授們構成了教師與學者們的共同體,其形象是很學院式的。可是近代以來,博士頭銜背後的智慧、勤奮、能力、自制等意象,在德國發揮了學術肯定以外的社會功能,一個博士頭銜或甚至教授頭銜,不再只是對個人知識成果的肯定,還是一種身份認同的改變。那不再是學術社群裏的考驗,而是一種象徵資本。於是除了學術界外,政治人物、企業高層也紛紛投入頭銜狂熱裏(例如1848年聚集到法蘭克福保羅教堂推動民主化的全國議會代表們,竟有近4成的比例有博士學位。這可能比當時大學裡教師裏有博士學位的比例還高!)
除了博士頭銜代表的那些聰明勤奮意象可以為個人職場形象加分,法律上對於博士頭銜的保障,更象徵一種制度化的階級晉升,使人前仆後繼投入頭銜狂熱裡。德國學位法規範,凡是在德國大學裡取得博士者,在德國可使用Dr.頭銜,身份證與護照上其名字前也正式冠上Dr.,家裡的門牌、個人名片上也可以更新加上頭銜,好讓街坊鄰居都知道此人已通過德國學位最高考驗。他人一旦知道你/妳有博士學位,也通常會尊稱某某博士。而那些取得兩個以上博士的人,更是會冠上Dr. Dr.或甚至Dr. mult.。比如某個德國大學法學系教授,擁有法學及行政學2個博士、多個榮譽博士學位,他的頭銜的正確用法會是Prof. Dr. iur. Dr. rer. publ. Dr. h.c. mult.,印完頭銜名片都滿了。
為了保護博士頭銜的權威性與珍貴,德國還規定了一些排除原則。在歐盟一體化後,德國必須遵守不得對其他會員國有所歧視的原則,因此在其他歐盟國家取得博士學位者,也可以在德國使用頭銜。那些出了歐盟外的其他國家的博士,倘若其畢業學校是在德國教育資料庫承認的大學,則可使用頭銜,但除了少數幾個國家授予的博士學位外,通常必須在頭銜後加註校名資訊,以供辨別這並非德國/歐盟博士(前述的Dr. unem,即是此邏輯下的產物);榮譽博士學位獲得者,則只能使用Dr. h.c.頭銜。違背這些規定是「犯法行為」。德國刑法第132條明訂,無權卻擅自使用學術頭銜者,將被處以最高一年徒刑或者課處罰金。

德國前國防部長Karl-Theodor zu Guttenberg因博士論文涉嫌抄襲而下台。 圖/路透社

分享
▎購買、偽造與抄襲
於是,許多人積極爭取博士頭銜,以豐厚其社會資本,遂衍生出了一些弊端。首先是購買,如同前述的哥斯大黎加商業大學的營運模式,許多學術機構所提供的榮譽博士學位是有價的。記者Rudolf Neumaier於2011年在南德日報發表的一篇詳盡調查報導,調查購買博士學位情形。Neumaier對這個主題感興趣 ,是來自一位住在慕尼黑的年輕人Christian Bücherl。他如同其他的年輕人一樣喜歡惡趣味,某日他設立了Titel Kaufen網站,宣稱能夠協助購買博士頭銜,並在網站上寫著:「您想要合法地使用博士頭銜、以增加您的聲望以及性魅力嗎?」他原來是惡搞,結果很多人把他的網站信以為真(難道不是每個人都知道,獲得博士學位與性魅力之間,只可能負相關嗎?)每天有許多人到他的網站認真地填申請表格,期待花錢就能成為某某博士。
這個網站是惡搞,其他網站卻不是,Neumaier搜尋了其他網站,寫信、打電話詢價,吉爾吉斯榮譽博士學位要價25,000歐元,羅馬尼亞榮譽博士7萬歐元,瑞士榮譽博士13萬歐元。如果要便宜一些的,拉丁美洲國家的巴拉圭或其他美洲國家也提供。他甚至親身試驗,花了150歐元跟邁阿密的The Senat of the Miami Life Development Church & Institute, Inc機構,「申請」了Dr. h.c. of Metaphysical Sciences證書,非常經濟實惠。
另外,即使不是榮譽學位,很多人取得學位的過程也有問題。法蘭克福廣訊報的總編Jürgen Kaube2009年亦撰文指出,德國每年約授予2萬4千個博士學位,法界人士中有1/10是博士,人文學界有1/6,工程界1/5,自然科學家幾乎一半,而醫生則是2/3到3/4之間。其中約有3%的學位可疑。這些有問題的學位中,不少人是花錢請槍手代寫論文。Neumaier甚至查出價格,槍手每頁價格約40歐元。
即使不是別人代寫,也有不少涉及抄襲的著名案例。德國前國防部長Karl-Theodor zu Guttenberg,原為梅克爾總理重點栽培的黨內明日之星,符合一切德國精英標準,在2007年以《憲法與憲法契約》為題,於Bayreuth大學取得法學博士學位;他聰明體面,貴族家庭出身(他華麗的貴族全名為Karl-Theodor Maria Nikolaus Johann Jacob Philipp Franz Joseph Sylvester Freiherr von und zu Guttenberg),妻子也是貴族後裔,西裝筆挺、頭髮整齊,平常閒暇讀物是柏拉圖的《理想國》(而且讀的是希臘文版),一切都似乎是成為基民黨明日之星的完美條件,直到2011年網友挖掘出他博士論文涉及抄襲的片段為止。當時梅克爾力挺他,說國防部長需要的不是學術研究人才,她相信Guttenberg仍是國防部長適合人選。但最後Guttenberg仍然承受不了輿論與民意,下台道歉,大學取消他的博士頭銜,檢察官介入調查,確認抄襲事實,罰以2萬歐元。
此外,2005年到2013年間的聯邦教育部長Annette Schavan,1980年在杜塞道夫大學教育系獲得博士學位,2013年也被網友詳加對照,發現多處涉及抄襲,經大學組成委員會審查後,確認抄襲,取消其博士學位,Schavan並因此辭職下台。
基社黨秘書長Andreas Scheuer於2004年在布拉格大學以基社黨為論文取得PhDr. 頭銜,這個捷克的特殊學位,在巴伐利亞邦的學位法中被稱為「小博士」(kleine Doktorgrad),不等同於德國博士,只等同於碩士,但可使用PhDr. 頭銜。Scheuer明知不被允許,仍使用Dr. 頭銜,經記者披露後引起軒然大波。檢方以濫用學術頭銜之罪名,依刑法132條規定於2005年立案調查。Scheuer後來宣布他不再使用任何學術頭銜。
自民黨的歐洲議會議員暨副議長Silvana Koch-Mehrin,2011年被網友抓出,其海德堡大學的經濟史博士論文涉及抄襲。除檢方立案調查外,海德堡大學也組成審查委員會調查,最後大學宣布抄襲確有其事,撤銷其博士學位。Koch-Mehrin不服,稱她的論文雖非鉅作,雖犯不少錯,但並非抄襲,並上訴到卡爾斯魯爾的行政法院。最後行政法院亦判定抄襲成立。她面對黨內外政界、媒體及學術界無數批評聲浪,德國學術基金會(DFG)也認為她不適合代表德國在歐洲議會問政。最後只能黯然下台。
以上還只是被抓到的例子。還有多少德國政客的博士學位有問題呢?數字不明,不過裁判未響哨前不算犯規,肯定很多XX博士這麼堅信著。

前聯邦教育部長Annette Schavan發表最後一次演講。 圖/路透社

分享
▎頭銜狂熱的終止?
為了一個博士頭銜,這麼多人不惜以身試法購買或抄襲,甚至那些原被投以謀民福祉希望的政治家們卻作了最糟糕的示範,德國社會已經開始有聲音反省,德國人對於學術頭銜的追求,是不是太過走火入魔而無必要?媒體甚至質問德國人是不是有一種「對頭銜的貪婪」(Titelgier)?在台灣是制度性誘因,使那些玩學術遊戲的人必須在遊戲規則中找尋生存可能,因此販售學歷有利可圖。而在德國是文化根源中的高學歷情結,加上德國社會與法律制度給予頭銜這個符碼太多有形無形資本(例如極少數國家會立法規定獲得博士學位者能夠在任何正式文件冠名Dr.),最後造成博士頭銜如此搶手,開啟了極大商機。
在一個又一個政界博士們抄襲醜聞爆發後,德國開始思考,如何阻止這樣的倫理問題?前幾年,德國綠黨國會議員們擬提議修法,取消在身份證明文件中加註博士頭銜的制度,因為這是一種舊時代的官僚主義產物,也強化了德國人的頭銜狂熱,甚至可能造成社會階層化結果。但是,這樣的提議引起極大反彈,那些擁有博士學位者抗議:「博士頭銜是我名字的一部分!」而也有聲音認為這是反智行為,德國作為一個文化國家,重視學術發展,理應表揚學術成就,不能因噎廢食。因為反彈甚大,修法之議最後不被接受。
我的看法是,德國確實是個重視學術研究的國家,學術成果也需要社會肯定,但是這與博士頭銜必須冠名制度之間,是否有高度相關?在美國取得博士者,無冠名制,不管你是什麽常春藤學校畢業(除了在Friends、Big Bang Theory影集裡,某些特意設計的角色對其博士頭銜有超乎常人的堅持),但是美國的學術表現會劣於德國嗎?
其次,即使一個文化國家的學術成就與博士取得者數目之間有正相關,以允許博士頭銜冠名方式刺激追逐博士學位,真的合理嗎?且德國如何解釋2010年德國學術交流總署的調查報告指出,在德國獲得博士學位者佔全體人口1.3%,而美國佔1.5%?美國的比例高於德國,但卻沒有德國這種頭銜使用制度作為誘因。
許多德國人相信,使用博士頭銜是來自中世紀文化傳統,但這是迷思,自1988年起德國護照法才將博士頭銜的使用方式法制化,「尊重文化傳統」的理由並不成立。在學術上,德國是一個偉大的國家,也有傲人傳統,可是,構成這個「詩人與思想家之國」傳統的那些巨人們,我們並不會稱他們為康德博士、歌德博士、黑格爾博士、海涅博士、馬克思博士、愛因斯坦博士……。而我們也不要忘了,有一個殺了幾百萬猶太人的德國人叫作Joseph Goebbels,那麼熱愛他的博士頭銜,甚至在當納粹宣傳部長時,寫信給他的長官希特勒,都堅持簽名簽上Dr. Goebbels。
也許是時候放下高學歷情結了,也許我們該習慣對於政治人物的博士頭銜都不抱信任。博士頭銜也許是華美的衣服,但不是對每個人都合身,也許把頭銜狂熱澆熄後,能夠減少關於學歷的那些抄襲販賣造假問題,能夠讓真心追求知識者追求知識,讓追求權勢者另尋道路。而我們也能真正懂得博士學位代表的價值,以及真正看清藏在頭銜之後的人的本質。
(本文授權轉載自「獨立評論@天下」

Thursday, May 26, 2016

美軍為沖繩殺女案道歉 日防衛大臣無比憤怒

中谷元對沖繩殺女案十分憤怒。(美聯社)
2016-05-21  16:22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日本沖繩縣一名20歲女子島袋里奈慘死在32歲美軍文職人員辛扎托(Kenneth Shinzato)的刀下,令日本社會譁然,日本防衛大臣中谷元今日前往沖繩防衛局與駐日美軍陸戰隊司令尼科遜(Lawrence D. Nicholson)會談,中古元為此感到十分憤怒。
  • 中谷元嚴正要求美軍整肅軍紀。(圖擷取自時事通信)
    中谷元嚴正要求美軍整肅軍紀。(圖擷取自時事通信)
  • 島袋里奈告別式今日下午舉行,現場約有800人參加。(圖擷取自琉球新報)
    島袋里奈告別式今日下午舉行,現場約有800人參加。(圖擷取自琉球新報)
根據日本《琉球新報》報導,中谷元表示:「美軍基地工作人員奪去非常年輕寶貴的女性生命,感到無比遺憾,同時十分憤怒。」同時強調,美軍必須對對此採取有實效的具體措施,整肅軍紀,絕不能再讓憾事重演。尼可森繼昨日向沖繩縣副知事安慶田光男鞠躬謝罪之後,對此事再次道歉,強調此事對沖繩人影響十分重大,承諾日後會全力防範類似事件發生。
家屬今日下午為島袋里奈舉辦告別式,現場約有800人參加,中谷元、沖繩縣知事翁長雄志也前往現場致意。

Monday, May 23, 2016

四任總統住所比一比 馬英九還是「輸了」?

2016-05-23 09:04 聯合新聞網 綜合報導

四任總統住所比較圖。圖擷自臉書

分享
前總統馬英九卸任後搬離官邸,在興隆路的住家引發關注。繼氣象主播李富城發文比較馬扁卸任後的房子後,國民黨台北黨部更加碼列出李登輝與蔡英文的住所,引發討論。
馬英九520卸除總統職務,返回中興寓所打包私人物品後,晚間回到文山區興隆路的老家。馬英九的原住處是一棟中古公寓,附近不少里民揮舞國旗熱烈歡迎馬前總統回來,馬也對鄉親表示「回家的感覺真好」。
李富城昨天在臉書貼出馬英九居住的30年公寓,對比陳水扁位在高雄的百坪人文首璽豪宅,他指出馬的房子不到4000萬,誰是清官誰是貪官卸任就知道,馬做得好不好歷史會還他公道。
比較這兩任前總統還不夠,國民黨台北黨部粉絲團更把前總統李登輝與甫上任總統蔡英文的住所一起拉進來比較,李登輝共有過三處住所,包括士林外雙溪的「翠山莊」、大直「冠德來特莊園」和大直「景泰園」,都是豪宅等級;至於蔡英文上任前居住的敦化南路「新鑽石」大樓,每坪也有百萬的成交價。
有網友指出人文首璽的實價登錄為一坪39萬,而興隆路二段附近的實價登錄為一坪46.9萬,台北公寓恐怕比高雄豪宅還值錢,這樣比較不夠公允。但也有人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來形容馬英九,認為勤儉正派的馬前總統是值得肯定的。

Tuesday, May 17, 2016

洗劑致癌?洗衣店夫妻 先後罹血癌過世

洗劑致癌?洗衣店夫妻 先後罹血癌過世

2016-05-17 03:24:11 聯合報 記者修瑞瑩、江慧珺/台南報導

關鍵字:
血癌
致癌物質
膀胱癌
食道癌
血液腫瘤

勞動部表示,每年會不定期對洗衣業者進行勞動檢查。 本報資料照

分享
台南市一對經營洗衣店多年的夫妻,先後死於血癌,是否與乾洗業使用的洗劑有關,專家認為因果尚待釐清。
台北榮總臨床毒物與職業醫學科主任楊振昌指出,早年乾洗店會使用四氯乙烯作為乾洗溶劑,溶掉衣物上的髒汙,四氯乙烯已被列為2A級可能致癌物質。至於這對夫婦先後罹患血癌,是否與職業曝露有關,因果關係仍待釐清。
環保署毒管處表示,洗劑中毒性較強的四氯乙烯,已規畫公告五年後禁用;去年辦過公聽會,邀業者討論,今年會持續辦理,盡快公告,與國際禁用的趨勢接軌。
這對夫妻經營洗衣店卅多年,先生在五十多歲時罹患血癌,雖經過化療,仍不治;妻子在六年多後也罹血癌,由於男主人之前的經驗,家人決定放棄治療,半年前過世。
夫妻兩人沒有血緣,都罹患血癌,醫師認為與基因無關,應該是受環境影響;夫妻長期從事洗衣業,太太在十多年前就開始洗腎,懷疑與洗劑有關。
衛福部台南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李艷林表示,乾洗劑中的四氯乙烯及苯,都是國際公告的高致癌性危險物質,除對肝、腎有影響,臨床研究也與膀胱癌、食道癌及血癌等相關。
成大環境微量毒物研究中心主任李俊璋指出,乾洗劑有兩種,一種是四氯乙烯、一種是石油系,包含辛烷、壬烷及二甲苯等化學物;前者的燃點低,可以烘乾脫除,後者燃點高,無法烘乾,須晾乾。
李俊璋表示,四氯乙烯毒性強,已證實會造成肝癌,目前使用的業者少;石油系乾洗劑溶劑揮發到空氣中,長期吸入會造成慢性氣管炎、慢性阻塞性呼吸道疾病等。
李俊璋指出,消費者將石油系乾洗的衣物帶回家,可能造成室內揮發物質超標,要注意通風;如果遇家中煮食等燃燒情況,會進一步合成甲醛,是目前已知的一級致癌物,可能造成鼻咽癌等。
此外,早期使用的石油系乾洗劑中,還有苯,也是致癌物質,與血癌相關,但現有的洗劑中應該都已經沒有苯。

洗衣店各類清洗方法 圖/聯合報提供

Monday, May 16, 2016

謝金燕演唱會首揭父家醜 母忍小三共事一夫

2016-05-14 21:40 聯合報 記者袁世珮╱即時報導

謝金燕終於打破沈默!多年了,謝金燕低調不受訪,不惜賠上演唱會的票房、背負「不孝」罵名,這一次,她以母親的角度,說出「家醜」。

謝金燕昨晚在台北小巨蛋舉辦演唱會,因家務事導致演唱會失焦,謝金燕在台上唱到忍不住落淚,並表示為了媽媽,將在完成台北高雄這兩場演唱會後暫別舞台。圖/翻攝畫面

分享
「每個人生命中都有一位最重要的女人,我生命裡最重要的女人就是媽媽。
家裡的家務事又臭又長,不斷的、反覆的被重複報導著,自以為低調就可以保護家人,卻也依然無法改變這些讓大家厭煩的新聞一直存在,很抱歉讓大家看笑話了。
有些話說了對不起爸爸,所以選擇什麼都不說。永遠不想傷害我的父親,因為愛爸爸,但不說其實對不起媽媽, 雖然媽媽一直覺得不用為自己的人生去爭取和埋怨。
媽媽是一位傳統女性,丈夫就是她的天,父母親在四處公演劇團舞台後的木板床,生下姊姊和我,婚姻裡所有不公平的要求,媽媽都會妥協,生活裡的言語暴力她挺住,日常裡的肢體暴力她可熬,只求小孩有個完整的家,媽媽這輩子最難堪的過往,就是父親。開始有了歌廳秀演出後,為了妥協丈夫對家庭照顧的承諾,而答應了丈夫的請求,同個屋簷下接納丈夫外遇的女人,而同意共侍一夫 。父親對媽媽的這個承諾維持不久,媽媽的世界崩塌了,母女三人終究得被拋離,以為小心翼翼守護的家庭,破碎了,媽媽曾經埋怨,因為一起奮鬥多年的苦日子才剛過,媽媽曾用盡氣力反抗,因為被拋離的她一無所有,唯一剩的避風港娘家,也為了父親而信用崩塌了,身無分文的她,只剩兩雙小手牽著她...
婚姻裡的委屈媽媽能吞忍,單親媽媽的艱辛她能承受,姊姊和我就是媽媽的全部,媽媽說,她拼命掙得一口飯吃, 姊姊和我絕對不會餓死。我迫不及待的希望可以賺錢養媽媽,單純為了第一名獎品機車一台, 我報名了歡樂週末派,或許這是人生的試鍊,也許也是老天的考驗,剛出道不久的我,和姊姊出了場嚴重車禍,媽媽徬徨無助,赤著腳在救護車聲劃過的夜晚街頭奔跑,焦急的守在病榻前寸步不離,堅強的她一夜白了髮。 姊姊全身百分之六十重度灼燒燙傷,沒立即生命危險,而我是骨盆腔碎裂、肺積水、雙腿嚴重骨折,生命垂危昏迷了三天三夜 。這個車禍喚回了我們好久不見、知名度響亮的爸爸。
我醒了後被醫生宣判後半輩子半身不遂,就算命運這樣迫使媽媽低頭,她也咬著牙不喊痛,只要女兒活著,重健的日子再艱難,對媽媽來說都可以挺過去的。好久不見的爸爸承諾又給出了,想彌補失去的親情,帶著姊姊回去照顧,女兒們長大成年了,媽媽同意我們擁有父愛。短暫幾個月裡,姊姊和我好開心,有父親的關愛父親要再婚,希望我和姊姊當伴娘,媽媽給予祝福更鼓勵我們支持父親。
但父親的承諾一樣維持不久,姊姊在槍聲中嚇醒,才知道空盪的房子裏的人都跑了,只剩她一人,此時只有媽媽再把姊姊接回。此後的日子,漫天飛的借款支票、借條,姊姊在短暫擁有父愛的過程中,父親用姊姊的名字簽出的票,都湧進來了,此後我們母女三人的日子,只有法院、傳票、債主....
媽媽的前半生奉獻給一段不忠誠的婚姻,面對過去的不堪和委屈,她沒有想反駁 ,她認命,獨自一人照顧姊姊和我,不願再提起和怨懟。 這麼多年來我的媽媽不曾發言,不曾透過任何方式渲染親情這件事,很多時候很多事,沉默者並不代表是錯的,發言者並不就是做對的 ,媽媽想要的生活很簡單,她不想再被打擾,不想因為心軟而讓女兒受傷,為母則強的天性,讓外界來誤解她的無情都無所謂,她還是只想牽著兩雙小手,單純生活。媽媽活在輿論的壓力裡,媽媽反對女兒認父的堅定信念裡,充滿了無奈跟平靜,不批評、不哭訴、不傷害對方,這是她最偉大的容忍。
我的生命裡有一位愛我勝過愛自己的女人,這個女人就是我的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