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February 28, 2018

槍桿子出幸福?統一教,在美國的AR-15聖槍婚禮


槍桿子出幸福?統一教,在美國的AR-15聖槍婚禮 

2018/03/01 轉角24小時
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2/3005900
AR-15在統一教中被稱之為「鐵杖」(rods of iron),被教團視為信仰...
AR-15在統一教中被稱之為「鐵杖」(rods of iron),被教團視為信仰的象徵符號。 圖/路透社








【2018. 3. 1 美國
槍桿子出幸福?統一教,在美國的AR-15聖槍婚禮 

全副武裝的婚禮更幸福?起源於南韓的新興宗教「統一教」,在美國賓州舉行了一場盛大的婚禮,數百對教友夫妻出席典禮,但他們手上不是抱著新娘捧花,而是一支支貨真價實的AR-15,頭頂戴的神聖冠冕甚至還鑲上了子彈。在佛州校園槍擊案引發美國社會對於AR-15槍枝爭議的時刻,統一教的「聖槍」祝福卻也引起人們的不安、甚至讓附近的學校暫時停課。

2月28日,在美國賓州費城北邊、波科諾山的農村教堂裡,約250對種族各異的統一教友夫婦,在這座教堂中接受統一教現任領導人文亨進(Moon Hyung-jin)的婚禮祝福。統一教著名的「配婚」制度,是教主文鮮明(Mun Seon-myeong,本名文龍明)的構想,認為跨國、跨種族的結合,能促進世界的統一。

參加儀式的每對夫妻,都配備了有「死神的玩具」之稱的AR-15自動步槍,但對於統一教而言,這是「宗教裝備」而非殺人武器。文亨進對《路透社》表示,這項儀式是早在佛州槍擊案之前就決定好的預定活動,並不會因槍擊案的悲劇而中止。

而這些AR-15在統一教中被稱之為「鐵杖」(rods of iron),被教團視為信仰的象徵符號,典故是取自《啟示錄》中所說的:


那婦人生了一個男孩子,就是那位將要用「鐵杖」治理萬國的。


而AR-15,就是統一教認為的那「轄管萬國的鐵杖」。文亨進聲明,教團有攜帶武器的權利與自由,而這些武裝「不是要如同撒旦的王國那樣去壓迫、而是為了要保護上帝的兒女們。」同時,他也在聲明中表態支持總統川普的武裝教師構想,認為在那種緊急事態之下,若有配戴槍枝的教師救援,將能保護更多性命。

《華盛頓郵報》報導,一對參加婚禮的教友夫婦表示,AR-15有助於他們的家庭對抗「道德淪喪、邪惡的精神變態」,必須以此武裝守護「上帝的王國」與對抗惡魔。

但教會所在的社區依然感到不安。這場武裝婚禮,讓社區附近一所小學不得不停課迴避,也有居民認為這是一種武裝崇拜的邪教。

統一教全名為「世界和平統一家庭聯合會」,舊稱「世界基督教統一神靈協會」,由教主文鮮明創立於1954年。文鮮明聲稱自己在16歲時獲得天啟,自稱救世主彌賽亞、要在現世繼續基督未完成的救贖工作;崛起於南韓後,於60至70年代先後拓展到台灣、日本與美國各地。

但統一教過去也持惹上「邪教」的爭議,除了傳統基督宗教對統一教的批評之外,再加上統一教施行的「教友配婚」制度,而讓外界感到不可思議。文鮮明與其兩任妻子崔先吉、韓鶴子共育有16名子女,2012年文鮮明過世後,統一教由其第七子文亨進接管領導。


數百對教友夫妻出席典禮,但他們手上不是抱著新娘捧花,而是一支支貨真價實的AR-1...
數百對教友夫妻出席典禮,但他們手上不是抱著新娘捧花,而是一支支貨真價實的AR-15,頭頂戴的神聖冠冕甚至還鑲上了子彈 圖/路透社

Monday, February 26, 2018

一週四次鹽酥雞,讓人年紀輕輕就死於大腸癌?(推)

一週四次鹽酥雞,讓人年紀輕輕就死於大腸癌?

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11664/2986926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案情:妙齡少女離奇死亡?
二〇一五年六月五日那天解剖員看見一篇新聞,標題是〈嗜吃鹽酥雞,二十三歲女腸癌逝〉,不得不說,解剖員真是驚、呆、了!(下巴掉),新聞的內容提到:
一名二十三歲女研究生超愛吃鹽酥雞,每週必吃三至四次解饞,日前她因血便就醫,發現已罹患第四期末期大腸癌,壘球般大的腫瘤幾乎塞住腸道,癌細胞並蔓延到淋巴與肝臟,雖經開刀與化療,八個月後依然香消玉殞。
這……真是太可怕了。鹽酥雞是不少人的宵夜首選,看電影、看球賽、朋友小聚或在深夜的研究室,總是少不了一包香噴噴散發臺灣味的平民美食鹽酥雞作陪。但看到這則新聞之後,你還吃得下鹽酥雞嗎?解剖員趕緊自我檢查了一下,除了自己嘴饞一兩次之外,加上朋友邀約及辦公室同事慫恿,數一數這一週也快直逼……四次了,解剖員還有大好的流金歲月,不要英年早逝啊。但事情真的有這麼嚴重嗎?就讓解剖員請教專家,帶著大家看看這則報導吧(丟掉竹籤)。
解剖:鹽酥雞招誰惹誰?
一、鹽酥雞「直接造成」大腸癌嗎?
科學的發展是不斷演進、累積、除錯的過程,面對各種複雜多變的可能性,有時候光要證明兩件事物「有關係」,就需要耗費許多心力才可能達成,更不用說要證明兩者的「因果關係」。如果在研究室內要證明A造成B或許還有可能,因為很多變數都可以加以控制;但在日常生活中,要說明是A造成B,可能就沒有這麼簡單(這段話真是解剖員很愛說的一段開場白啊)。
最讓大家印象深刻的案例應當就屬二〇一一年臺灣的塑化劑風波,當時媒體搶著披露塑化劑對身體的傷害,暗示了強烈的因果關係。但是,當消基會提出團體訴訟求償二十五億時,法院卻以「消費者並未舉證損害與塑化劑有關」等理由,僅判賠一百二十萬元,其中一家廠商甚至僅需賠償九元,可見要連結兩件事情的因果關係有多麼困難。
以上述新聞為例,你看完整篇報導後,想必會很直覺地產生「因為常吃鹽酥雞」→「所以得到大腸癌」的因果關係。但是,真的可以如此武斷說是因為吃鹽酥雞導致大腸癌而病逝嗎?其他致病因素都一一排除了嗎?
健康專欄作家黃秀美就提醒解剖員可以去了解大腸癌跟「瘜肉」之間的關係,一查果然發現,「臺灣癌症基金會」在「大腸癌知識」中就提到大腸癌與大腸瘜肉兩者密不可分,該基金會還曾於二〇一四年舉辦「追捕瘜肉小子大作戰」,推估國內有七十一萬名年輕人的腸道有瘜肉的問題。
瘜肉的產生來自於各種危險因子的刺激,使得大腸上皮細胞增生,進而發生大腸癌。這裡指稱的危險因子包括:高脂肪高熱量食物、少蔬果、菸酒、久坐少動、家族病史等。此外,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黃貞祥教授也提到老化、過量攝取紅肉或酒精、肥胖、抽菸、缺乏運動、蔬果攝取不足等等,或是一些炎症性腸病(如克隆氏症或潰瘍性結腸炎)也可能會提高大腸癌的風險。所以「嗜吃鹽酥雞」當然是危險因子之一,但是絕不會是唯一的因素。
二、如果是先天就拿到一手爛牌呢?
根據臺大醫院基因分子診斷實驗室的研究,癌症發生的原因常常是「環境」與「基因因子」共同促成。也就是說,除了後天的環境或生活習慣之外,有的人是不幸先天就拿到一手爛牌,這些原本沉睡的「基因因子」有一天突然被喚醒,可能是多熬了一天夜、多喝了一杯咖啡,說不定根本跟鹽酥雞無關呢?
這篇新聞刊登之後,醫學生就發表了一篇文章,指出肉類烹調時,溫度高、時間久所容易產生的多環胺類(HCAs)物質,雖是造成大腸癌的風險因子之一,但是某些先天的特定基因或是酵素有可能才是影響HCAs代謝的關鍵因素。黃貞祥教授也表示,直系親屬若有兩人罹患大腸癌者,你患上大腸癌的機會是一般人的兩、三倍,這是先天的因素,不過比例上約兩成左右。
上述新聞報導中的當事人會不會剛好就是這兩成裡面的一個呢?其實生活中也不乏這樣的案例,有一些人不菸不酒、生活作息也很規律卻罹患癌症,例如:前副總統蕭萬長、名舞蹈家羅曼菲等人,他們都生活正常、不抽菸,也會定期篩檢,最後卻還是罹患癌症(雖然不是大腸癌),可見先天的基因仍是很重要的影響因素。說穿了,「運氣不佳」永遠是罹患癌症的可能原因之一(無奈),即使在遺傳上甚少致癌突變的基因,也難保證終身不罹癌(因為幹細胞的分裂就會有出錯的機率)。
如果本案例是這樣的話,似乎就應該還給鹽酥雞公道囉!
三、標題殺了鹽酥雞
解剖員相信應該有不少人看到這篇「嗜吃鹽酥雞,二十三歲女腸癌逝」的報導標題時,會迅速有以下反應:看來最近要少吃鹽酥雞了,或是心下暗自計算最近已經吃了幾次,也許還會在臉書上轉貼這則訊息,告誡親朋好友要小心。但是經過上述說明之後,你會不會發現這個「標題」像是在布丁裡面加進太多的雞蛋,放太多料了。
這篇新聞標題特意將鹽酥雞和大腸癌配成一對,所製作的動新聞裡面,更是一開頭就說:「二十三歲女研究生,週吃四次鹽酥雞,腸癌奪命。」搭配上動畫與旁白,更顯得煞有其事,令人驚恐。但是,新聞內文本身卻不是如此。新聞內文中提到:
這名女研究生無癌症家族史,推測她的罹癌可能與愛吃肉的習慣有關。 ……女研究生除愛吃炸鹽酥雞外,體形也偏胖。……多有嗜吃肉、不愛蔬果的飲食習慣。……一名三十歲夜店男DJ與一位四十多歲貴婦大腸癌患者,前者每晚工作時必吃烤肉配燒酒,後者每週吃三至四次牛排餐,兩人都因血便就醫。
從內文來看,誘發大腸癌發生的原因不單單只有吃鹽酥雞這件事而已啊,愛吃肉、體型肥胖、不愛蔬果、吃燒烤配燒酒、常吃牛排餐等等,都是大腸癌的好朋友,新聞內文明顯不像標題那麼強烈、那麼直接。
因此,關於大腸癌,要留意的事情還有很多,如果我們被標題唬住了,只有拒吃鹽酥雞,但對其他危險因子來者不拒,大腸癌還是可能找上門。所以在處處都隱藏健康風險的時代,千萬別當傻傻的「標題讀者」,鹽酥雞雖然聲名狼籍,但總不能說人都是它殺的吧?
四、消息從哪裡來的?
現今的科技社會分工精細,幾乎每個專業領域都得透過媒體讓自己曝光,一來讓民眾可以了解專家的貢獻,二來也有利於爭取各種經費。我們最常見的就是發生食安問題的時候,記者會一窩蜂去訪問相關領域的醫學專家,一些耳熟能詳的毒物科、腎臟科醫生也多會樂意配合媒體來進行說明。除此之外,也會看到醫院召開記者會說明某種特殊療法,或宣揚某種疾病的成功治癒案例,藉以提升醫院形象。
回顧本篇所引述的新聞,就會發現文中提到收治病例的高雄市立大同醫院大腸直腸科范文傑醫師的觀點,內容還有許多醫治細節,所以這篇新聞很有可能是醫院主動提供給記者的題材。醫生作家劉育志就指出,醫院通常會要求醫師定期召開記者會宣傳,所以醫師只好找些特殊且容易引起話題的病例,只是這類較極端的案例在經過媒體報導之後,很容易導致民眾對該疾病產生誤解。
這也難怪解剖員經常會看見一些醫療案例的報導,例如:〈年輕女性罹乳癌,電漿刀手術助重生〉〈單切口腹腔鏡手術,腸癌男子術後隔天就下床〉〈吃素「餓」死癌細胞,反致癌胞擴散、惡化〉等等,新聞會交代患者的簡單背景、患病情況,再搭配醫生現身說法,看起來就很像是從醫院發出來的新聞消息。但是新聞這麼多,從醫院發出來的新聞消息要如何才能引起話題而成功擠到版面上呢?
答案就是越特殊的醫療案例、越聳動的報導內容,就越有機會躍上版面。如果報導過程中,醫療記者沒有花太多的精神作功課,僅是安於當醫院行銷的傳聲筒,再加上編輯檯上在商言商的點閱壓力,加油添醋之後就可能得到我們目前所看見的報導品質。而身為讀者的我們只要了解這類醫療案例新聞的形成過程,照理說就可以判斷自己應該對它投以多少的「關注」。
解剖總結:要小心太過聳動的醫療案例
對這一則報導,解剖員推估應屬醫院提供給媒體的宣傳題材,但是媒體就算不能還原現場,檢視院方對這則醫療案例的分析,也不宜僅是便宜取用,尤其還製造了如此恐怖的標題,容易導致民眾過度連結鹽酥雞和大腸癌之間強烈的因果關係,而忽略大腸癌的其他可能致病因子。


※ 本文摘自《新生活判讀力:別讓科學偽新聞誤導你的人生》,原標題為〈一週四次鹽酥雞,年紀輕輕死於大腸癌?!」〉。

冰箱裡的喬安娜:菲傭虐死案,科威特的難堪辯駁

冰箱裡的喬安娜:菲傭虐死案,科威特的難堪辯駁

2018/02/26 李易安

科威特冰箱女屍案受害人喬安娜.德瑪菲里斯,遺體運回菲律賓當天,喬安娜的姊妹在機場...
科威特冰箱女屍案受害人喬安娜.德瑪菲里斯,遺體運回菲律賓當天,喬安娜的姊妹在機場哭斷腸。她的兄弟則表示:「希望我的姊妹能夠得到正義。」 圖/路透社

2018年2月6日,科威特警方接獲報案,有人在一間空屋的冰箱裡發現了女屍,受害者是一名29歲的菲律賓移工,喬安娜・德瑪菲里斯(Joanna Demafelis)。被發現時,她的屍體已經被塞在冰箱冷凍庫中一年多,身上滿是傷痕。和很多其他菲律賓女性移工一樣,喬安娜在科威特從事家務勞動;每天有上百萬科威特居民,得靠這些菲律賓人維持起居整潔。

警方調查後發現,雇用她的雇主也是一對外國夫婦,丈夫為黎巴嫩人、妻子則是敘利亞人。但根據出入境紀錄,這對夫婦早在2016年底就已搬離案發現場、離開科威特,並在出境前兩天向警察報案,稱女傭「逃跑失蹤」。要不是法院的行政執行人員,前往空屋進行所有權移交手續、對房間逐一檢查,菲律賓女傭的屍體恐怕還要冰封更久。

被害者的朋友接受採訪時說,喬安娜直到失蹤前幾天,都還在抱怨雇主苛扣薪水、沒給她飯吃。她的家人更表示,雖然喬安娜從不曾提及工作上遭遇虐待,但他們懷疑喬安娜被監視──因為她一年只能跟家人說話三次──並且在2016年5月完全失聯。

喬安娜一家是2013年海燕颱風的受災戶。16歲開始就在馬尼拉擔任家庭幫傭的她,聽聞國外可以掙得更高的薪資,2014年便赴科威特。喬安娜的母親曾叫她別去,但她說:「媽,這樣我才能給你更好的未來。」


德瑪菲里斯一家共有九個兄弟姊妹,喬安娜為了讓妹妹讀書,以及幫助家人脫離貧窮,決定...
德瑪菲里斯一家共有九個兄弟姊妹,喬安娜為了讓妹妹讀書,以及幫助家人脫離貧窮,決定出國擔任幫傭。當初父母就非常不捨,如今接回的是喬安娜的遺體,更是心碎。 圖/路透社



杜特蒂震怒!「包機」召回菲律賓移工



命案曝光過後沒幾天,菲律賓的勞動就業部就發出公告,禁止菲律賓移工前往科威特工作。禁令一出,馬上就有準備銷假回科威特上班的菲律賓人,被擋在自家門口的海關前,出不了國門。許多科威特公司的雇主則陷入恐慌,擔心自己回菲律賓休假的員工回不來,公司營運要陷入停擺;打算申請休假的菲律賓籍僱員,也只能推遲返鄉計畫。

形象剛硬的菲律賓總統杜特蒂,更直接找來國內的兩大航空公司,要求他們在72小時之內,把在科威特「受苦受難」的同胞接回國。幾天之內,包機便運送了超過2,000名的菲律賓移工離開科威特。

儘管後來菲律賓方面做出澄清,禁令只針對未來想申請前往科威特的移工、已經在科威特有工作契約的人不受影響,卻已經為科威特和菲律賓的外交關係蒙上陰影。

透過將刑事案件上升到國家勞工政策的層級,菲律賓政府除了希望明確對科威特政府施壓、要求其認真改善菲律賓移工的待遇和處境之外,也是在為日後與科威特簽署勞動協定時,爭取更多談判籌碼——畢竟,若說科威特的經濟命脈一部份得靠菲律賓人維繫,其實一點也不為過。
根據統計,科威特目前住著約26萬名菲律賓人,除了大半是家務勞動者之外,在餐廳、咖啡廳,或一般公司行號的基層員工裡,也幾乎清一色都是菲律賓人的面孔。

我偶爾會在科威特的商場裡,看見貴氣逼人的夫婦,帶著兩名菲律賓女傭和孩子一起逛街;就算在咖啡廳稍坐小憩,兩名菲律賓女傭也會自己另開一桌,一邊陪雇主吃冰淇淋、一邊搖著嬰兒車。在有些中東國家,僱用菲律賓女傭甚至是一種身份象徵,因為菲律賓是少數為家務移工制定最低薪資的國家,雇主一個月最少必須付出至少400美元;相較之下,來自敘利亞、衣索比亞的家務移工薪資則低廉許多。


震怒的杜特蒂總統,緊急要求菲律賓的兩大航空公司,在72小時內把在科威特「受苦受難...
震怒的杜特蒂總統,緊急要求菲律賓的兩大航空公司,在72小時內把在科威特「受苦受難」的同胞接回國。圖為2月14日,在馬尼拉機場迎接返國菲律賓移工的杜特蒂,正向這些剛「逃出」科威特的國民同胞,致上慰問金。 圖/美聯社


截至2016年,菲律賓約有224萬名在海外工作的移工,超過半數在中東國家。根據C...
截至2016年,菲律賓約有224萬名在海外工作的移工,超過半數在中東國家。根據CNN報導,在科威特的移工約占6.4%,比台灣的5.2%還高。 圖/法新社



▌反制菲律賓?科威特議員提議:停止人道援助



實際上,這早就不是科威特第一次傳出移工遭虐的新聞,引起國際關注。

2017年4月,網路上曾瘋傳一段影片,影片內一位來自衣索比亞的女傭,為了逃離雇主的苛待,懸掛在陽台上搖搖欲墜。沒想到僱主撞見了只是冷眼旁觀,而原本可以救人的雙手,則被用來拿著手機拍下女傭墜樓的畫面。

所幸女傭大難不死,但雇主後來將影片上傳到網路上,當然遭到了各路人馬的撻伐。當遭質疑為什麼只顧著拍影片、卻不救人時,僱主竟回答:因為不想被誤會是自己殺了女傭,只好錄影存證。




再說,這並非杜特蒂第一次因為自家移工遭遇而震怒。早在冰箱女屍案之前沒多久,就已經陸續有6名菲律賓人命喪科威特,有些案情至今未明。甚至光是2017年,前往菲律賓大使館尋求庇護的菲律賓移工,人數就超過500人。其實今年一月杜特蒂才剛放話,如果再有菲律賓人在科威特出事,就要禁絕菲律賓人前往科威特工作——因此冰箱女屍案,只是壓垮杜特蒂耐心的最後一根稻草。


你們的文化到底出了什麼問題?你們的價值觀有病嗎?


冰箱女屍案曝光後,親上火線、高分貝痛批科威特的杜特蒂,在記者會上一邊拿著女傭遭虐的照片,一邊指控海灣國家雇主如何強暴女傭、強迫女傭超時工作,甚至不給飯吃。

眼見菲律賓政府如此強硬,科威特這廂也不甘示弱,馬上表示要和印尼、孟加拉、越南、尼泊爾政府協商,增加這些國家的勞工來科威特的額度(不過其實印尼早在2009年就已經把科威特列為拒絕往來戶了)。科威特外交部長更回嗆:科威特政府在移工權益上一直都善盡職責,菲律賓單方面的禁令,對於增進雙方關係根本無濟於事。

由於冰箱女屍命案的嫌疑人是外國公民,甚至還有國會議員把罪怪到另一群外國人的頭上,提案禁止外國人雇用女傭,並要求停止一切形式對菲律賓的人道援助。



「你們的文化到底出了什麼問題?你們的價值觀有病嗎?」圖為2月22日,出席喬安娜喪...
「你們的文化到底出了什麼問題?你們的價值觀有病嗎?」圖為2月22日,出席喬安娜喪禮的杜特蒂。 圖/菲律賓總統府



Safa Al-Hashem(圖右)是科威特國會中唯一的女性議員,提出了多項排外...
Safa Al-Hashem(圖右)是科威特國會中唯一的女性議員,提出了多項排外的政策法案。 圖/美聯社



▌外國勞動力的「地下經濟」



由冰箱女屍案引發出來的一連串國際齟齬,也意外地讓科威特大量依賴外國勞動力的風險原形畢露。

自從科威特於二戰後因石油致富,對勞動力的大量需求,迫使科威特政府從海外招募移工。時至今日,外籍人口占科威特總人口約70%;其中倚賴外來勞動力的現象,尤以私部門產業為甚,甚至還發展出了移工國籍與特定職業類別之間的緊密關係。譬如:門房警衛總清一色由埃及男性擔當,建築工地裡多半是南亞裔男子在揮汗賣命,而菲律賓人則要嘛在服務業前台笑臉迎客,要嘛在家庭後台為貴婦們灑掃代勞。

對於外籍勞工的依賴,讓科威特發展出了另類的地下經濟。有些科威特「紙上公司」成立的目的只是為了獲得移工配額、充當移工在科威特的「保證人」,再將簽證轉賣給想來科威特打工的外國人。這些假公司製造出來的「工作簽證」在市場上的行情價值不菲,報價高達10萬至25萬新台幣。

由此可見,菲律賓的禁令,對於自家勞工處境的改善恐怕是無濟於事。尤其,如果結構性的國際勞動供需市場、以及科威特國內的法令規章沒有改變,這種禁令可能只是變相鼓勵非法移工的出現,反而讓移工置身更多風險之中,也無法真正改變移工在客居社會中的待遇。


一連串的排外政策,使外籍工作者在科威特的處境愈加嚴峻。 圖/法新社
一連串的排外政策,使外籍工作者在科威特的處境愈加嚴峻。 圖/法新社



▌慷慨解囊的人道主義燈塔



不過就在菲律賓高調出擊、搞得科威特臉上無光的同一時間,同樣佔據本地報紙頭版版面的,還有「重建伊拉克國際會議」在科威特風光開幕的新聞。

會議中,來自世界各地74個NGO和上千家企業,都飛來科威特參與這場「後伊斯蘭國時代」的重建盛會。這個會議之所以選在科威特舉辦,除了因為科威特臨近伊拉克之外,也還因為科威特一向是對伊拉克援助的最大來源國之一。更重要的是,科威特近年來在國際社會中,一直努力將自己塑造成「調停者」和「人道主義中心」的形象,由科威特來號召國際社會對伊拉克伸出援手,或許再適合不過。

不過別誤會,所謂「人道主義中心」這種頭銜,並不只是科威特自己說說而已。就「人均捐助金額」而言,科威特絕對在當今世上名列前茅。就連科威特埃米爾本人,都曾被前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公開稱作「人道主義領袖」。如果你有機會搭乘科威特航空,或許會注意到機上娛樂系統在播放電影之前,會先插播短片,告訴乘客科威特捐了多少錢、幫助了多少難民;螢幕裡難民的笑容,勾勒出的是科威特閃亮動人的形象。


科威特紅十字會在伊拉克進行人道援助。 圖/美聯社
科威特紅十字會在伊拉克進行人道援助。 圖/美聯社


科威特成為國際援助大國其來有自。伊斯蘭文化中有所謂「瓦合甫」(وقف)的概念,鼓勵有能力的人捐獻財物、房舍、土地,幫助社會中弱勢貧困的成員。海灣各國,也有專事管理「瓦合甫」的政府機構,在現代國家的政府架構之中,將伊斯蘭文化的「瓦合甫」制度化。此外,科威特所處的中東地區,從二戰以來幾乎是軍事衝突的同義詞;但富得流油的科威特,除了曾遭伊拉克入侵之外,一直都相對太平,因此也沒理由、沒底氣袖手旁觀。

科威特在國際間進行人道援助的歷史,也早得讓人驚訝。1953年,「南方與海灣公共機構」(Public Authority for the South and Gulf)就已經在科威特成立,致力於支援全球南方的解殖鬥爭;當時的科威特,甚至都還沒自英國獨立。後來,科威特又成立了「阿拉伯經濟發展基金」,隨著時間過去,業務範圍和援助對象,也都早已不僅限於阿拉伯世界。今日,科威特更是國際紓困援助會議中的常客。

於是,這兩天科威特報紙的頭版版面,大致上是長這樣的:上半欄,作為人道主義燈塔的科威特,正對百廢待舉的國家慷慨解囊;下半欄,杜特蒂不滿自己國民在科威特受欺負,指責科威特對外來移工不夠厚道。兩相對照,不免讓人覺得有些弔詭。


重建伊拉克國際會議二月在科威特舉行,科威特甚至承諾將提供20億美元,以協助伊拉克...
重建伊拉克國際會議二月在科威特舉行,科威特甚至承諾將提供20億美元,以協助伊拉克進行災後重建。 圖/路透社




▌排外政策:回復「科威特人的科威特」?



由冰箱女屍案所引發的後續動態,除了讓人看見科威特對移工的依賴,也折射出科威特社會對於「後石油時代」的不安焦慮與轉型陣痛,是如何逐漸揉束成一股對外來人口的隱隱敵意。

2014年國際油價大跌,衣食無缺的科威特人驚恐地發現,從來無須擔憂的財政歲入開始出現赤字。完全零稅收的科威特政府,除了從海外投資的主權基金調度資金、填補赤字之外,也開始加速經濟改革。

在世界銀行的順水推舟之下,科威特大力推動開放市場、獎勵民間投資,並加強「科威特化」(Kuwaitization)計畫,除了將公部門裡原本由外國人擔任的職缺、替換為本國人之外,也以薪水補貼作為誘因,鼓勵科威特人進入私部門的民間企業上班。但這些政策成效有限;很多雇主總是無奈地說——


沒辦法,外國人就是比較便宜,還比科威特人能幹。



「沒辦法,外國人就是比較便宜,還比科威特人能幹。」圖為科威特證交所內的科威特人。...
「沒辦法,外國人就是比較便宜,還比科威特人能幹。」圖為科威特證交所內的科威特人。 圖/歐新社


同步遭到改革的,還有外國人的福利制度。2017年,科威特政府以「回歸市場機制」為由,宣布移工看醫生不再接受政府補貼;許多科威特人聞訊額手稱慶,拍下公立醫院空蕩蕩的候診間照片,再上傳Instagram——儘管他們高興的理由,是醫院總算回到了科威特人手中,而不是科威特朝市場自由化又邁進了一步。

然而,移工面臨的不只是福利制度的削減,還有其他歧視性政策的威脅。曾提案禁止外國人雇用女傭的國會議員Safa Al-Hashem,也曾經提案將外國人的駕照規費,由1第納爾(約合新台幣100元)調漲到1,000第納爾(約合新台幣10萬元)的天價,理由是幫助改善失衡的人口結構、解決科威特惡名昭彰的交通堵塞,順便增加政府收入。她甚至質疑:


那些外勞幹嘛捨棄有冷氣的公車和計程車不坐,偏偏想自己開車呢?



「那些外勞幹嘛捨棄有冷氣的公車和計程車不坐,偏偏想自己開車呢?」 圖/法新社
「那些外勞幹嘛捨棄有冷氣的公車和計程車不坐,偏偏想自己開車呢?」 圖/法新社


在這些脈絡之中,外來人口難以避免被「問題化」;他們有時被視作妨礙科威特人辛勤工作的原因(「因為外來人力實在太便宜了嘛」),有時被看成福利國家的沈重負擔,有時卻又成為科威特用來增加財政收入的工具。一個科威特建築學者甚至公開寫道,「科威特市中心被外籍移工佔據、看不到科威特人」已經成為了一個「都市問題」,卻沒對這個陳述多做解釋,彷彿理由不證自明。總之,在科威特人的日常言談之中,外來人口經常就這樣成為種種問題的代罪羔羊。

2017年,由《Expat Insider》對世界各地在海外工作的人士所做的調查顯示,在「對外國人的友善程度」這個項目裡,科威特毫無意外地敬陪末座,而且已經蟬聯多年(而台灣名列第三)。值得一提的是,《Expat Insider》主要面向的是社經地位較高的外籍白領,連白領工作者都這樣怨聲載道了,像喬安娜這樣的家務移工會有怎樣的感受,大概也不難想像。


我希望終有一天科威特人會明白,讓所有人都可以在這裡找到家的感覺,到底有多重要。


一個印度籍的受訪者,在接受評比訪問時這樣說。不過對於外來移工而言,科威特並非全然只有壞消息。2014年,科威特政府為「逃跑女傭」成立了庇護之家,並設置專職機構,維護移工權益;科威特在海灣地區相對蓬勃的公民社會,也有越來越多NGO為外國人提供法律協助。


「我希望終有一天科威特人會明白,讓所有人都可以在這裡找到家的感覺,到底有多重要。...
「我希望終有一天科威特人會明白,讓所有人都可以在這裡找到家的感覺,到底有多重要。」 圖/法新社


冰箱女傭案發後,科威特也已經釋放不少善意,不只快速地就菲律賓移工的保護法規,和菲律賓政府達成新協議,埃米爾甚至還主動邀請杜特蒂訪問科威特,一起喝茶、希望能盡釋前嫌。至於國會議員Al-Hashem提出的那些歧視性法案呢?好在,它們最終也未獲表決通過。

那麼對於菲律賓人來說,這場風波又意味甚麼呢?在科威特的移工們,有些人感到驕傲,因為這麼多國家的移工在科威特受氣,卻只有杜特蒂敢為菲律賓人硬起來;也有更多人擔心科威特政府真的要遣送他們出境、自己飯碗不保。

2月16日,喬安娜的遺體運回家鄉,悲憤的家屬在鏡頭前拉起布條、訴求正義;搭著包機回來的除了移工之外,還有關於壞老闆的各種故事。但許多移工回到菲律賓後,並沒有就此鬆了一口氣,因為菲律賓國內就業環境同樣嚴峻,他們依舊要出國尋找下個東家。

就在這場女傭外交風波仍未落幕之際,國際刑警組織在2月24日宣布,涉嫌殺害喬安娜的夫婦,雙雙在敘利亞的大馬士革落網了,目前正在等待引渡、以及後續的司法調查;而杜特蒂的態度依舊強硬,似乎沒有要將禁令收回的打算。

但不論這場風波最後如何收場,科威特都給了我們不少啟示——或許,一個國家能不能稱得上「人道主義大國」,不只在於它的政府對遠在天邊的窮國灑了多少援助經費,更在於其如何對待那些近在眼前的「弱勢外來人口」。


一個國家能不能稱得上「人道主義大國」,不只在於它的政府對遠在天邊的窮國灑了多少援...
一個國家能不能稱得上「人道主義大國」,不只在於它的政府對遠在天邊的窮國灑了多少援助經費,更在於其如何對待那些近在眼前的「弱勢外來人口」。圖為從科威特返抵國門的菲律賓移工們。 圖/美聯社

夜店衝突殺警 33人刑度加重

夜店衝突殺警 33人刑度加重

2017-12-29 00:14聯合報 記者蘇位榮廖炳棋/台北報導
夜店殺警案曾威豪等六十八被告加重判刑,薛的遺孀到庭聆判。 記者蘇位榮/攝影
夜店殺警案曾威豪等六十八被告加重判刑,薛的遺孀到庭聆判。 記者蘇位榮/攝影
富少曾威豪與女友和夜店安管人員起糾紛,找黑幫糾眾登門討公道,打死前往處理的北市信義分局偵查佐薛貞國。一審依殺人等罪判六十八名被告有罪,高等法院昨改依聚眾鬥毆致死等罪論處,曾威豪從八年半徒刑改判十年徒刑,全案共卅三人刑度加重。
殺警案主嫌之一的許淳凱,前天凌晨駕車在市民大道與光復南路口被警方攔查,還嗆聲:「我非常討厭警察」、「我殺警察,怎麼樣。」警方在他車上搜出摻有二級毒品大麻的電子菸,逮捕究辦。
許淳凱在殺警案中,被控拿紅龍柱重擊刑警薛貞國頭部,他與有幫派背景的蕭叡鴻二審都被判十三年徒刑,是全案判最重的兩人。其餘被告刑度比一審重的有卅三人,十六人因罪名變更且與被害人家屬和解,刑度比一審輕,餘刑度不變。
高院表示,改依聚眾鬥毆致死罪而非殺人罪判刑,主要是殺人罪必須有殺人主觀犯意。本案緣於曾威豪與夜店安管人員衝突,找蕭叡鴻糾眾前往夜店找安管,薛貞國並非安管人員,蕭叡鴻等人與薛不認識也無怨仇,沒殺害薛必要與動機。
薛貞國遺孀昨天到庭聆判後表示,尊重法院判決,對用何種罪名論處沒有意見,但希望被告誠心改過、重新過日子。
這起殺警案發生在二○一四年九月十三日凌晨,曾威豪與女友在北市SPARK夜店被嫌太吵,遭安管轟出去,二人向蕭叡鴻抱怨。蕭揪人討公道,許淳凱等人召集人手前往理論,與安管爆發衝突。
薛貞國獲報到場,對蕭叡鴻、曾威豪怒喊:「在我管區鬧什麼!」並踢了曾一腳,許淳凱等人憤而持紅龍柱、棍棒攻擊薛貞國,薛遭廿一人圍殺二分鐘後倒地不起,送醫不治。

Wednesday, February 14, 2018

有條件的愛讓人窒息——如何面對家人的情緒勒索?

有條件的愛讓人窒息——如何面對家人的情緒勒索?

當我們碰到情緒勒索的時候,有一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遠離現場。 圖/路透社
當我們碰到情緒勒索的時候,有一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遠離現場。 圖/路透社
從小,大部分的人都被要求要有好的成績、好的表現,如此一來,才能讓父母在親戚朋友間炫耀,代表自己的小孩贏過別人的小孩,卻從未好好地了解,他們是不是願意這樣做,這真的是他們喜歡的事情嗎?
宇佑就是這樣的一個小孩。
宇佑是單親,他的媽媽一個人要撫養宇佑,又要工作,可又希望宇佑不會因為沒有父親而輸人一等,所以對於小孩教育非常重視,從小就想辦法讓他念好的學校、請好的家教,就是不想讓小孩輸在起跑點;也因此,只要每次小考、月考,媽媽總是嚴格地檢視他的成績,如果沒有達到九十分,就會被嚴厲地斥責。
她總是這樣對宇佑說:「宇佑啊!不是媽媽要這麼嚴格,媽媽這是為了你好啊!我這是希望你將來能夠出人頭地,幫媽媽爭一口氣!」
宇佑聽了這些話,總是有著滿滿的愧疚感。
那一年宇佑十四歲了,叛逆期的少年對於「考個好成績」這件事,越來越沒有感覺,於是他開始不看書,上課也不好好上,成績一落千丈。
這時候媽媽對他說:「宇佑啊!你是要氣死我嗎?你看你的成績,這樣對得起我嗎?你明明知道媽媽工作很辛苦,為什麼你不能體諒媽媽的心呢?」
宇佑聽了這些話,有著更深的罪惡感了。
於是,「我真的這麼糟糕嗎?」「我是不是真的很差勁?」「我是個壞小孩!」「媽媽這麼辛苦,我真的很不懂事!」這些話語,慢慢地不斷滲透到宇佑的心中,只要有任何事情不順媽媽的意,她就會大哭大鬧,說自己很命苦, 一個人賺錢持家,還碰到不懂事的小孩,這要她情何以堪?
不斷處於這樣的狀態下,宇佑快要瀕臨崩潰的邊緣,他不知道自己該怎麼做才對,他想要自己作主,但是媽媽又一直告訴他應該要怎麼做,如果不順媽媽的意,就會哀怨地說自己很命苦,不斷加重宇佑的罪惡感。
遇到情緒勒索,快閃!
看到宇佑這樣的狀況,讀者應該知道他碰上了媽媽的情緒勒索。如果對照了上一章的四種類型,可以發現到宇佑的媽媽,其實大都是用「悲情者」的方式來綁架宇佑,希望宇佑能夠依照她想要的結果而行;所以悲情者會利用人們的同情心與罪惡感,來達成他們的目的。
因此,當我們碰到情緒勒索的時候,除了要覺察並辨識出是哪一種情緒勒索之外,有一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
遠離現場。
為什麼需要先選擇「遠離現場」?因為,當對方進行情緒勒索的時候,一定會想辦法擴大情緒的感染力。
悲情者的情緒勒索
他們會想辦法擴大自己的不幸,並且加深同情心與罪惡感,如果沒有趕緊離開現場,就會陷入情緒漩渦當中,這時候就很難抽身。
自虐者的情緒勒索
這類人就會用死亡、自我傷害的方式,來讓對方感覺到事情很嚴重,如果不順從就會造成嚴重的結果;有時候,他們也會用「就是你害我」的角度來進行綁架。如果我們陷在這樣的情緒當中,就會感覺到自己對不起勒索者,所以我們得做出補償。當你快速離開現場之後,就不會被這樣的情緒所感染,自然就有機會把事情看得更清楚。
欲擒故縱者的情緒勒索
遇到這樣的對象,我們很容易沉溺在對方的「好」當中,而認為我們應該要有所回報;如果我們不依照對方的想法,就會失去這所有的「好」。當我們可以遠離這樣的誘因,處於客觀的角度時,就更能看清楚戲碼,自然就會破解這樣的情緒勒索。
施暴者的情緒勒索
不管是面對積極或是消極的施暴者,他們的狀態都會讓自己陷入被威脅的感覺,他們就是利用我們的恐懼心情,來達成他們所要的結果,這時候我們更加要遠離情緒中心,想辦法擺脫那樣的恐懼狀態,才能夠清楚地看見:我們正被情緒威脅著。
有時候,我們面臨情緒勒索的時候,總是會害怕:萬一我離開,這樣對她好嗎?其實,快速離開情緒風暴中心,不管對自己或是對方來說,都是一個很重要的步驟,因為當我們面臨情緒風暴的時候,通常是沒有理性可言的,除非對方達到他們所要的結果,不然絕對不會善罷干休;所以,如果面臨情緒勒索,還一直堅持不退,到最後只會弄得兩敗俱傷。
凝視善意:關係和解的開始
很多人面對情緒勒索,都會覺得對方到底是不是我的親人,為什麼要這樣勒索我?覺得自己是不是有問題,是不是不被愛了,所以父母才無止盡地透過情緒綁架完成他們想要的結果。
但我得跟你說:「不是的,他們真的不是故意的。」
有可能是與生俱來的個性,也很有可能被世俗所教導的結果,甚至他們可能就是被情緒勒索到大的人,在無形當中認為這樣的方法有效、好用,所以持續使用這種方式對待下一代。
你說他們是故意的嗎?或許他們也只是被情緒綁架的可憐人。不過,在他們勒索的背後,一定有股善意。那是發自內心的「為你好」,他們真的認為你需要這樣做,才能更好。
就像是晴美,媽媽一定是真心認為「嫁一個好歸宿」,人生就會幸福,才會千方百計地要晴美去相親。
以元謙來說,爸爸希望元謙的未來能夠幸福,所以依照過去的公式,套到元謙身上,希望他因此得到幸福。這樣的出發點和善意是不能夠被磨滅的。
難道因為這樣的善意,我們就得不斷地被勒索嗎?
當然不是。而是我們必須要凝視對方的善意,然後爭取其他做法。
以晴美來說,當她面對這樣的壓力,或許可以對媽媽說:「媽,我知道妳很擔心我,對吧?我知道妳是為了我好,怕我以後孤單寂寞,沒有人在身邊陪我,哪天你們離開了,就會剩下我孤單一人。我可以知道妳心裡的著急。」
這時候,媽媽會知道:我有注意到妳的感覺,我確實知道妳是為了我好。
「但是,婚姻並不是幸福的保證。我相信我們身邊有很多人結婚很幸福, 但也有人並不快樂。所以,我就是希望能夠幸福快樂,才會對於婚姻更加審慎;我相信妳也希望我快樂,對吧?總之,我會想辦法讓自己幸福的,妳也好好安心。」聽到這段話,我相信媽媽也不會這麼激烈地勒索,或許還是會碎碎念,但妳就當作是長輩的關懷方式吧。
所以,面對情緒勒索,我們要做的事情,並不是跟對方大吵大鬧,也不是丟一本情緒勒索的書,告訴他,「你這是在勒索我」,更不是用激烈的方式對待彼此,傷害兩者的關係。
你要凝視他的善意,找到他真正擔心的點,那就是他的罩門所在,針對那個善意,釋放出更多的同理,表達出明白對方的心思,同時修改達成的方法, 一起討論出新的做法,這樣才能夠真正讓自己逐步脫離情緒勒索的狀態。
有時候,面對自己長輩的無理要求,需要更多時間的溝通。你甚至需要教育他們,不斷地灌輸他們新的思維,才能逐步改變過去的相處模式,降低情緒勒索的次數,讓彼此的關係更加純然,回到真正的「愛」上。
※ 本文摘自《面對家人的情緒勒索》,由〈我對你太失望了─有條件的愛讓人窒息〉、〈凝視善意─關係和解的開始〉兩文摘編而成。

《面對家人的情緒勒索》
出版社:快樂文化
出版日期:2018/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