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anuary 19, 2020

人在48歲時最不幸福!7件事提升中年幸福感

2020-01-16 11:28元氣網 生命時報
圖/Pixabay
圖/Pixabay
你覺得人生有低谷嗎?最近一項新研究顯示,在很多國家,四十七八歲是人這一生中最不幸福的時刻。
想像一下:年過四十,後退的髮際線、逐漸走樣的身材、連事業上都開始力不從心……
然而,比中年危機更可怕的是,健康危機也已經悄悄來臨。《生命時報》結合研究採訪專家解讀,並教你化解人到中年的危機。

人在48歲時最不幸福

美國達特茅斯學院David Blanchflower教授團隊研究了132個國家和地區的數據,以衡量幸福感與年齡之間的關係。
研究指出,無論平均收入如何,預期壽命長或短,每個國家都存在U形的“人生幸福曲線”。
全球最不幸福年齡調查結果顯示,發達國家的人們在47.2歲最不幸福,發展中國家的人們在48.2歲時最不幸福。
此前,在2011~2018年間,英國國家統計辦公室也對100萬名國民進行了幸福感調查。調查結果顯示,人們一生中的幸福感曲線呈現U型。
曲線中,16歲和70歲時是幸福感的雙峰,度過20歲後,幸福感開始逐年下降,直到51歲時又逐漸上升,從而再度達到最高點。

中年人面臨的健康低谷

世界衛生組織根據現代人生命節律,將45~59歲定義為中年,並稱之為“生命高危期”。
人的生命週期大致分為四個階段:
這樣一看不難發現,人到中年確實存在健康低谷。
在這個階段,事業上早已沒有年輕時的熱情和衝動,成功者面臨高處不勝寒的壓力,未成功者則抱怨懷才不遇。張學新教授表示:“中年就像一個水深火熱的溝坎,是心理健康的瓶頸期。”
自然衰老再加上身心疲憊,中年人幸福感自然也會墜入低谷。
圖/ingimage
圖/ingimage

人到中年,五件事別硬扛

別給自己太大的壓力,尤其這5件事,中年人別硬扛。
1.不扛病
頭疼、胃疼、手腳發麻等症狀都可能是身體發出的預警信號,一味漠視、吃點藥敷衍了事,容易小病拖成大病。
比如,經常頭疼、頭暈可能與高血壓、頸椎病有關;經常胃疼可能是患了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需要做胃鏡排除惡性病變;上下樓吃力、心慌可能是心臟出了問題。
無論是哪種疾病,最重要的是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時間再緊張,也要在身體不適時盡快就醫,並調整生活方式。
2.不扛餓
客戶文案沒做完,臨時又加了一台手術……此時,很多人會選擇“忍飢挨餓”,等加班結束再飽餐一頓。
吃飯不規律,容易長胖;經常不按時吃飯,膽囊不收縮,久而久之還會引發膽結石。
一定要保證三餐規律,尤其是午餐和晚餐,不要過度拖延,可以在辦公室準備一些水果、餅乾、充足的水等,及時給身體“加滿油”。
3.不扛睏
長期熬夜,容易打亂生物鐘,導致患冠心病、高血壓、心肌梗死的機率升高。睡眠不足還會導致脫髮、脾氣暴躁、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
晚上盡量少熬夜,爭取在11點半前入睡。即使不能保證睡眠時間,也要適當補覺,提高睡眠質量。
4.不扛累
長期過度疲勞會出現焦慮、失眠、記憶力減退、精神抑鬱等問題,嚴重的還可能導致猝死。
當感覺體力不支時,證明你已經處於勞累狀態,必須好好休息,恢復體力。每連續工作2小時,就應停下來,伸個懶腰、放鬆下身心,小憩15分鐘。
另外,要注意多補充營養物質,但切記飲食不能過於油膩,果蔬、魚肉等是不錯的選擇。
學會讓自己慢下來,享受當下,反而會提高工作效率。平時可以多做些有氧運動,比如跑步、騎車。
5.不扛壓
很多中年人有苦有累自己扛,有了苦悶情緒也憋著不說,長期精神高度緊張、得不到釋放,就會扛出大問題。
學會為自己減壓,積極面對問題,正確認識自己的各方面能力,盡量避免做一些力所不能及的事。
平常約上三五好友遠足、擁抱大自然,如果太忙,偶爾相約到戶外做做運動也不錯。
本報資料照片
本報資料照片

7招提升中年幸福感

美國加州大學心理學教授索尼婭•柳博米爾斯基認為,人類的幸福有10%受生活環境影響,50%由基因決定, 剩下的40%由自己掌控,能通過行動和觀念來構建。
生活中決定幸福與否的,主要也是這部分因素,抓住這40%就可有效提升幸福感。
給身體存點“肉”
中年人可以針對肩背、上臂、腰腹部、下肢的肌肉分別鍛煉,並將腰腹部當成重點。
仰臥起坐、俯臥撑、平板支撐、卷腹等動作可練習腹肌和腰背肌;舉啞鈴、引體向上等可練習肱二頭肌、三角肌、胸大肌等;負重深蹲等動作可練習股二頭肌和股四頭肌。
慢慢吃、小口吃
英國牛津大學教授繆爾·格雷建議,用小一點的餐具盛飯菜,不要在電視機前吃東西,試試每頓少吃一兩口。
營造良好睡眠環境
英國諾森比亞大學心理學教授傑森·埃利斯認為,睡眠質量對體重、心臟和心理健康都有長期影響。建議使用遮光窗簾,睡前遠離手機。
別給自己太大壓力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將亞洲的中年人稱為“三明治一代”,他們上有老下有小,在工作、家庭中都是頂樑柱,承擔著巨大壓力。
工作之餘,中年人要利用一切機會讓自己從容起來,哪怕只是傍晚出去散步、遛狗,享受片刻的悠閒時光。
回憶生活中的美好瞬間
每天的生活都存在一些美好瞬間,比如吃了一口美食,舉手之勞換來別人一聲由衷的感謝……多回憶這些細節可以沖淡生活中的不愉快,營造積極情緒。
減少橫向比較
每個人身上都有別人羨慕的地方,著眼於當下,珍惜已經擁有的,告訴自己你所擁有的是對自己而言最好的,也是最合適的,知足常樂。
別急著貼負面標籤
許多人遇到不開心,就會抱怨。其實生活中所有的事都有利有弊,即使發生一些不如意也別急著定性,它很可能也伴隨著好事的發生,要善於發現事情的積極面。

Wednesday, January 15, 2020

不願淪大黨附庸、時代力量挺過分裂危機 黃國昌:2022爭取地方執政

2020-01-15 13:15今周刊
撰文 鄭閔聲
過去一年,時代力量歷經風雨飄搖。隨著立委提名布局作業展開,長期存在於黨內的路線之爭,正式浮上枱面。主張與民進黨維持良性互動的立委林昶佐、洪慈庸,以及多名新生代黨員,自去年夏天起相繼退黨,和以黃國昌為首的強硬派分道揚鑣。

社運起家 不願淪大黨附庸

少了民進黨禮讓的時代力量,本屆提名的區域立委選將全軍覆沒,但硬是比4年前多拿35萬張政黨票,取得3席立委,延續政治實力;黃國昌本人雖無法連任立委,但已證明時代力量即使「走自己的路」,依舊有能力存活。
由於核心成員多出身公民運動、堅持台灣主體性,因此時代力量在政治光譜上一向被定位為親綠政黨。黃國昌也承認,時代力量在維護台灣主權、轉型正義、追討不當黨產等政治價值上,和民進黨站在同一陣線,但這並不意味著時代力量必須在其他政策上也支持民進黨,例如追求居住正義、終結金權政治,時代力量與民進黨的態度就有所不同。
過去4年,時代力量拒絕被視為綠軍「側翼」,在立法院選擇強硬的監督、揭弊路線,重大案件如慶富獵雷艦詐貸案、國安私菸案、普悠瑪翻車事故,時代力量都扮演關鍵角色。嚴厲批評政府錯誤,雖然讓時代力量逐漸累積民意基礎;但也有專業人士認為,黃國昌為刻意強調政黨主體性,部分問政內容略嫌極端或走偏鋒,也因此加深與民進黨的矛盾。
依台灣目前的立委選制,「第3勢力」若不和大黨策略結盟,很難順利突圍;但黃國昌認為,任何政黨只要仰人鼻息,就將失去自主性與長遠發展的可能,「一個小黨如果讓自己被工具化,很快就會被丟了,這是必然的。(大黨)今天可以給你一點糖,明天再把糖收回來,不管怎麼樣,你永遠是小弟,不聽話就把你幹掉。從過去第三勢力政黨的發展角度來看,還不夠清楚嗎?」他說。
「選制確實對小黨不利,但我們只有2條路,要fight(戰鬥),還是舉白旗?我是沒打算舉白旗,中間過程或許會痛,但如果要孕育出新生的政治力量,就必須熬過去。」黃國昌刻意壓低聲量,卻藏不住全身上下的戰鬥意志。
黃國昌的目標,是為台灣政治拉出統獨以外的另一條軸線。

主權、民主、公平正義 都要顧到

「我從來不會說統獨是假議題,但不認為台灣只應該剩下統獨。我們可以因為要把台灣的主權、民主顧好,就不管公平正義、貪汙舞弊、不管民代炒房、不管不公平的政經體制嗎?我為什麼不能顧好主權又同時做好其他事?」他說。
這也是黃國昌認為時代力量與台灣民眾黨首要的不同,「在台灣主體性這件事,時代力量的立場絕對比民眾黨明確,只是我們不會把百分之百的力量,都拿來喊口號。」
這樣的論點,對於重視台灣主權、卻對社會現狀不滿的民眾確實有吸引力。
2016年選前,民進黨在投票前夕呼籲支持者集中政黨票,差點讓新成立的時代力量過不了5%門檻。4年過後,不再是民進黨親密戰友的時代力量,卻取得比上屆更高的7.75%選民支持,「4年前的群眾基礎是比較虛的,今年是硬梆梆的。」黃國昌形容。
在黃國昌眼中,任何政黨都應該將成為執政黨視為目標,因此延續國會席次的時代力量,下一步將是投入2022年的縣市長選舉,「作為一個堅持公平正義、打貪腐不分藍綠的政黨,時代力量已經有實績,接下來我要準備好追求執政機會,才能讓選民看見,讓我做一次,會有什麼不一樣。」
時代力量既然有意爭取地方執政,黨內能見度最高、又沒能連任立委的黃國昌,當然是被各界點名的頭號戰將;甚至黃國昌被排在不分區立委安全名單邊緣的第四順位,政壇就有傳言他可能與柯文哲合作,問鼎下屆台北市長。
「就再看看吧。」問政一向非黑即白的黃國昌沒把話說死,更讓人留下想像空間。
全面換血的時代力量立院黨團,未來四年是否還能維持同樣戰力?卸下立委職務後的「戰神」,又能否將揭弊履歷轉化為參選地方首長的正面資源,仍舊充滿問號。

Tuesday, January 14, 2020

買房淪屋奴?鄭欽天:租房子才會一輩子當屋奴

2020-01-14 12:43:20經濟日報 記者游智文/即時報導
房價居高不下,不少人認為,買了房子,得省吃儉用繳房貸,一繳就是二三十年,根本是屋奴。上市建商興富發集團總裁鄭欽天表示,沒有房子就沒有根,年輕人一定要買房,租房子才是一輩子當屋奴。
興富發13日舉辦集團尾牙,鄭欽天表示,去年旗下建案銷售暢旺,一共賣出四、五千戶房子、總銷達600多億,僅次於先前「海洋都心」推案時期,今年目標朝1,000億元銷售額前進。
他說,很多人說,哪有這麼多人要買房子,房子都賣不掉,還一直蓋,一直蓋,這是不了解現在已經是租不如買。
過去幾年,地價稅漲,房屋稅也漲,房東不是傻瓜,而且最不缺錢的就是房東,當然全部轉嫁給租客。房租一直漲,銀行利率則一直在低檔,現在買房子,繳房貸,還本金,加起來總額度已比租房子還便宜。
他舉桃園中路附近為例,有間20多坪二房,一個月租金要兩萬,如果買下來,每個月繳的房貸利息還不到租金的三分之一。
鄭欽天說,他一直很納悶政府不鼓勵年輕人買房,卻祭出各項優惠鼓勵年輕人買車。車子用10年,100萬剩20萬,房子住十年不僅不賠還會賺。最重要的,「房租一直在漲,沒有殼的人,將來老了怎麼辦?」
鄭欽天表示,年輕人買了房子,繳了十年、二十年後,想要離開把房子賣掉,手上就有四、五百萬,只要買房子就會有錢,如果選擇租房子,繳租金給房東,就要一輩子都當屋奴。
不僅如此,鄭欽天說,「沒有房子就沒有根,沒有家就沒有安全感,誰會把女兒嫁給一個沒有房子,租房子的人?」

Wednesday, December 18, 2019

縱火燒死父親 醫學系女兒判12年

2019-12-18 14:36聯合報 記者邵心杰/台南即時報導
台南劉姓女子醫學系學畢業後待業在家,今年5月間因與母親發生爭執後,買汽油回家潑灑後點火,造成父親傷重不治,母親及弟弟灼傷,台南地檢署依殺害直系尊親屬殺人罪嫌起訴劉女,「女兒病了」劉母及弟弟求情,懇求法官盡快讓她就醫。台南地院合議庭下午宣判,依殺人罪處劉女12年徒刑,執行前入相當處所監護2年,可上訴。
劉女上月底不堪長期羈押,在台南地院辯論庭上不滿檢方及律師發言,情緒失控大罵「你去死吧!這不是我做 的」等,遭審判長制止。院方考量因劉女經精神鑑定後,認她辨識違法行為的能力已顯著降低,且持續在押數月確實影響其情緒,不會主動移送、告發她。 劉女弟弟聞訊後表示,現在人在國外,還沒能了解相關判決,現在沒辦法多說,待返國後問一下媽媽,再表示意見。
面對先生命喪火窟,自己也遭嚴重灼燒,長期不良於行,劉母也以為人母,同時也是被害人的身分,當面向法官求情,給女兒最輕、最輕的處罰。她說,女兒狀況愈來愈糟,懇求法官盡快讓她就醫。
檢方起訴,劉女5月15日深夜因細故與母親口角後,翌日凌晨帶著一個塑膠桶,駕車到永康區一間加油站,購買500元汽油返家,涉嫌將汽油潑灑在一樓客廳的床墊上,點火後駕車逃逸,父親因逃生不及命喪火窟,母親及弟弟都遭大火灼傷。
劉女縱火後駕駛母親的轎車沿國道一號北上,準備到新竹找舅舅,但在新營路段自撞護欄,由拖吊業者將轎車吊往新營保養廠修理,她搭計程車返回台南。警消調查鑑定火場時,發現一樓客廳有大量汽油類易燃液體成分,研判為縱火事件。經調閱路口監視畫面,鎖定劉女涉有重嫌。
檢方認為,劉女僅因與母親發生爭執,怒而深夜縱火,釀成家中巨大傷亡,並依殺直系血親尊親屬、殺直系血親尊親屬未遂、殺人未遂及放火燒毀住宅未遂等罪嫌起訴,考量劉女明知住處人口稠密,卻無視汽油縱火將引發大火,釀成巨大傷亡,建請法官從重量刑。
警消調查鑑定火場時,發現一樓客廳有大量汽油類易燃液體成分,研判為縱火事件。經調閱...
警消調查鑑定火場時,發現一樓客廳有大量汽油類易燃液體成分,研判為縱火事件。經調閱路口監視畫面,鎖定劉女涉有重嫌。圖/本報資料照

Monday, December 9, 2019

王永慶化腐朽為神奇 為何成了彰化人「忘不了」的味道?

【文 呂國禎】 2019-12-09 05:55天下雜誌
一根廢柴能變出輪胎、雨傘、窗簾布王國,又衍生洗衣粉到化妝保養品事業。2019年11月底,台化彰化廠舉行路跑,宣告工業退場、土地活化時代來臨。這座成立逾半世紀的工廠,是王永慶循環經濟傳奇代表作,化腐朽為神奇讓廢柴成為工業布王國,也產生彰化人忘不了的味道。如今產線將逐步關閉,未來70多公頃的黃金地要做什麼,也關係到大彰化地區未來發展。
成立逾半世紀的台化彰化廠,可說是王永慶的循環經濟代表作。 圖片來源:王建棟攝
成立逾半世紀的台化彰化廠,可說是王永慶的循環經濟代表作。 圖片來源:王建棟攝
1965年,台化在彰化市成立、蓋廠,雖是台塑集團第三家成立的大公司,但在台塑、台灣產業發展中都是不可抹滅的一頁。早在半世紀之前,台化彰化廠就有循環經濟的概念,今天的六輕便是這個概念的放大版,也為彰化雨傘、輪胎、窗簾成為世界級聚落奠定基礎。
也是彰化人的台化副董事長洪福源說,49年前,他到台化彰化廠報到,明年就滿半世紀了,談到彰化廠的由來,「當初誰也沒想到,有人會把沒有人要的枝梢材、小徑木,和台塑生產過剩的碱加在一起,成了嫘縈,王永慶『經營之神』當之無愧。」
「嫘縈」(Rayon)又被稱為人造絲、人造棉,嫘縈兩字取自發明養蠶的嫘祖,用此來形容嫘縈對人類社會的貢獻,當時國際上的生產方法是把木漿(纖維)素泡在氫氧化鈉,製成嫘縈之後可以仿絲綢、羊毛、天然棉。最主要兩大原料是纖維與氫氧化鈉(碱)。

把你的垃圾,變成我的原料

1958年創立南亞塑膠,成功解決台塑聚氯乙烯(PVC)生產過剩問題,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全力衝刺台塑高雄PVC產能,打造塑膠王國,需要大量的氯作為原料,卻會生產過剩的碱。洪福源說,王永慶突發奇想,拿台灣伐木業多餘不要的枝梢材(廢柴),再加上碱,兩者結合就是嫘縈。「聽起來很簡單,但就是沒有人想到,」洪福源說。
從1964年開始,王永慶花了約1年研究、找地,1965年選定在彰化投資蓋廠。雖然枝梢材是天然素材,但透過碱來取得纖維是一種化學變化,洪福源說,這也是台化全名為台灣化學纖維公司,其中必須有「化學」這兩字的由來。在彰化市70多公頃的土地上,王永慶全力擴充以化學纖維為主的投資,曾佔全世界嫘縈棉生產產能之6.6%,在同業中排名第4位,在全球嫘縈具有相當影響力。後來又在彰化蓋尼龍廠,跟嫘縈的製程能互補整合,「把你的垃圾變成我的原料」的循環經濟精神,在此發揮到淋漓盡致。

而當時台化嫘縈開始上市打的廣告,就是化腐朽為神奇。這個循環經濟最傳奇的地方是,王永慶把一噸成本約40美元枝梢材與碱變成了當時一噸1200美元的嫘縈,價值翻了30倍,讓台化在彰化屹立半世紀而不敗。

台塑生醫的前身

還有一個傳奇是,嫘縈的製程還會產生一個副產品無水芒硝,在王永慶「乾毛巾也能擰出水」的觀念下,台化成立了一個事業單位──台化清潔劑組,利用芒硝生產洗衣粉與清潔劑原料,一邊供應給國內清潔用品廠,另一邊台化自己生產洗衣粉,叫台麗牌洗衣粉。半世紀來,台灣的洗衣粉原料大部份就是來自台化彰化廠,伴隨著台灣人成長。
2003年,台化清潔劑組改組為台塑生醫公司,在台塑集團管理中心常委王瑞瑜推動轉型下,從洗衣粉開始做起,逐漸往上升級跨足化妝保養品,當時王永慶更力挺女兒,親自試用台塑生醫的保養品,鴨子划水到今天,台灣各大百貨、賣場通路上,幾乎都能看到台塑生醫的產品,甚至已有單一款洗髮精能年賣200萬瓶,擠進暢銷排行榜。台塑生醫慢慢地打出一片天,也記錄了從不起眼小樹枝到芒硝、再到化妝保養品的循環經濟與產業轉型升級的故事。
對彰化、甚至對台灣來說,嫘縈、尼龍對產業的影響深遠,可做為雨傘、輪胎、窗簾的布料,例如輪胎內簾布就是尼龍製成,因此彰化曾經是世界的輪胎、雨傘、窗簾王國,跟台化彰化建廠開始提供大量物美價廉的布料,可說是息息相關。

彰化人共同的嗅覺記憶

但對於其他彰化市民來說,台化彰化廠卻是另一種記憶。因為天然纖維(樹枝)可能含有硫化物,或者殘留蛋白質會被化學溶劑溶出,早年生產嫘縈過程中,無法百分之百避免發出這些物質的味道,加上尼龍製程,也無法百分之百避免散發出類似醋酸、阿摩尼亞的味道,被居住在附近或南來北往的人,聞到空氣中有微微的酸味,這個味道也成為彰化市民共同的記憶,當地人甚至自嘲:搭火車不用看,只要聞到味道,就知道彰化到了。

後來規模愈來愈大,台化彰化廠發展成上萬人的超大型工廠,台灣本身的剩餘木材不足,還需要從印尼進口木材。彰化還流傳著這些原木材常躲著大蜥蜴、蟒蛇被一起運進來,最後溜出來在彰化逛大街的鄉野傳說。至於,後來有人說味道是燃煤的汽電共生廠發出,這其實是錯誤的。

2016年,隨著都市發展,早年位於彰化市邊陲的彰化廠,成了彰化縣最具發展潛力的黃金地帶,70多公頃土地能做完整的規劃,又隨著產業外移,彰化廠生產規模也逐漸縮小,反對在都市中心燃煤供應蒸汽與發電的聲浪愈來愈大,當時彰化縣長魏明谷要求鍋爐執照到期的台化彰化廠汽電共生廠重做環評,雙方陷入了換照到底要不要重做環評的爭論中。

產線逐步關閉,但循環經濟精神不變

最後,汽電共生廠關廠,台化決定跟彰化縣政府打國賠官司,而少了蒸汽供應的尼龍、嫘縈,也走向逐步關廠的命運。3年來,約1500多位員工被迫轉往台塑集團其他工廠或提前退休,唯獨當年用芒硝做洗衣粉的台塑生醫因為已經轉型為觀光工廠與樂活園區,甚至結合長庚醫院跨入預防醫學,現在反而成了台化彰化廠的支柱。
11月24日,台塑在台化彰化廠舉辦親子路跑活動。(台塑集團提供)
11月24日,台塑在台化彰化廠舉辦親子路跑活動。(台塑集團提供)
今年,台化彰化廠辦路跑賽,另一層意義是70多公頃土地的開發計劃將邁開大步,王瑞瑜說,未來除了台塑生醫要加碼投資之外,這裡也將蓋住宅。代表王永慶利用林業廢棄物創造的循環經濟神話與彰化人熟悉的味道,從此畫上句點。
但有一點不會改變,王瑞瑜說,將在台化彰化廠設塑膠回收的示範點,民眾可拿不要的塑膠來換點數、兌換台塑生醫產品,協助解決塑膠被亂丟並回收創造新價值。這代表著,彰化人熟悉的台化廠雖然改變了,但王永慶那種每一種東西都要把價值發揮到極致、「喝咖啡要涮奶油球」的精神,依然留在彰化。