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y 29, 2018

凱特王妃悠閒遛小孩 穿不到兩千塊ZARA洋裝優雅極了

2018-05-29 10:25udn STYLE 記者陳于婷
許多爸媽會趁周末假期遛小孩、悠閒地曬曬太陽,英國王妃凱特密道頓(Kate Middleton)也不例外。她日前獨自帶喬治小王子夏綠蒂小公主外出享受美好的假日時光,除了兩個小孩的舉動可愛吸睛,凱特密道頓身上的平價洋裝又成為網友討論的話題。

圖/達志影像

圖/達志影像


凱特密道頓難得撇下老公威廉王子,自己帶著小兄妹出門參加活動,只見她穿著一襲約40英鎊(約台幣1,592元)的 Zara 淡藍色洋裝,簡單秀氣的花朵印花與蝴蝶結腰帶,散發清新溫柔的氣息。王妃梳著淑女包頭盤髮,並用墨鏡點綴,整個人透露一股高雅味以及輕鬆悠閒的氛圍。

Monday, May 21, 2018

狂人CEO黃崇仁_金周刊




劉俞青、林宏文 研究員:梁凱傑、陳虹宇
2018-05-17
話題人物
1117期

吳東岳 攝影
自救會的小股東在豔陽下拉紅布條抗議, 坐在辦公室裡打著名牌領帶的黃崇仁,翹著腿說: 「我把公司從差點倒掉帶到今天5年賺500億。」 「我從來沒有一天睡不著覺,我安心啊!」 這就是黃崇仁,一路走來爭議不斷毀譽由人,理直氣壯做自己。 5年的時間,力晶從下櫃到踏上重新上市之路, 黃崇仁再度寫下逆轉驚奇! 他說,他不是外界說的「九命怪貓」, 他只有一條命,但會帶領力晶一直活下去,活很好!
「我很厲害的,不是普通厲害,我不是普通人!」
所以你早就知道力晶不會倒?
「Yes!」

狂妄的言語,力晶科技創辦人兼執行長黃崇仁身上繫著愛馬仕的亮藍色領帶,眼裡閃著自信光芒,才為了力晶何時重新上市開了一場媒體說明會的他,此時坐在台北市南京東路三段的力晶辦公室裡,意氣風發地接受《今周刊》專訪,開口就令記者耳朵豎了起來。

力晶的淨值在去年底已經重新回到每股十五.二九元,並且將發出每股一.二元現金股利、○.五元股票股利,就算不是身強體壯,起碼也算是躋身經營穩健之列。他承諾力晶將在二○二○年重新上市,並請股東稍安勿躁,給他時間把菜炒好,力晶屆時將以「更好的面貌」呈獻給股東。


銀行團追繳令

「陳由豪欠800億就跑了還什麼還啊,但我咬緊牙根一定還,因為不欠錢最大! 負債千億我從來沒有一天睡不著覺。」

但五年多前,二○一二年的十二月十一日,DRAM大廠力晶才因為不堪龐大虧損,淨值轉為負值,被迫從台北股市一鞠躬,踉蹌下櫃;當時力晶有約二十八萬名小股東,股價只剩○.二九元,市場上小股東的咒罵聲、聯貸銀行團的急急追繳令,都壓得黃崇仁喘不過氣。

「我可以選擇落跑,陳由豪欠八百億就跑了,還什麼還啊?可是我的個性,就是一定要還,我咬緊牙根一定要還錢,因為不欠錢最大!現在認真算起來,幾乎是工作天每天要還一億,每天一起床就是一億!」

DRAM產業景氣變化起落劇烈,力晶的命運也跟著跌宕,○八、○九年DRAM報價崩盤,這二年力晶陷入空前谷底,分別虧損五七五億、二○七億元,負債分別是一千二百億、一千億元,全球DRAM公司哀鴻遍野,台灣DRAM業者也個個深陷泥淖,無一例外。○九年三月,行政院出面主導成立台灣創新記憶體公司(TMC),官方打算出錢出力,把台灣DRAM廠「三合一」或「六合一」(多家DRAM廠合併),才有能力存活與南韓等大軍對抗;如果當時TMC成局,也許台灣DRAM業能存活,但那就不會有今天的力晶了。

Sunday, May 20, 2018

大陸教授薪資差異大 台籍老師說分明

2017-07-02 12:05中央社 上海2日電

大學教職僧多粥少,越來越多台灣新科博士前往中國大陸尋找教職。然而,大陸大學教師的薪資彈性,合約種類、工作內容和學校獲得的補助資源都差異極大,覓職前應先打聽清楚。
一名上海復旦大學教授5月時在網路上貼出他的5月薪資單,引起大陸網友熱烈討論。薪資單顯示:這名教授的稅前應發薪資為人民幣1萬5335元(約新台幣6萬7474元),扣除各種公積金、失業金、醫療金、費用及1578元的教師公寓費用後,他實際到手的金額只有8200多元。
這樣不算令人驚豔的數字,可能才是多數教授的薪資真相。但也因此,有些人覺得在大陸當教授地位並不特別高,教出來的學生可能薪資很快就超越自己了。
來自台灣、目前在上海華東師範大學任教的王振源說,一名副教授的基本年薪可能約12萬元,若加上各種不同的工作任務,譬如:上課時薪、超時費用、企業管理碩士班(MBA)教學、在辦公室的坐班費、論文指導費等,年薪則有20多萬元,但是非常忙碌。
他強調,不同學校、甚至不同學院的老師收入就有差距,彈性很大。不像台灣,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的薪資等級是公開的,額外增加收入的管道有限,通常就是接國科會計畫。
除了編制內大學教師的待遇,備受外界討論的是更吸引人的「青年千人計劃」,提供年薪約35萬到55萬元(從助理教授到教授不等),外加180萬元一次性住房補貼。簽約期限6年,期間要求一定的學術發表量,能獲選的,也通常是已經有不錯學術成績的學者。
更有些學校徵求老師時採「一人一議」方式,提供優渥薪資福利,但通常有一定簽約年限。
好待遇自然不會白白給,老師要有好的研究成績,或者有非常繁雜多元的任務才能得到相應薪水,否則,期限一到就再見。
在教學的挑戰方面,有些學校會由校務人員或專門聘請退休教師隨機到課堂上點名或「聽課」,作為老師的年度績效或升等考核,不少老師對此覺得頗有壓力。有受訪者透露,被打「C」等級的還會影響校方對該學院的撥款。
王振源在MBA教書,更容易感受到大陸社會浮躁的一面,這些在職生希望學一些能立即在職場上派上用場的東西,並直接表達出對老師教學內容的好惡。老師能否在這種情況下堅持自己的教學理念,是個問題。
台籍博士在大陸求職,是否具備獨特優勢呢?受訪的老師們都認為,想找到好工作,還是實力見真章,也就是自己發表的學術論文夠不夠「硬」。不過,也不能排除一些政策因素的影響。
位在武漢的湖北經濟學院裡就有30多名台籍教師,據了解,湖北省台灣事務辦事處對此給予支持,而且校方考慮台籍老師發表的期刊種類差異,還制定了符合台籍老師需求的升等辦法。
王振源說,有些學校會把「境外師資」的人數列為學校評量指標,台灣籍教師也算是境外師資,且可能比請歐美外師要更為「划算」,彼此又容易溝通,所以受到一些地方學校的歡迎。
王振源2009年畢業於北大光華管理學院,至今已在大陸教書7年。他認為,台灣博士在大陸,能進入排名最前列的一流學校教書者越來越少,因為同時要跟眾多從海外歸國的博士競爭。
在湖北經濟學院任職的劉其享則認為,台灣博士教育仍具有一定水準,能跟國際接軌,這也是校方看上他們的原因。
劉其享在中央大學產經所博士班畢業,他發現台灣就業環境太困難,自己只能找到比較後段的私立大學教職,他擔心進去後除了升等壓力,要上的課也很多,還得擔負招生業務,不能真正做自己喜歡的研究。
在湖北教書一年半,雖然學生「太過乖巧」令他意外,但他認為學生可以透過教育改變,目前他有自己的時間做研究,對這樣的生活感到滿意。
如果台灣有好的教職機會,願意回去嗎?劉其享說,如果是隔了很多年以後才有好機會,他已經在大陸建立起人脈和資源,可能就不回去了。

Tuesday, May 1, 2018

博士臨時工

博士臨時工:英國大學「零時合約」的血汗剝削

2018/04/30 曾育勤
3月份英國高教工會針對資方提出的退休金改革方案發起罷工,動員61校、持續四週,影...
3月份英國高教工會針對資方提出的退休金改革方案發起罷工,動員61校、持續四週,影響了上百萬名學生。 圖/@Andy O’Donnell
3月份英國高教工會針對資方提出的退休金改革方案發起罷工,動員61校、持續四週,影響了上百萬名學生。目前雙方談判中,尚未取得共識。當時的罷工行動引起廣泛回響並受到支持的因素之一,除了退休金制度的改革本身之外,支持者對雇傭關係的不確定性與缺乏未來保障的憂慮,造成高教員工對退休金改革方案產生更強烈的反對情緒。
罷工前夕,英國肯特大學校方威脅欲參加罷工的教師:如果參與罷工,將不會支付他們的薪水,如果罷工後沒有補課,將會扣一半的薪水。
針對校方的強硬態度,肯特大學的鐘點講師、兼課研究生,以及校園內其他非正職合約保障的「不穩定工作者」(precarious staff)聯合發表聲明,抨擊校方對合法的罷工參與者不合理的對待,並強烈抗議他們在「非典型雇傭關係」下,長期受到的剝削。
聲明宣稱,作為第一線教學人員,他們一肩扛起絕大部份的教學工作;但這些非典型受聘者一年所賺的薪水,卻可能比學生一年所付的學費還少。不平等的薪資結構,更讓許多學術勞動者,掙扎於英國貧窮線的邊緣。
作為第一線教學人員,他們一肩扛起絕大部份的教學工作;但這些非典型受聘者一年所賺的...
作為第一線教學人員,他們一肩扛起絕大部份的教學工作;但這些非典型受聘者一年所賺的薪水,卻可能比學生一年所付的學費還少。圖為倫敦大學學院先前的大學工會串連。 圖/美聯社
根據英國高教產業統計報告,2016/17學年度,高教產業總共有13萬8,405名專任教師,而兼職教師加上其它「非典型雇用教師」總計有超過10萬名非正職教師
此外,英國大學工會(UCU )也曾在2013年發起調查:當時145所回應調查的英國大學中,約有3分之2的大學,以「零時合約」(Zero-Hour Contract)的方式雇用高教教師。在英國,零時合約指的是一種不保障工作時數、做多少領多少的鐘點工作契約。
比固定時數的「兼職合約」 (Part-Time Contract),零時合約更沒有保障。美其名工作時數彈性:但現實是:校方、系上想給工作就給,不給的話就全喝西北風。由於「零時工」的臭名遠播,各校便統一口徑,將不固定時數的非典型雇傭合約,統稱為「臨時合約」(casual contract)。
但臨時合約與零時工,差距甚微。以布里斯托大學的臨時合約模板為例,合約清楚標示:臨時合約受雇者「不是大學員工」,學校沒有義務提供工作,受雇者也沒有義務要接受。此外,這些教師沒有夜間與假日加班費,也沒有年假或病假;但在被合約綁死的狀況下,卻時常被要求得臨時帶課、隨call隨上。
在英國,零時合約指的是一種不保障工作時數、做多少領多少的鐘點工作契約。 圖/路透...
在英國,零時合約指的是一種不保障工作時數、做多少領多少的鐘點工作契約。 圖/路透社
由於高教零時工的高度不確定性,在不知道下個月或明年,到底能賺多少錢的情況下,這些教師們基本上無法為自己的生涯,做任何長期規劃。例如每年5月教學結束後,這批零時工便沒有收入;每年10月開學前的1個多月,學校也常常「突然發現」這學期的學生人數比較多,而得臨時開缺、多找1位零時工來擋,但找來的不一定是專精於所授課程內容的人——不過對學校來說,只要有人上台上課、改作業,授課內容是否為是教師的專長反而是其次。
零時教師鐘點費的計算方式與價格,通常是1個小時的授課會付額外的1.5-3小時的準備鐘點;但如果同一課程內容,講授第2次或第3次,校方支付的準備時間鐘點則會遞減。鐘點費通常是最低薪資的2倍多,但教學工作是「台上1分鐘,台下10年功」,1個月前被臨時通知要上一門不熟悉的課,所需要花費的時間絕對比賺的鐘點費多出好幾倍。非典型勞動所犧牲的,最終還是零工時教師自己的時間。
英國全國學生會(NUS)警告,讓授課教師長期處於掙扎求生的邊緣,承受低薪與無安全感,將影響其教學品質,也將使學生蒙受其害。就連筆者身邊的臨時合約教師們,聚餐時的話題永遠都是「最近又有多少篇作業要改」、「如何在最短時間內改完最多份作業」、以及「今年能拿到幾個小時的課」。
這樣的薪資在臨時教員與正職教授之間,也形成一道巨大的鴻溝。一樣的授課時數,拿到的錢卻相差千里,掙扎求生的臨時教師們心中的剝奪感不難想像。更不用說這些學校的副校長們,還領著比英國首相高3倍的超級高薪
由於高教零時工的高度不確定性,在不知道下個月或明年,到底能賺多少錢的情況下,這些...
由於高教零時工的高度不確定性,在不知道下個月或明年,到底能賺多少錢的情況下,這些教師們基本上無法為自己的生涯,做任何長期規劃。 圖/路透社
大學中的「零時工」,有許多是在學博士候選人及剛畢業的新科博士生。學校基於招生與學術研究指標需求招收博士生,順便用這些「小鮮肝」來滿足大學部裡龐大的第一線教學需求。
這些博士生花上3至5年的時間取得學位;但畢業後卻得面對教職市場飽和的現實,便只能繼續留下來擔任教學工作,成為長期零時工。據估計,超過4分之3的資淺學術工作者,只能拿到臨時合約——他們是第一線授課的主力軍,為了學校收取的上萬鎊大學學費,而面對著龐大年輕學子們。
2012年,英國政府在高教自由化的旗幟下,強壓遍地的學生抗議,逕行將本國及歐盟生學費調漲3倍,再加上2015年英國正式廢除「招生人數限制」後,英國大學們更是全力廣招學生以求「變現」——這意謂的是,更多的授課需求以及課堂學生人數的暴增——但可觀的學費收入與大量授課需求,並沒有被轉化為更多正職的講師、教授職位。
根據校方說法:臨時合約可讓這批博士在學生、或剛畢業的博士累積教學經驗,「為未來的求職鋪路」。但這類的藉口,卻無法正當化校方連續數年,都僅以臨時合約聘用同一教師。
這些博士生花上3至5年的時間取得學位;但畢業後卻得面對教職市場飽和的現實,便只能...
這些博士生花上3至5年的時間取得學位;但畢業後卻得面對教職市場飽和的現實,便只能繼續留下來擔任教學工作,成為長期零時工。 圖/肯特大學
號稱英國長春藤聯盟的「羅素大學集團」,是學術圈內臨時合約的最大用戶。以旗下的伯明罕大學為例,70%的教師簽的是臨時合約,其次則是華威大學的68%。這些學校強調:為了在競爭激烈的高教市場中生存,他們必須保持高度彈性,以因應瞬息萬變的「市場需求」,並對資金進行靈活的應用。
但所謂的「靈活運用」,竟是將大學盈餘,拿去蓋新大樓、宿舍,而不是把錢花在聘請正職教員——像是前述臨時合約大戶伯明罕大學,2016年就「闊氣」地砸下了5億英鎊的擴建案,其中包括了5,500萬鎊的運動中心與學生宿舍;但在此一「競爭力彈性」的彼端,伯明罕大學校內70%教員,都只拿著是臨時合約,他們勒緊褲帶、苦撐著低於平均薪資的微薄薪水,卻還巴望著有一天能轉為正職。
UCU預見了臨時合約將會失控成長,在2014年開始反對臨時合約倡議,發動「撲滅臨時合約」(Stamp Out Casual Contracts)行動,呼籲穩定的工作才能帶給學生高品質的教學。4年過去了,目前將近一半的大學仍雇用零時工,68%的高教研究人員簽的是兼職短期合約。但這並不是因為學校沒有預算招聘正職人員。
2016/17學年度,英國所有大學的學費總收入為177億英鎊,佔高教產業總收入的52.2%。在大學預期高教產業會蓬勃發的樂觀前提下,學校紛紛將這到手的大把現金用來投資擴張,蓋新大樓、新設施以吸引更多付高額學費的學生——諷刺的是,訂定這些擴張計畫的當時,沒有人預期到脫歐的到來。脫歐後,來自歐洲的學生勢必大幅減少,影響更大的是佔教師總人數超過兩成的歐盟教師。因此,結構失調的英國高教,要如何面對2020年正式脫歐的衝擊,混亂的當下也令所有學術從業者心驚膽顫。
結構失調的英國高教,要如何面對2020年正式脫歐的衝擊,混亂的當下也令所有學術從...
結構失調的英國高教,要如何面對2020年正式脫歐的衝擊,混亂的當下也令所有學術從業者心驚膽顫。 圖/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